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地理热点速递篇3月
2023/7/23 来源:不详热点一全力恢复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热点链接
年2月27日10点45分,45个集装箱满载件国产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乌兰察布七苏木物流园区驶出,经二连铁路口岸出境,中转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多公里外的莫斯科沃罗滕克站。疫情防控期间,中铁呼和浩特局有限公司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运输保障,对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实行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帮助企业办理通关手续,减少企业报关工作量,有效加快了企业通关速度,全力恢复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设题点:考查中欧班列等相关知识
命题示例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适合转运集装箱的快速货物编组列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运到时限大幅压缩,货物品类日益丰富。目前,依托第二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已经铺划了西(经阿拉山口)、中(经二连浩特)、东(经满洲里)三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国内开行城市达到28个,到达欧洲11个国家29个城市。据此完成(1)~(2)题。
(1)横跨我国东、西部,连接大西洋沿岸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是( )
A.京哈—京广线
B.沪昆线
C.陇海—兰新线
D.京沪线
(2)推测中欧班列返程中国的货物主要有( )
A.汽车、红酒、橄榄油
B.普通服装、小家电、塑料制品
C.仪表、药品、手机配件
D.木材、瓷器、玉米
本题考查我国的铁路、中欧班列等相关知识。第(1)题,横跨我国东、西部,连接大西洋沿岸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是陇海—兰新线。第(2)题,中欧班列返程中国的货物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物品,如汽车、红酒、橄榄油,普通服装、小家电、塑料制品、手机配件、瓷器等应该是中欧班列输送欧洲的物品。
(1)C(2)A
热点二新一轮难民潮考验欧洲
热点链接
欧盟与土耳其年达成难民安置协议,欧盟出钱,土耳其出力,一方面限制难民从土耳其去欧洲,另一方面土耳其接收从欧洲遣返的难民。不过土方多次抱怨欧盟承诺的资金没有全部兑现。土耳其目前收容近4百万叙利亚难民以及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区的非法移民。
土耳其2月底“开闸”放难民从土耳其进入希腊继而前往欧洲其他国家,数以千计难民随后集结在两国边界试图越境,亦有数百移民走水路到达希腊东南部的莱斯沃斯岛等希腊岛屿。
设题点:考查欧洲西部等相关知识
命题示例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难民由土耳其经水路涌入希腊需越过( )
A.太平洋
B.红海
C.地中海
D.印度洋
2.数以千计的难民逃往欧洲西部,其主要原因是欧洲西部( )
A.地理位置邻近
B.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C.农业落后,需要大量劳动力
D.环境优良,适宜人类居住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等相关知识。第(1)题,土耳其和希腊都是濒临地中海,故选C。第(2)题,主要原因是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故选B。
(1)C(2)B
热点三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
热点链接
年2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老挝万象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后同老挝外长沙伦赛共同会见记者。王毅应询介绍了中方就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助力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考虑。王毅表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是六国的共同愿景。要把愿景变为现实,首先要加强贸易联通。
设题点:考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等相关内容
命题示例
读中南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澜”“湄”是一条河流不同段的名称,“澜”是指中国境内的 ,“湄”是指中南半岛上的 ,最终流入 海。
(2)贸易联通是澜湄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与泰国的合作中,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物品有 、 。
(3)在澜湄合作国家中,与我国既是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的是 。
本题考查澜沧江—湄公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等相关内容。第(1)题,“澜”是指澜沧江(中国境内),“湄”是指湄公河(中南半岛上),最终流入南海。第(2)题,肥沃的土壤和湿热的气候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生产和出口地区。其中,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天然橡胶的出口国,所以在与泰国的合作中,我国可以从泰国进口的物品有大米和天然橡胶。第(3)题,与我国既是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的是越南。
(1)澜沧江湄公河南(2)大米天然橡胶(3)越南
热点四埃及成为全球第十四个人口过亿国家
热点链接
2月11日,埃及中央公众动员和统计局大楼外悬挂的居民人口实时计数器备受 ”。
本题主要考查埃及的位置及其重要性、埃及的范围、埃及的农业等知识点。第(1)题,读图可知,埃及地跨亚洲和非洲,位于北半球,尼罗河注入地中海。第(2)题,读图可知,A处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也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第(3)题,读图可知,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第(4)题,中国和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1)亚洲非洲北地中海(2)苏伊士地中亚非(3)灌溉(4)南南合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