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线上研ldquo道rd

2022/5/30 来源:不详

相聚云端线上研“道”

——基于大单元理念下地理专题项目性学习的

课堂研讨线上观摩活动

01

活动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能力与水平,探索“大单元框架下地理专题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4月27日,侯可伟名师工作室与温州市大学城附属小学“线上联谊教研”如期举行。工作室十二位成员与温州市大学城附属小学道法教研组成员相聚云端,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主旨,以“地理专题项目学习”为主题开展深度研讨。成员们听报告、谈反思、写感悟,潜心研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02

研修安排

SUMMER

时间:13:20-14:10

课堂观摩: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

引领者: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叶希拉

时间:14:20-15:20

名师讲座:大单元框架下地理专题项目化学习

主讲人:温大瓯海教育集团温州市教坛新秀

瓯海区名师项鑫伟

03

课堂风采

基于文本的体验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地理知识,习得地理知识运用技能。叶老师为每一个项目学习小组准备了表面凹凸不平、色彩区别明显的大地球仪,学生再组内轮流观察,首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学习形式,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在地球仪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喜马拉雅山脉、东非高原、亚马逊平原等极具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然后“辨一辨”不同的地区,自然景观有什么显著差异?叶老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整个地球的水陆分布情况,再局部锁定,探究景观差异。学生在的同时,对地球上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04

讲座点评

SUMMER

项老师提倡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视角挖掘真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解决的生活情境中参与具体化的学习过程。此外,还应该将传统的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思辨式”、“总结式”的学习理念,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的学习发现”、“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学生的思维培养”等各方面内容纳入其中,再以学科为载体,聚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组织学生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性的探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够真实地发生。

05

课后研讨思维碰撞

观摩叶希拉老师的课堂实录,聆听项鑫伟老师的讲座之后,导师侯可伟组织成员进行“云分享”,再次内化本次主题研课的研训成果。

黄娟老师

第一次那么投入听线上培训,满满干货!叶希拉老师将正在磨的课例展示给我们学习,很难相信这样从容,有思想的老师是一位才参加教学工作两年的老师,由衷敬佩!项鑫伟老师做的讲座《大单元框架下地理专题项目化学习》,实实在在地把团队思考,磨课过程非常详细介绍,毫无保留!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整一个磨课过程中,每一处的设计调整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学生需求。一堂好课,一个好老师,眼里一定都是学生。向温州大学附属学校项老师团队致敬!

盛暖霞老师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创设情境的切入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视角去探寻可利用的素材。将教学任务进行剖析,并分解到合适的情境中,从一个个熟悉的情境中把握知识点。从孩子出发,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让课堂变得更接地气,更落到实处。

赵洁老师

这次活动满满的都是干货,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项鑫炜老师和他们的团队对这块内容做了很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课堂为例,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教学示范地理知识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距离还是比较遥远,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把学习内容与学习的学生的生活相连接,地理知识与学生平时的生活距离还是比较遥远,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把学习内容与学习的学生的生活相连接,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陈佳丽老师

听了项老师的讲座,要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佩服项老师和他的团队,从学生生活出发,以学生生活情境做资源,激励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差异之美,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已有的思维慢慢推进,螺旋上升,最终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建构。

张意晗老师

这是我首次了解了项目性学习。叶希拉老师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呈现自然景观的环节令我印象深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很多知识、概念不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脱离情境的纸面操作,而且仅凭老师的说教也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学生理解,有切身体会,即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概念来解决问题并迁移运用,以此加深对德性的认同与理解。项目式学习真实的活动情境式再现,更能影响学生的完善人格。

孙丽萍老师

本次学习,第一次认识了项目化学习。项老师非常直观的解释了何为项目化学习,如何将项目化学习落到学生生活体验中。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项老师提到的一点,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会忽视小部分学生,但同时又增加大部分学生的压力。项老师的解决方法一针见血,让我醍醐灌顶。道法学习中,特别是高年段的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参与查阅资料,采用小组合作,以能力强的学生自主调查带动能力弱的孩子一起合作学习。当然这过程中必定会增加教师的压力,但是我们道法教师不就是在学习中不断的打磨和折磨中成长的吗?项目化学习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思考,我们要注重学生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

傅千芝老师

听了项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最深的点就是项目化学习要生活化。项老师也说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孩子未来的生活,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应是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的生活当中有我们可挖掘的点,我们才能够创设我们的情境。只有有了情境,我们才能够把任务分解到情境当中去,推动孩子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设计道德与法制课时,得从孩子的现有生活经历出发,在他们已有的能力上一点一点往前推,慢慢地提升,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另外婚俗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让我明白在设计一堂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要求,把特点鲜明的情境整合进去,这样课堂也会更出彩。

郑力娣老师

今天有幸在侯老师的组织下,观摩了叶老师执教的《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聆听了项老师的讲座《大单元框架下地理专题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地理教学题材是一个难点,今天项老师带着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给了我全新的认知。我觉得本堂课中有两个亮点:一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具,作为自然景观的实践活动材料,合作模拟呈现自然景观的显著特点,由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模拟景观的特点,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自然景观的认知能力,这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二是通过一些中国元素:如古诗词、歌曲、山水画来感知自然景观的美,又通过一些世界各地的摄影来感受世界景观的美,这一环节正体现了本堂课的主题《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陈丹丽老师

欣赏完叶老师《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精彩课堂,让我对道法教材中地理题材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首先课堂中的地球仪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个平常我们看到的地球仪,是一个表面凹凸不平的地球仪,目的是让学生用手摸,直观感受地球上高低不平的地势,顺势引出山脉、平原、高原这些地势名称。叶老师用这一小小的细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己去发现新知识。课堂中有一难点,我觉得叶老师设计得很巧妙,学习活动二:呈现自然景观。我当时想这群孩子真会动脑筋,真会小组合作,真会分享,而且课外知识也一定很丰富。其实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的付出,在项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叶老师在备课磨课中已有了很多的探索和铺垫,才能在课堂中有水到渠成的呈现,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减负。

项老师的讲座中,我学到了地理知识可以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地理与饮食、风俗、礼仪、服饰等等相结合。我是带着满满的疑惑来听这一堂课和讲座的,听完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项老师在讲座的结尾有对这一堂课的总结:地理题材的课,地理知识要讲,但传授文化多样性更要紧。

许珊珊老师

因疫情影响,此次工作室活动改为线上,虽是线上活动,但内容丰富,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叶老师执教六下《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比较好。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注重学生自主发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