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最开心的是俄罗斯有望成为下
2023/12/9 来源:不详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一个科研团队调查了年以来的气候数据,发现19世纪前的地球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很多,且升温缓慢,约年才上升0.1℃。而在工业时代开启后,地球平均气温在短短多年内就上升了1℃之多,升温速度是过去的倍。
进一步研究发现,1.5℃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临界值。在升温1.5℃范围以内,地球气候系统整体还算稳定,超过1.5℃后,气候变化会越来越剧烈,对人类文明的危害越来越大。
因此,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将控制升温1.5℃确定为短期目标,致力于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低于工业化水平前2摄氏度的水平,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的水平。
不过,联合国世界天气组织给出的数据显示,按照当前的碳排放和升温速度,未来5年内升温超过1.5℃阈值的概率为50%。英国气象局科研团队则指出,年很有可能会创下全球最热年份的纪录,概率为93%。
这意味着,年后,全球气候很可能呈现出更加不稳定的态势,暴雨、干旱、飓风、极端高温等异常气象会越来越多,无需等到海平面上升淹没平原地区的那一天,仅仅是这些极端气候就有可能重创或摧毁人类文明。
因此,世界各国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罕见达成一致,认为减排是控温的关键措施,尽管在具体执行上良莠不齐,但还是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欧洲国家对此表现积极,减排工作走在世界前列。
不过,俄罗斯却对全球气候变暖表现得异常冷淡。该国领导人曾表示,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是“自然过程”,而非人类碳排放引起,地球上的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人为影响很弱。
俄罗斯民众对全球气候变暖也持怀疑态度。一份民意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俄罗斯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感兴趣,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持怀疑态度,近半数人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对他们影响不大。
这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气候政策。本世纪初,俄罗斯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始终不温不火,整体表现为“不主动、不拒绝”,在近些年才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和行动的力度,签署了《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草案》《使经济适应不利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草案》《俄罗斯到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计划文件,正式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基本国策。
俄罗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暧昧不明,根本原因是俄罗斯认为这种变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不大,甚至还有正面影响,可能是俄罗斯近千年来最大的发展机遇。
这就要从俄罗斯的地缘环境和发展困境方面分析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建立于年,定都莫斯科,最开始只是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弹丸小国,是蒙古帝国的附庸。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公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也开启了长达年的扩张进程。
年-年,历代沙皇都致力于领土扩张,东部边界越过乌拉尔山,一直抵达万里之外的勘察加半岛,北部边境扩张至北冰洋,达到地理的极限,南部抵达黑海地区,西部最远时则抵达中欧地区。截至目前,俄罗斯东、南、北部边境线都基本确定下来,只有西部还有很大变动,西进或东缩都有可能。
相比于年,俄罗斯领土面积扩大了约25倍,是人类历史上扩张速度最快和最大的纪录。而它热衷于领土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其地缘位置太差了,必须通过夺取领土和出海口弥补优势。
地图上可以看到,俄罗斯位于北亚和东欧地区,地盘虽大,海洋环境却极其恶劣。由于纬度太高,北部的北冰洋常年冰封,几乎不具备通航价值;东部虽然有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样的优良不冻港,但面对茫茫太平洋,航运价值很低;真正让俄罗斯眼馋的大西洋、印度洋地区,却被欧洲、中东、南亚等地阻隔在大陆腹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彼得大帝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与瑞典王国进行了长达20年的大北方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二世苦心经营三十年,扩地67万平方公里,完成对黑海的控制,打通了地中海通道。俄罗斯可以从波罗的海出发,经由北海进入大西洋,或者从黑海出发进入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或从苏伊士运河通过红海,再进入印度洋,整体海洋环境得到改善。
不过,这与彼得大帝当年确立的打通四大洋通道的目标相差甚远。受地形限制,俄罗斯不可能毫无障碍地直接进入四大洋,必须通过一些关键水道,而这些水道都控制在别国手里,很容易被切断。除非俄罗斯能夺取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才能真正达成打通四大洋通道的目标。
显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不用说夺取关键水道,就连本国内部都难以整合。俄罗斯领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从最西端到最东端距离达上万公里,中间是西伯利亚冻土层。为了沟通东西两端,沙俄在年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铁路线。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罗斯的大动脉,远东地区的煤炭、矿石、木材、金属、粮食等原材料经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送欧洲地区,为俄罗斯基建和对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欧洲部分几乎全部沦陷,大量人口和工厂向东部搬迁,西伯利亚大铁路再次发挥支柱作用,将人员和物资向中部转移,同时将东部地区的兵员、材料和武器运往前线,为反攻德国立下赫赫功勋。
近些年,由于疫情期间对商品需求的增长,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紧张,列车拥堵严重,发生事故的几率增加,成本也水涨船高,已无法满足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需求,作为俄罗斯的经济大动脉显得有些薄弱。俄罗斯虽然在年投资亿美元扩建铁路,计划将运力提升46%,运货量增加5万吨,但对于俄罗斯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最廉价、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是海运,现代巨型货轮能一次性运输数十万吨货物,成本要比铁路和空运低得多。
全球气候变暖让俄罗斯看到了机遇北极冰盖下的北冰洋是第四大洋,亚洲、欧洲、北美洲将其包围在内,北冰洋航道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假如能打通这条航道,欧洲船只就能直接穿越北冰洋抵达北美洲,无需绕路北大西洋,航程缩短0公里以上。
数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这条航线,目前已经有两条航线能够部分通航。一条从白令海峡出发,沿阿拉斯加北部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抵达北美洲北部沿岸;另一条从白令海峡出发,沿亚洲北部向西航行,经由俄罗斯北部沿岸抵达欧洲。理论上还有一条穿过北极极点的航道,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短航道,不过至今尚未开通。
事实上,俄罗斯早就为开发北冰洋航道作出了巨大努力。
据悉,俄罗斯是全球拥有破冰船最多的国家,拥有40艘以上的万吨级破冰船,其中半数以上使用核动力。“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2.5万吨,输出功率70马力,能破除2.8米厚的冰层。
另外,俄罗斯正在建造吨位更大的型核动力破冰船,吨位达3.35万吨,人员编制75人,能破除3米厚的冰层,目前已交付2艘,3号舰“乌拉尔”号预计在今年后半年交付。
在这之后还有吨位更大的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排水量达到6.97万吨,堪比一艘核航母,能破除4米厚的冰层,自主航行时长达8个月。
可见,俄罗斯为开发北冰洋航道下了血本,仅3艘领袖级核动力破冰船造价就高达20亿美元。不过,这与开通北冰洋航道带来了收益相比微不足道。
而全球气候变暖为俄罗斯带来了新的机遇。俄罗斯疆域辽阔,地广人稀,即使两极冰盖全部融化,也不会给俄罗斯的生存环境造成太大影响。相反,北冰洋航道将彻底开通,打通远东与欧洲地区之间的地理壁垒,远东地区海量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届时,北冰洋将成为俄罗斯的“内海”,凭借区位优势跻身超级大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