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

2023/2/15 来源:不详

地球最后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

北纬30°,东经95°,这是一个神奇的点,一个令人疑雾团团的点。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在这里绕点盘旋,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形成最神奇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之上,雅鲁藏布江中游,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境内。

这里有青藏高原最难见到的热带森林,有森林里最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有巨大的冰川,有民俗独特的少数民族,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没有电话的县政府。溜索是这里的桥梁,山崖是这里的房基;飞机在这里坠毁,毒蛇在这里作祟……

峡谷奇观

大峡谷在拐弯处围绕着南迦巴瓦峰做了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高峰、拐弯的峡谷构成了一种自然奇观,这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都是罕见的。实际上,在大拐弯峡谷,小的拐弯峡谷一个套着一个,深的峡谷一个叠着一个,构成了一幅无比奇特、壮丽的景观。

喜马拉雅山东西纵横绵延公里,只有头尾两处被大河劈开。在西端是位于克什米尔的森噶尔藏布江,它劈开喜马拉雅山来了个大拐弯,进而环绕着海拔米的南迦尔巴特峰。在东端便是位于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它劈开喜马拉雅山也来了个特大的拐弯,又环绕着海拔米的南迦巴瓦峰。令人惊奇的是,同一山脉两端,两座峰对峙,遥相呼应,并且同时又被大江深深围绕形成巨大峡谷,如两颗巨大的钉子,将一条高大山脉的两端钉稳固定在欧亚大陆板块之上,这是偶然的巧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一种不为人知的规律?

另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自然带在大峡谷地区也分外明显。大峡谷地区的立体气候构成了奇特的植被景观。从高到低所造成的立体气候,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风季雨林带,垂直方向上出现了9个自然带,就像从极地走到了赤道一样。不同自然带景观各异,蕴含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别丰富,因此这里是世界上垂直自然带最完整、最齐全的地方,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地方(以往都认为我国的贡嘎山东坡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的地方,有7个垂直自然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着许多别具风采的瀑布,它们就如山岭中的庙宇、小溪上的石桥,更为大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壮观。

根据测量和考察,大峡谷中共发现四大瀑布群,从下游往上游袁分别确定了它们的地球特征:

秋古都龙瀑布(北纬29°49′00″,东经95°06′20″),高15米,宽40米,海拔米,距大峡弯顶端帕隆藏布汇入口14.6公里。在主河床瀑布右侧上方陡崖上又有一条宽1米、高50米的支瀑如匹练飞挂,与主河床瀑布映衬组合在一起,构成峡谷中最壮美的景观。

绒扎瀑布(北纬29°51′10″,东经95°05′01″),高30米,宽70米,海拔米,距大峡弯顶端的帕隆藏布汇入口6公里。考察时看到瀑布上方有美丽的彩虹时隐时现。

藏布巴东瀑布I(北纬29°46′25″,东经95°11′05″),分两股跌落,左侧者高33.36米,右侧者高21.04米,总宽米,海拔米。

藏布巴东瀑布Ⅱ(北纬29°46′34″,东经95°10′40″),高35米,宽62.57米,距大峡弯顶端帕隆藏布汇入口20公里河床上,是大峡谷河床落差最大的瀑布,磅礴气势最为壮观。

在大峡谷水系范围内,瀑布很多且各不一样。它们同流水和地质、地形等相结合,出现干流河床瀑布、支流沟床瀑布和跌水,以及坡面上悬挂的瀑布等等。既有湖水、冰融水跌落成的瀑布;更有大小河道的众多跌水,仅是比起瀑布来规模要小而已。多年平均多立方米/秒的巨大水量,奔流在宽不过35米的峡谷基岩河槽、平均河床坡降达到24‰的急陡河床上,这样短距离作急拐弯的河段,出现这样多、规模大的河床瀑布,不仅在中国的大河上是独一无二的,想来在世界峡谷河道上也是罕见的吧!

大峡谷地区是巨大的水汽通道。由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经西南季风吹向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迎面遇上印度东北部海拔近米的卡西山地,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在山地南麓乞拉朋齐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年降水量(毫米)。暖湿的水汽再沿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向北输送,在我国西藏墨脱一带形成又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毫米左右。经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后,大部分水汽再沿易贡藏布江逆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在这条水汽通道上,年降水量为毫米,降水量等值线的最北端仅为北纬27°,两者相差5个纬距。这就意味着,由于这条水汽通道的作用,等值的降水带可向北推进5个纬距。

水汽通道输送作用,造就了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世界降水之最,形成了丰富的水流,多年平均径流量最高达亿立方米,居我国第三位。沿河地形陡峭,河流坡降高达23‰,造就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达万千瓦,仅次于长江。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居我国各大河之首。若在大峡谷拐弯处裁弯取直,开凿隧道,可建装机容量超过万千瓦的墨脱水电站,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大峡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性气候的控制,在高山上发育的是季风型温性冰川。冰川的发育主要以雪崩的补给为主。以南迦巴峰为中心,冰川的发育呈不对称的掌状分布,迎风的东南坡发育着德母型巴、白弄巴、央朗藏布等三条长大的山谷冰川,而背风的西北坡仅有一条则隆弄沟冰川。这类山川可长10多公里,在陡峭的地形下常出现巨大的冰瀑布和弧拱构造。它们往往蜿蜒到亚热带的森林之中,开端可到达海拔多米的地方,构成又一种自然奇观。夏季冰川的强烈消融,末端以下爆发冰川泥石流,是这里一种主要的山地自然灾害。特别要提到的是则隆弄沟冰川,其在年8月15日大地震中曾崩裂,发生分段跃动。地震时江边的房子被高高弹起,尔后又落到江里。

现在冰川跃动过程中留下明显的修剪线(对两侧山坡和植被的修剪)和谷底残存的5段冰体,为我国首例因地震而触发的跃动冰川类型,构成又一自然奇观。大峡谷地区的山谷冰川、如来姑冰川、米堆冰川、嘎隆冰川等,那里的雪崩、冰川、森林、湖泊、村庄和寺庙、农田,在很小的范围内和谐共存,出现了大气圈、冰雪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复合,一系列自然、人文奇观汇总在此构成了大峡谷地区特有的壮观秀丽的风景线。

受气候带向北移动的影响,在这条水汽通道上,许多典型的热带生物均由通常分布的北纬24°向北移动,最北可达北纬29°左右,成为北半球热带生物分布的最北界,如低等植物中的红细胞牛肝菌、高等植物中的千里榄仁、爬行动物中的大眼镜蛇、鸟类中的棕颈犀鸟、哺乳动物中的孟加拉虎、昆虫中的金印度秃蝗等。

第四纪冰川期中,持久的严寒扼杀了不少生物种类。然而位于藏东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其优越的暖湿气候和立体生态条件,却为生物南北迁移提供了安全的走廊,成为古老生物的良好“避难所”,保存了大量的古生物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活化石”。例如,在这条通道地区,保存了苔类植物活化石———藻苔,蕨类植物活化石———桫椤,裸子植物的活化石———百日青和红豆杉等,被子植物活化石———水青树、领春木,锈菌活化石———拟夏孢锈属和明痂锈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