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中建岛变化有多大曾经寸草不生,如今摇
2024/12/24 来源:不详西沙群岛位于中国大陆、海南岛及中沙、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位置,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个美丽的群岛是中国与南洋群岛、中南半岛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
西沙群岛有22个岛屿和7个沙洲,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其中,除了三沙市首府永兴岛外,中建岛是最具战略价值的岛屿。中建岛的陆地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第三大岛屿。此外,中建岛周围的礁盘面积超过7.5平方公里,并且海水深度相对较浅。更重要的是,中建岛位于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空要道上,是中国南方海防线上不可忽视的一道重要屏障。
中建岛也是西沙群岛的关键据点,距离越南海岸线仅约公里。在形势紧张的时候,中建岛的驻军士兵们甚至在春节期间也会带着装备在码头上度过年夜饭。
然而,中建岛却是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异类。其他岛屿上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唯独中建岛荒无人烟。这是因为中建岛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包括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土、缺淡水以及频繁的台风袭击。这样的环境对人类居住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岛上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
中建岛的地表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和贝类形成的特殊珊瑚砂,白得耀眼,反射率高达90%,很容易导致雪盲症。驻守在岛上的官兵们在巡逻时经常因为强烈的阳光而睁不开眼。为了能在中建岛站稳脚跟,他们多次搬家,但无论是在高地搭帐篷还是在低洼地避风,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最终,他们不得不搬到一艘搁浅的美国货轮上居住了三年多才渡过难关。
要改变中建岛的恶劣居住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如果中建岛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覆盖,不仅可以解决珊瑚砂反射太阳光的问题,还能降低地表温度,涵养水源,减弱四季强风的影响。因此,有人说“树是岛礁的生命”。
然而,在中建岛扎根的树木要比人类更加困难。海军曾经运送了15种棵树苗上岛,但由于环境恶劣,只有一棵银毛树幸存下来。
中建岛:从荒凉到绿色生态之城
在中国南方海防线的重要岛屿中建岛,曾经是一片荒凉和恶劣的环境。然而,通过勇敢无畏的努力,岛上的驻岛官兵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让这个小小的岛屿焕发出绿色的生机。
中建岛的绿化历程可谓艰辛。我们的故事要从年说起,当年驻岛官兵们第一次尝试在这片荒凉土地上种植树苗。虽然近千棵树苗只有一棵银毛树存活下来,但正是这棵银毛树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了将岛上的沙滩变成绿洲,官兵们放下行囊,带来了来自家乡的泥土。日积月累,岛上聚集了来自20多个省份的土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建岛逐渐披上了绿装。在年代末,岛上种植了棵椰子树、马尾松等树木,几年后存活的树木数量增加到多棵。南海戈壁滩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绿意渐渐弥漫。老兵们在年种下了一株抗风桐,并以诗句表达对困境的蔑视:“用坚强的心,支撑自己的身躯,蔑视暴风雨。”
年成为中建岛绿化的分水岭。当年,海水淡化系统开始运行,官兵们告别了水源和电力的困扰,晚上可以享受清凉的海风入睡。随后,中建岛陆续建立了手机信号,岛上的树木数量超过1万棵,包括椰子树、抗风桐、马尾松以及海马草等植被。据报道,年中建岛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超过44%,现在则更加令人鼓舞。
除了绿化岛屿,驻岛官兵还努力在岛上建设菜地。他们将来自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壤带到岛上,种植了辣椒、空心菜、韭菜、豆角、丝瓜等多种蔬菜,为士兵们提供新鲜的食物。
中建岛的绿化进程带来了基础设施的改善。曾经只有一栋综合大楼的岛屿,如今正迅速发展为现代化的绿色生态之城。近年来,中建岛的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已经启动,规模宏大的现代营区拔地而起。几乎十栋大型建筑的兴建,让中建岛焕发出令人瞩目的新气象。
中建岛:淡水宝藏的秘密乐园
中建岛,这个位于南海的小岛,隐藏着一个淡水宝藏的秘密。尽管岛屿面积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但它却积蓄了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
众所周知,珊瑚岛在水下时为暗沙或滩,当它露出水面时就成为沙洲或岛屿。而中建岛正是这样一个岛屿,在海水与陆地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岛屿的地下珊瑚砂砾中储存了大量的淡水,形成了一个淡水透镜体。
淡水透镜体就像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而四周薄。岛屿的集雨面积较大,再加上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使得岛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丰富。据军报报道,官兵们在中建岛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只需要挖沙数尺就能挖到淡水。这非常惊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淡水虽然可以被挖掘出来,但水质还达不到直接饮用的标准。官兵们需要进行过滤处理才能安全饮用。但无论如何,中建岛的淡水资源对于岛上的驻岛官兵们来说,已经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中建岛不仅仅是一个荒凉的小岛,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丰富淡水资源的乐园。岛上的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更多的植被意味着更多的雨水被滋润和吸收,进一步增加了淡水资源的储存量。
这个淡水宝藏的秘密乐园使得中建岛的发展更加可持续和环保。岛屿上的官兵们努力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水资源,确保它们能够永久存在并为岛上的居民提供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