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前沿研究人员揭示了碳中和愈发严重
2024/12/22 来源:不详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能量被储存在气候系统中。约93%被全球海洋吸收。热量通过海洋中的热扩散或其他动力过程从海洋表面传递到深海,导致深海变暖,进而影响气候系统。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表层吸热的作用。然而,年巴黎协定和“碳中和”政策都要求降低或稳定CO2浓度。在这种情况下,深海变暖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印度洋(IO)是东亚季风的重要水分来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印度洋降雨进行了调查,发现它在CO2浓度增加和稳定过程中几乎表现出逆转响应。
他们发现,当CO2浓度增加时,热带北印度洋的降雨量增加,而印度洋东南部的降雨量减少;同时,在“碳中和”情景下,降雨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印度洋东北部降雨减少,印度洋西南部降雨增加。大气环流(动力成分)的变化主要解释了降雨的这种偶极子响应。
它进一步与海面温度(SST)模式有关,与“变暖-变湿”机制一致。在“碳中和”情景下,印度洋上空海温异常呈南北偶极子分布。这是由经向温度变化引起的海洋热量输送变化的结果,将温暖的水从中/高纬度输送到低纬度。
南大洋海温响应是海洋分层变化导致经向翻转环流减弱的结果。该研究表明,不同的CO2浓度途径可能导致印度洋上空的不同降雨响应,而这些气候反馈与深海变暖有关。
“为了降低气候风险,人类社会正试图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的研究表明,CO2浓度的增加或稳定可能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对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讯作者IAP的黄刚教授说。
该研究发表在《地球的未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