北极航道能让马六甲丧失战略地位,化解中国
2023/1/3 来源:不详美国通过在全球驻军,控制着全球主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而这条“黄金水道”是东亚地区通往中东、非洲和欧洲的主要海上贸易通道,中国进口石油的六成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所以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在和平时期倒没什么,一旦中美之间发生激烈的对抗或军事冲突,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封锁马六甲海峡直接切断我们的海上石油运输线。所以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能威胁到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的“马六甲困境”。
为了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我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能源进口通道,比如通过修建中哈油气管道、中俄油气管线、中缅油气管线、规划中巴油气管线、打通北极航线、甚至联合泰国开凿克拉运河都被提出。
不过,有人说只要打通北极航道,就可以让马六甲海峡丧失战略地位,从而化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北极航道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是否可能,以及我们化解马六甲困境的各种方式所产生的作用。
中国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千米,西北部最宽达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而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位,一跃成为国际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
马六甲海峡是东亚地区的中国、韩国、日本连接印度、中东、非洲、欧洲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由于中国超过六成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这也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中国海上的生命线。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通过在世界各地驻军控制着海上的主要贸易通道,由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地位,美国自然不会放过。美国通过与新加坡达成协议,得以在新加坡驻军,这样美国就可以借此机会控制马六甲海峡了。
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担心中国的发展壮大会取代自己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为了阻止这一天的到来,美国在国际上联合一众盟友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在军事上通过构建第一岛链对我们进行包围和封锁,在外交上联合西方盟友对我们进行孤立。
马六甲海峡作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一旦双方发生激烈对抗或冲突,无疑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利器。所以,马六甲海峡成为美国在紧急情况下遏制我们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我们不得不进行长远打算。
北极航道看上去很美,实则作用非常有限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北极航道的价值开始凸显。我们所说的北极航道其实有两条:一条是东北航道,从白令海峡经楚科奇海、新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到达欧洲。另一条是西北航道,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到达美国东海岸。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经过俄罗斯近海的东北航道。
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轮从大连港出发,经过北极航道顺利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从那以后,经北极航道到达中国或到达欧洲的商船逐渐增多。据俄罗斯塔斯社数据,年共有万吨货物通过北极航道运输。
在去年苏伊士运河发生集装箱货船搁浅阻塞河道后,俄罗斯更是强调北极航道的重要性,而且有意将北极航道打造成苏伊士运河的替代航道。而中俄也宣称在开拓北极航道方面进行合作,以使北极航道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极航道较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还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航线可以缩短多海里,时间上缩短12-15天,可以节省船舶燃料费用、运河费用、保安费用、人员费用和船舶损耗等。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北极航道没有海盗。
尽管北极航道比走马六甲海峡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但是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通航时间太短。尽管现在全球正在变暖,但是北极航道的通行时间也就一个多月,其余时间则无法通行。而即使在这一个月的通航时间内,在有些地方也需要借助俄罗斯的破冰船和导航,这也需要向俄罗斯缴纳一部分破冰和导航的费用。
如果北极航道能够四季通航,毫无疑问,北极航道要比马六甲-苏伊士航线优越的多,这样的话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也迎来开发的春天,俄罗斯的国运也将彻底的改变。很显然,这并不现实,即使全球再变暖,在本世纪,甚至在更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实现这一局面。
所以,尽管北极航线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实际上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北极航线的开通也不会影响到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无法化解中国的马六甲海峡困境,除非北极航线能够四季通航。
另外,中国六成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即使能走北极航线,路程也比现在走马六甲海峡要绕道,从经济上来说,也不划算。
所以,北极航道的现实意义是,在夏季通航时间内,部分商船可以借此来往于中国和欧洲之间,同时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产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借此运往中国,其他时间则因无法通航而失去作用。
既然北极航道无法化解马六甲困局,那么我们还有哪些方式可以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呢?
中亚油气管道
中亚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公里。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万吨,已建成投产。
中哈天然气管道途经土、乌、哈、中四国,到达中国新疆霍尔果斯,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亿立方米,未来根据气源和市场情况可提高到亿立方米。
中俄油气管道
中俄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主要是通过管道进行的,主要由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完成。
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04公里,每年向中国供应0万吨原油。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然后一直延伸到上海。该管线在俄罗斯境内管道全长约公里,中国境内段新建管道公里。北段已于年12月建成通气,累计输气亿立方米,南段正在建设中。
中俄能源合作渐入佳境,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能源进口的稳定来源,而且双方还在不断拓展能源合作领域和渠道,还有新的管线在规划建设。毫无疑问,俄罗斯在中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依赖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起点位于缅甸皎漂港,经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原油管线末端到达重庆,全长公里,原油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万吨,作为配套项目,在昆明建有原油冶炼厂;天然气末端到达广西贵港,全长约公里,输气能力为每年亿立方米。中缅油气管道已于年建成投用,成为中国能源进口的四大通道之一。
中缅油气管道直接从缅甸皎漂港将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内地,这样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瓜达尔港与规划中巴油气管线
中国与巴斯基坦的关系老铁了,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中国能源进口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提供了可能。
在巴基斯坦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中企帮助援建了瓜达尔港。新加坡为了搅局,虽然曾高价中标瓜达尔港的二期工程和港口长达40年的运营权,但是新加坡目的并不是真正想帮助巴基斯坦发展,而是在中标后将其废弃,所以巴基斯坦又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收回,年重新将运营权给了中企。
由于瓜达尔港靠近中东产油区,我们可以以瓜达尔港为依托,修建从瓜达尔港穿越巴基斯坦达到中国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如果此管道能够建成,同时与邻国伊朗输油管道打通,那么中国的马六甲困局也就迎刃而解。
不过,该地区形势比较复杂,目前也只是处于规划阶段,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建设还是未知数。未来条件一旦成熟,这将是中国打破马六甲困局的最主要的能源进口通道。
联合泰国开凿克拉地峡运河
为了化解马六甲困局,甚至有人提出,由中企联合泰国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这样就可以绕开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想法不免有点天真,美国在新加坡驻军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而美国与泰国关系又非常密切,一旦泰国开凿克拉运河成功,那么美国为了控制这一战略通道,提出驻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开凿克拉地峡运河关系着泰国的国运,因为泰国南部长期存在着分离势力,当局担心开凿运河后可能造成国家分裂,所以这件事一直停留在民间传说,一直未能提上议事日程。
当前,虽然有中亚油气管线、中俄油气管线、中缅油气管线三条陆上通道可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也只是将中国能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从80%降到60%,目前指望北极航道化解马六甲困局是不可能的。要想彻底化解马六甲困局,除了建设强大的海军力量,对中国海上生命线进行全力护航以外,瓜达尔港-中巴油气管线将是最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