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出问题夏季雨减少热带火山喷

2023/2/15 来源:不详

如果长江有记忆,它一定会记得年的夏天,因为这一夏它差一点变成了“长工”。

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之一,长江给人的感觉就是永远不缺水,哪怕是冬天,黄河结冰了长江也照常流不误。

不仅如此,长江在夏季还是一个危险的存在,沿岸的城市基本上都被它淹过。

就是这样不缺水的长江,却在年迎来了自己的危机,差点就断流了!

长江缺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山脉,向东奔流而去,一路上长江都在收集水。

源头的水来自高山雪水融化,外加当地的一些地下水,最初就是一条小河流,在向东的过程中,汇聚了其他地方来的支流以及沿途的雨水。

整条长江被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上游又叫金沙江,因为横跨了第一和第二级阶梯,还跑去横断山脉走了一趟,水流速度非常快。

长江的上游有多条支流,为其注入了巨大的能量,长江正是从这里开始变得宽阔。

水流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长江流经的气候区多为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都在毫米以上。

所以不要以为长江的水都是高山雪水,它更多地来自沿途的水加入,尤其是支流的水和降雨。

这也让长江拥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一旦流域地区的降水不足,就会导致水位下降。

隐患在年的夏天爆发,因为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出现了长时间不下雨,导致支流的水量减少,长江也出现了“发际线”往后退的现象。

要知道以往的夏天长江都是暴雨横行,甚至在年和年发生过特大洪水,沿岸的人们对此还有印象。

那么,为什么不缺水的长江会在年的夏天变成了缺水大河,要不是三峡水库的存在,下游也会一并承担干涸。

其实,年的夏天不止是长江和它的支流,北半球的很多河流都受到了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尤其是欧洲地区。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欧洲尤其是欧洲的西部是温带海洋气候,一年四季的温度都不会太高,但是在年夏季,所有的一切都被颠覆了。

以海洋气候出名的英国,竟然有的地方飙升到了40℃以上,这对于常年阴雨绵绵的英国人来说是做梦也想不到。

除了英国,另一个海洋气候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多瑙河以及莱茵河都干枯了,仅剩河中心的一滩水,总共还没有浴缸里面的水多。

蓝色多瑙河变成了土黄色多瑙河,河底的二战军舰暴露了出来。

南欧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本来夏季就热,结果这热浪一来,更热了,直接朝着最高的记录奔去。

整个北半球的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年到底怎么了?

火山的影响

经受热浪折磨的人们,突然想到了年开年之初的那场火山喷发,虽然汤加的海底早已经平静,但是火山喷发留下的烙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抹去的。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座印尼的火山喷发,从而造成了一个无夏之年,那么汤加火山会重蹈覆辙吗?

有人会说肯定没有,所谓的无夏之年是指当年的夏天气温不高,可是瞅瞅年的夏天,这还叫温度不高?人都快烤熟了!

火山喷发与无夏之年的联系主要在火山灰与火山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硫,这一类气体的作用和二氧化碳完全是相反的,它引发的是冰室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二氧化硫会让气温下降,如果二氧化碳是保暖,那么二氧化硫就是制冷。

可是汤加火山喷发之后的夏季,迎接人们的不是降温而是各种高温,这是为什么?

很明显,汤加火山对于这场夏季热浪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也侧面反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候占不到什么便宜,还是以二氧化碳为主。

这些二氧化碳绝大部分来自人类的活动,设想一下,一座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硫,对抗全世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火山很显然不是这方面的对手。

即便汤加火山的喷发强度算是比较高的,它也无力撼动整个地球的变暖趋势。

欧洲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的年时间里,欧洲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大约1.1℃,而地中海地区平均温度上升了1.5℃。

然后到了本次年热浪,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就是真的热到了爆。

所以可以看出,长江源头的水量减少,和热带地区的火山爆发没有主要的关系,全球变暖才是罪魁祸首。

变暖的地球

同样是在年的夏季,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开始出现气候的反常,如沙特地区,常年都是干旱的沙漠气候,竟然在夏季下起了暴雨。

由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降雨,沙特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骆驼都被淹了。

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也一改往日的干旱,21条河流在夏季迎来了久违的泛滥。

如果每年都这样来一次,用不了多久,塔里木盆地又会回到千年之前西域古国的气候环境,罗布泊再度成为湖泊。

这种现象被气象学家称为“雨带北移”,特别是东亚地区,大部分都处于季风气候,降雨与季风、洋流有关。

全球变暖扰乱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导致送到东亚地区的降水减少。

与此同时,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一路向南飘来,水蒸气遇到上方的热空气之后液化成降雨,增加了北方的雨量。

此次热浪呈现一种南北对调的感觉,以雨水闻名的南方,不仅河流干涸、水位下降,就连我国的几个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也出现了干旱。

湖水蒸发之后露出了湖底的淤泥,很快长出了青草,变成了鄱阳湖、洞庭湖大草原,不用去内蒙也能观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时间来看,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不是好事。

人类无法迅速适应

我国的人口密度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之所以是这样的分布,一来是因为经济,二来是因为粮食产量。

几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因为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江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是因为其出色的农业生产。

而农业自古靠天吃饭,南方地区降水和温度适合大部分时间都能种植农作物,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没有空隙。

如果气候就此发生变化,年年都是南方高温干旱,北方暴雨成灾,那么长此以往,人口多的南方就会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

有人会说这还不好办?北方变热了降水多了,那么将这些种植转移到北方就可以了。

话虽这样说,南北地区的人维持这样的生活习惯早就已经超过了年,哪能一朝一夕就改变?

更何况发生这样的旱涝颠倒并不局限在我国,世界上的很多地区都会步入这个情况,世界可没那么容易被改变。

不少人将这种气候的变化认定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前兆,认为人类会就此陨落。

在科学家看来,气候的变迁自然会引起地球生物的大震动,人类也不例外,但是灭绝也太过了,人类的日子不好过倒是真的。

高温会增加很多疾病的发病概率,仅在年的夏季欧洲因为高温就有上千人去世,而在洪水泛滥的沙特,因此丧命的人和骆驼也不计其数。

在这场变化当中,谁也跑不了,除非离开地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