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即改命印度改国名为巴拉特,印度的
2025/1/13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霸主”,一直以来都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不过从印度的种种实际操作来看,似乎又没有特别关心这件事。
因为现在的印度与过去的印度已经大相径庭。
在今年第18次20国集团领导峰会中,各国齐聚新德里,却唯独不见东道主印度的身影。而代替他的,却是不知道从哪冒出的“巴拉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莫迪竟然以巴拉特总理自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仔细分析之后就不难发现,印度还是原来的那个印度,只不过名字改为“巴拉特”而已。
奇怪的是,一直沿用这么久的“印度”不用,为什么要改名为“巴拉特”呢?难道“巴拉特”有什么魔力不成?
其实“巴拉特”并没有什么魔力,同时也不是因为这个名字好听才改地名,而是其背后有更为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去除“殖民化”。
“巴拉特”一词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而印度则更像是殖民词汇。
众所周知,在过去印度一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根据英语的翻译,“印度”一词实际是对南亚大国的统称。
也就是说,自从英国第一个人登上这片南亚大陆以后,“印度”就成了这里的代名词,而自此之后,欧洲殖民者便开始了从这里的疯狂扩张,并且凡是英国在此处的殖民附属地都统称为“印度”。
直到二战结束,由于英国遭受重创已经无暇顾及南亚殖民地,最终留下了“印巴”这块烂摊子,但印度也由此被世界所熟知。
虽然在英国走后,这片殖民地一直以“印度”为名,但国内自上而下对这个名字颇有意见,毕竟这是一个极具殖民耻辱的名字。
但是虽然英国人将这片殖民地称为“印度”,但“印度”这个词汇却不是英国人所创造的,“印度”一名主要有印度河而来,但这个名字却早已和英国的殖民属性深深捆绑在了一起,对于印度人民而已实际已经深恶痛绝。
而改名为“巴拉特”也并没有太突兀,因为在印度的宪法中明确写道,印度即“巴拉特”,对于因对人而言,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巴拉特人,而“巴拉特”一词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追寻知识和光明的人”。
其实还有一个小传说,印度曾经有一个强大的国王,收服了周边的各个小国家,而这个国王的后裔,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婆罗多即巴拉特。
说实话,在印度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都是处于被奴役的状态,能有一个这样的时代的确来之不易。
而印度之所以改名,主要是想抹除掉殖民统治的痕迹。就像英国的另外一个殖民地缅甸一样,他们其实早在年的时候就将国名由“Burma”改为了“Myanmar”。
目的就是抹除殖民痕迹。
所以对于印度而言,国名肯定要改,尤其是在莫迪大选在即的当下。
但是如今的“印度”已经捆绑了太多太多,例如印度老百姓的归属感、印度洋……
说实话,如今无论是巴拉特也好、婆罗多也罢,一直以来也都是指的印度地区,但不同的是无论是现在的殖民版图也好,边界线也好,都是从英国殖民时期继承过来的,也就是说印度自始至终都比较顺,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争与革命。
但是如果印度现在改名,那印度与巴拉特重叠之外的地区肯定也不会认同这个名字,所以印度改名买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在玩火。
除此之外,印度一直以来都是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并且在过去印度会以此名义对周边国家施压,但如果改名,所谓的“正义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同时印度对于印度洋的野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搁浅。
为了所谓的大选于做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的确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很莫迪以往操作,肯定还会迎难而言,但这对于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而言依旧犹如杯水车薪。
如果这件事莫迪真的要做,无外乎会和当年汉城改首尔一样的结局,不仅印度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周边几个国家也要跟着他一起折腾,因为国名一改,其版图肯定也会随之一起发生变化。
不过像当年荷兰与白俄罗斯改名一事都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如今印度改名或许也会面临像他们一样的结局。
所以,印度折腾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我们并不能听之任之,身为大国肯定要有所担当,更要为世界和平捍卫和谋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