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贸易往来频繁,白银内流,体制僵化,对

2022/8/11 来源:不详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明代末年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国内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商品的相互贸易形成了完善的国内市场网络。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即西方国家的地理大发现和美洲银矿的发掘。

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的欧洲国家进入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之中。因为银矿的大量发掘,他们使用白银作为交易,来换取中国的原材料。

白银的流动成为远程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被逐渐形成的跨地区交易网所打破,中国市场已不可避免的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

货币白银化在中国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发展历程,发端于宋代,历经金元,最终形成于晚明时期,其对晚明的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与思想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末期银本位的货币体系。而这时大量海外白银进入中国,必定会对明代传统的生产和社会结构带来很大冲击。

一、晚明的中外贸易

1、与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

于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两个世纪后,航海探险和开通东方贸易新航线的热情极大扩展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者的视野。

葡萄牙人在达·伽玛完成印度洋的探险后,于16世纪初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港口。西班牙较之葡萄牙国力更为强大,在晚明白银输入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西班牙在占领了菲律宾后,一直以该地作为与中国贸易的枢纽。

2、与荷兰的贸易

当西班牙、葡萄牙忙于瓜分世界时,欧洲文艺复兴的脚步已悄然在亚平宁半岛展开,思想、文化的创新让欧洲人理解到人性自由和思想解放的力量。

破除了中世纪古典经院哲学束缚的新兴资产阶级,带领欧洲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前进。他们凭借先进的理念和全民的参与很快缔造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帝国。

荷兰人在贸易中,向亚洲输入了大量的白银。平均来讲,荷属东印度公司每年运送了价值将近一百万荷兰盾的白银到亚洲(约十公吨重)。

3、与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贸易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以朝贡贸易为主,这种贸易由中国一方的浙江市舶司掌管,也叫做勘合贸易或贡舶贸易,由浙江市舶司掌管。

日本必须派遣正式的使节,并向明朝政府申请到礼日本学者的研究,日本的勘合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公贸易和私贸易三部分。

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与明王朝的贸易权使日本国内各种势力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自此,明朝廷认为开放对外贸易会造成海疆的不稳,重申海禁政策。

但令明朝政府所料未及,朝贡贸易的终止,却为走私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时机,日本方面也因为不能再进行与明朝的官方贸易,中国的海防危机愈发严重起来。

二、白银内流对明代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中国向“白银世纪”的演变,开始于14世纪40年代。经海上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解决了明朝当时社会货币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当时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农业商品化,工商业趋于繁荣。

白银作为明代国家的本位货币已经确立,明代货币体系顺利完成了从以宝钞为本位货币体系向以白银为本位货币体系的转变。

显而易见,这一转变过程得以实现的连接媒介是明代国家财政,赋税制度的变迁与白银货币化的完成。以财政为导向的货币体系至此初步形成。

明代白银合法地位的再次确认和白银货币化的完成,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其历史影响十分巨大。

2、消极影响

晚明时期,商品数量的激增和流转速率的加快使得商品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同时也让国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但是社会经济虽较明代前中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程度和深度仍然很低。

这一时期的铜钱与纸钞早已废止难行,币制的混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动荡,而基层经济占主体地位的中国经济对小额货币的需求依然巨大,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货币注入其中。

随着明政府海禁政策的解除,公私对外贸易重现繁荣景象,中国和西方的双向需求,促使了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内地。在大量白银流入的刺激下,奢靡之风开始盛行起来。

人们竞相积聚财富,进而助长虚荣性消费和社会上竟比豪奢的风气。有能力享受这新兴富裕文化的人将大量的银两用于购买昂贵物品、古玩、豪宅乐在其中。

白银流入导致了中国货币主权的丧失,因而在明清大分流时代造成了全面的落伍。白银在中国的经验不是成功的。

但这并不是白银自身的问题,中国的白银体系一直未能进化为银行体系,这使得货币与金融无法为经济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与第一推动力。

参考文献:《明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