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降温超16,新一轮寒潮或将到来,是
2023/6/27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贝果财经」
今年“十一”长假,本该秋高气爽的华北地区阴雨连绵,而长江以南却经历了史上最“暖”的国庆档,还没等缓过神来,10月中旬的一轮大范围寒潮倏忽而至,全国各地网友都大呼反常。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初,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寒潮,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局地降温超16℃。
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因为拉尼娜事件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会是一个冷冬。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a”的音译,原意为小女孩,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更为特殊的是,由于上一个冬季已经发生了拉尼娜,今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但考虑到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今年究竟会不会异常寒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知名气象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撰文写道,在全球变暖加持下,这个冬天不太可能是规规矩矩的冷,而是上蹿下跳的一会儿特别暖,一会儿特别冷,回暖和降温都可能有极端性。对此,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
上一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在年8月至年3月。拉尼娜的形成,一般会造成中国降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型,气温分布则为冷冬、热夏型。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今年的异常天气,“南旱北涝”取代了人们更为熟悉的“南涝北旱。在我国北方,今年发生了两场极端的暴雨洪涝灾害:7月的河南暴雨、10月的山西强降水。此外,京津冀地区夏末秋初雨水仍十分丰沛,而在南方,今年夏秋被持续的高温所笼罩着,高温少雨致使广西、湖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灾甚至绝收。
今年以来,不仅人们感知到的天气不太寻常,数据统计更能说明问题。历数今年过去的约天,全国范围内一项项天气纪录被打破:全国平均气温创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市)降水量均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郑州最大小时降雨量达.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
“南旱北涝”的成因是什么?国家气候中心专家称,是由多重因素叠加形成:夏季风环流系统组合式异常是主因;拉尼娜是北方秋汛持续的元凶之一;以及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和全球水循环,气候变化背景因素导致降水强度加大。
我国是一个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极为显著的国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西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也称西北太平洋副高。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向记者分析,今年的降雨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异常,副热带高压强盛且北抬,稳定维持,加上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盛,雨带在北方维持,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地区高温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