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中國海貝來自印度洋澳大學人這樣解讀
2022/5/17 来源:不详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7/5702834.html
澳門大學於大學展館演講廳舉辦「澳大學人研究講壇」之第四場講座,由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楊斌教授以「印度洋來的『寶貝』:上古中國的海貝」為題發表演説。他用通俗生動的方式介紹了夏商周時期中原地區使用的海貝與其擴張路綫,提出了與主流觀念不一樣的解讀。講座吸引眾多澳大師生出席,亦有中學師生透過視訊在線參與,並與講者交流互動,氣氛熱烈。
楊斌
講座上,楊斌從海貝的定義説起,對於這些海貝的來源地,楊斌綜合中外考古和文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傳統的主流觀念認爲,夏商周時期中原地區使用的海貝是從中國東南沿海和南海而來,是中國最早的貨幣。他認為,這些黃河流域的海貝棲息於印度洋,通過印度和中亞到達中國的西北以及黃河流域;它們在夏商周社會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生活中扮演獨特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們還只是寶貝,並不是貨幣。楊斌的論述打破了傳統斷代的跨學科研究,對於經濟史、貨幣史、海洋史和全球史均有相當的突破。
楊斌於獲得美國東北大學博士學位並於年加入澳大,現任澳大歷史系主任,對中國史、全球史、海洋史和科技醫療史頗有研究。其博士論文BetweenWindsandClouds:TheMakingofYunnan獲得年美國歷史協會Gutenberg-EPrize。最新中文專著《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獲得社科文獻出版社的「年度十大好書」、《中華讀書報》的「年度不容錯過的20種歷史好書」及《新京報》的「年度閱讀推薦」。
澳大近年來在研究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學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自年起組織開展「澳大學人研究講壇」,邀請傑出的澳大學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其前沿研究成果,培育通過學術研究創造知識的良好氛圍,引導大衆和青年學生瞭解研究創新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及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應用性,提升科學素養,至今已成功舉辦了4場講壇。
你可能
還想看
恭喜!他們從澳門特首手上接過勳章
澳大有個中心,研究憲法與基本法
用了澳大這芯片,心臟起搏器也可體內無線充電
澳大招生!這一批是申請「直接入學」
把握機會!澳大研招報名2月28日截止
編輯│李巧雲、林嘉敏
發佈│澳門大學傳訊部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