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为什么成外国驻军最多的国家
2022/11/25 来源:不详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7/134966.html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它提供了欧亚两大洲的最近航线。从地中海驶出的船只要进入印度洋,首先得穿过红海,而位于红海尽头的曼德海峡,最窄处仅26公里,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扼守着这里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吉布提。
▲吉布提扼守苏伊士运河最窄:处曼德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领土面积2.3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对于非洲乃至全世界来说都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袖珍国家。
可就是在这个弹丸之地,港口却异常繁忙,随处可见悬挂着各国国旗的军事基地,不时还有战机起降。
▲吉布提的外国驻军
包括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内,还有日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超过十个国家都有派遣部队驻扎于此。放眼世界,从本土的驻军国数量来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外国合计的驻军数量约两万多人,甚至比吉布提本国的军队人数要多。
吉布提共和国能够吸引这么多国家争先前来的原因是什么?它又为何允许这些国家的部队进驻自己领土呢?
▲吉布提市港口随处可见的外国军事基地
一、索阿的融合与变迁
在非洲东端与阿拉伯半岛隔海相望的位置,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地带,上面有着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在古代又以索马里人为主要族群。
▲索马里人的分布范围(粉色区域)
由于非洲之角气候炎热干燥,大部分土地被热带沙漠覆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不便,所以即使古索马里人有着沿海的超长海岸线,但也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统一政权,世代都以游牧部落形式居住在此。
▲非洲之角的卫星地图
公元七世纪,在与北非一水之隔的西亚地带形成了一个巨无霸式的强权,由先知穆罕默德建立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使得他们渡过了红海来到索马里地区,并控制了红海沿岸贸易,在这个非洲之角沿海建立起了商业据点和城市。
彼时,在曼德海峡的非洲一侧生活着伊萨人和阿法尔人两个族群,他们分别活动于南方和北方,其中前者属于索马里人的重要分支,后者则是从古埃塞高原迁徙而来。
阿拉伯人与两大族群都有通婚,并传播伊斯兰教义,从而形成文化混合的社会。奠定了后世这片土地上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构成。
▲伊斯兰文化在非洲的传播,形成独特的阿拉伯-非洲文明
13世纪,阿拉伯帝国已进入衰落期,这时有一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后裔在索马里地区建立了伊法特苏丹国,并迅速进入扩张时期。
然而伊斯兰教并不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信仰,在毗邻伊法特苏丹国的非洲高原,还有着以基督教为国教的所罗门王朝(埃塞俄比亚帝国)。
▲所罗门王朝:“奉上帝旨意”统治埃塞俄比亚帝国
基督教是在公元1世纪时由巴勒斯坦传播到的北非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伴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加上基督教在相当多国家内对本土宗教包容性不强,基督教在北非逐渐被伊斯兰教取代。
但只有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埃塞俄比亚帝国,其前身阿克苏姆帝国曾为了避免改换宗教引发社会骚乱,主动采用了一些方法来淡化基督教和本地宗教间的差异与冲突,所以埃塞俄比亚成为了这一时期基督教在非洲的“孤岛”。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划分,吉布提-索马里处于纷争前线
在14到15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基督教世界都将这里视作“非洲仅存的上帝之光”。这其中,葡萄牙与埃塞俄比亚帝国更是来往密切,里斯本宫廷还朝这里派遣大使,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宗教上的矛盾让伊法特苏丹国与埃塞俄比亚帝国在接触中不可避免发生战事,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家冲突,而是两个世界级宗教的战争。
由于埃塞俄比亚帝国与葡萄牙关系密切,这次战争得到了后者在军事上的支持。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加拉维德沃斯在葡萄牙人的先进火器部队帮助下,以少胜多,大败并灭亡了伊法特苏丹国。
此后,虽然索马里人又在奥斯曼帝国的帮助下建立了新的阿达尔苏丹国,但却再也没有实力去完成复仇,直到更加强大的欧洲殖民者到来。
▲埃塞俄比亚帝国与伊法特苏丹国,分别信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二、埃厄分家成就“难兄难弟”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等欧洲列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全世界的疯狂瓜分。年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让索马里地区更是成为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短短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殖民者将索马里一分为三,分别为意大利、英国、法国所占有,其中法属部分就是吉布提的雏形。
▲索马里地区在近代历史上受到法国、英国及意大利的殖民统治
不过,这时候的吉布提(法属索马里)还没有充分将自身位置的优渥性利用起来,真正带来改变的,是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国”)。彼时,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如火如荼,这个法属索马里的老邻居也同样面临被殖民的命运。
埃国于年遭到意大利的入侵,虽然后来在埃皇孟利尼克二世的带领下大败意军,成为非洲为数不多能在列强瓜分狂潮中保持独立的国家,但沿海地区却被迫割让给了意大利,后者将这些地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于埃塞俄比亚的重要位置
失去了对出海口的控制,商业运输能力就会变得低下,在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埃国只好将目光投向法属索马里。一心想要在非洲扩大影响力的法国对此十分热衷,因为一旦帮埃国解决了出海口的问题,就等于控制了它的经济命脉。
所以在20世纪初,经法国主持修建的从埃国首都连接到吉布提市的铁路通车,由此,两个在历史上因宗教问题斗得你死我活的地区开始走到了一起。
这不仅在当时极大促进了双方在贸易上的发展,也为吉布提日后建成国际港口提供了经验与契机。
▲百年前法国人修建的吉布提铁路,如今已经荒废
三、非洲之角的“风云变幻”
在二战中,隶属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被盟军打出了北非,厄立特里亚与意属索马里这两块地被暂时转交给了英国。前者经联合国决议回归了母国埃塞俄比亚成为联邦自治体,而后者则与英属索马里进行了合并。
在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中,索马里人对英国率先发难,他们以“泛索马里主义”为旗帜,建立起各种政治团体。年,英属索马里宣布独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诞生。
▲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在这一年里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在此影响下,法属索马里也开始追求独立建国的目标,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这片土地上埋藏已久的民族矛盾却不合时宜的凸显出来。
伊萨族(索马里人的一支)和阿法尔族两大民族在吉布提未来国家的领导权和议会中议席分配问题上存在严重对立,两族分别为占总人口数60%与35%,独立问题变的相当复杂。
在年的多次全民公决中,仍然有相当大部分的人赞成作为“海外领地”留在法国而不是独立建国。
直到70年代,非洲大大小小的国家已经从殖民者手中独立得差不多了,彼时索马里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西亚德·巴雷想要在非洲之角建立一个“泛索马里国家”。就这样,扼守战略要冲却仍处于法国统治下的吉布提就成为了眼中钉。
▲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时任索马里共和国总统
在他的支持下,索马里解放阵线(简称“索解阵”)绑架了法国驻索马里大使,想要胁迫法国从吉布提撤出,恢复吉布提的独立。
此时,吉布提也抓住机会开始向法国采取各种武装威胁,谴责法国的殖民主义。最终法国不得不妥协,同意了吉布提的独立。
▲吉布提国旗:寓意团结、平等、和平
年6月27日,吉布提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了非洲最后一块独立的前法国殖民地。然而就在这一年,也成为了索马里分裂、苦难的开始。
同年7月,在“泛索马里主义”的影响下,索马里向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发起战争,企图以武力占领这个埃国控制下的索马里人聚集地。不过这场战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导致索马里国内局势动荡。
▲“大索马里主义”是一种寻求将所有索马里人统一在同一个国家内的思潮
直到年1月,部族军阀为各自利益联合起来推翻了索马里巴雷政府,但在这之后,他们也因为争夺国家控制权展开混战。军阀之一的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在首都摩加迪沙自封总统,并改国名为索马里共和国。
又仅过了几个月,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索马里就此陷入分裂。
▲自巴雷政府被推翻后,军阀混战让索马里陷入内乱与分裂
索马里内乱的同时,之前赢得战争的埃塞俄比亚也不好过,埃国曾凭借二战战胜国的身份,如愿以偿拿回被意大利占领的厄立特里亚,但后者却被联合国“钦定”为了与中央政府平级的联邦自治体。后来,埃国采用了强硬手段取消了这个自治权,由此爆发了两地持久的武装冲突。
▲脱离的厄立特里亚
20世纪末,这场冲突愈演愈烈,埃国恰逢此时又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内忧外患之下,“厄独”势力联合埃国反政府武装推翻了埃国政府。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公投独立。至此以后,埃国彻底丧失出海口,沦为内陆国。
随着邻邦接连出事,建国后的吉布提也没有独善其身,之前因独立而短暂结盟的两大民族再次就执政问题产生矛盾。
主体为索马里人的伊萨族自国家独立后就处于政治高位,并在“泛索马里主义”思想影响下,不断排挤北方的阿法尔族。就在邻邦索马里发生政变的当,吉国内也爆发了阿法尔族武装起义,吉布提内战打响。
吉布提内战一共持续了三年,期间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毁灭性影响,直到年,内战各方才在法国压力下签署了和平协议。随着新宪法的通过,吉布提在政治制度上开始引入了多党制,阿尔法族获得了与伊萨族平等的政治权利,可以参与总统选举。
▲吉布提人主要由伊萨族和阿法尔族构成
四、夹缝中的小国智慧
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吉布提内战是至今为止该国境内最后一次大型纷争,在此过后,吉布提人开始走向团结与发展的路线。
吉布提国内以荒漠居多,只有1%的土地可以耕种,9%的土地能够放牧,其他的多有沙漠和山地,并不适合农业发展,所以政府还是将目标率先瞄向了资源出口。
▲吉布提
但资源生意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做的,非洲虽然自然资源很丰富,不过到了吉布提这儿却一没有石油,二没有金属。在吉布提,最大的矿产资源是盐矿,根据估算总储量约为20亿吨。
▲吉布提资源匮乏,最多产的是盐矿
盐矿不如金银值钱,但好歹也能卖出去,所以在吉布提内战结束后,便着重对制盐工业进行开发。于此同时,吉布提国内的“老本行”畜牧业也没有闲着,尽管适合放牧的土地稀缺,但吉布提全国仍然发展起超过20万公顷牧场,主要饲养牛羊和骆驼。
不过由于工业底子薄弱加上土地狭小,吉布提盐矿和农牧在整个国家的产值占比中不到20%,它真正的经济命脉是服务业,而这其中又以港口服务为主。
许多非洲内陆国家都将吉布提作为极为重要的出海口使用,这其中依赖最严重是埃塞俄比亚,自失去出海口以后,现在的埃国每年有超过75%的对外贸易,都需要通过吉布提进行。
▲失去出海口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影响巨大,吉布提无疑是“救命稻草”
另外,从吉布提向北就是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石油大国的三条石油海洋运输路线,其中一条就经过了曼德海峡,每天通过的石油就足足有50万吨之巨。
无论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进入印度洋,还是通过亚丁湾与曼德海峡前往地中海的船只,都必须通过吉布提,所以这里也被称作“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但有哨兵,就意味着这条路并不安全。
▲吉布提扼守红海,连接亚丁湾,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自索马里内乱以来,战争和干旱导致连年的饥贫,让索马里海域的海盗力量迅速庞大。越来越多的难民、军阀、反政府武装加入到海盗队伍,由于索马里的海岸线很长,导致亚丁湾一带成为海盗泛滥区。
▲受索马里海盗影响,船只远离索马里海岸航行
据世界海事局统计,在亚丁湾,各国每年由于海盗产生的损失就高达数千万美元。不仅这样,海盗活动还与走私、贩毒、偷渡等犯罪行为联合,成为了一种成熟“产业”。
▲因战乱而产生的索马里海盗
所以从21世纪伊始,联合国就开始呼吁各国派出远洋军事船只在当地海域进行护航,吉布提政府也因此嗅到了“商机”。虽然面积不大,但吉国的临海港口却拥有13个深水泊位,非常适合大吨位军舰停泊。
法国人作为原宗主国,基于《安全和防务联盟条约》,作为保护国与吉布提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当地驻有一支永久性军事特遣队,这也是法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年,美国通过谈判获得了法国的一块基地,正式进驻吉布提,如今这里已成为美国对非洲、印度洋海域及周边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最重要的“前沿阵地”。同年,德国联邦国防军为在阿富汗开展“持久自由”行动,也建立了一个海军后勤基地。
▲吉布提美军基地
日本《和平宪法》曾规定“禁止向海外派驻武装力量”,但在年,日本租下了吉布提12万平方米的军事设施用地,并投入万美元用于基地建设,这也是日本战后拥有的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打击海盗与护航后勤保障的因素都开始入驻军队到吉布提。
年7月11日,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保障基地。至此,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已全部到齐。
▲各主要国家驻吉布提基地分布
据统计,现在的吉布提已有来自超过十个国家的两万余外国驻军,相比之下,吉布提本国自有军队仅五千余人。被这么多的外国驻军,换作一般国家可能会觉得十分耻辱,但对吉布提政府来说却是“好事”。
首先,各国在吉布提的基地建设并不是以侵略占领殖民为目的,相反的,每年都要付给吉布提政府一笔钱作为港口的租借费。以美国为例,向吉布提支付的基地年租金高达万美元。
其它国家也都每年按时交纳租金,吉布提政府每年靠收租获得的直接收入就高达1.78亿美元,占到吉布提全国GDP的5%以上。
▲各国驻军需每年给吉布提政府缴纳租金
此外,外国驻军还带动了港口服务业的发展,各国竞相投资吉布提,并为其国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法国每十年会向吉布提提供各类援助,总额高达3.8亿美元,而美国每年都会通过联合国的“世界粮食计划”向吉布提提供万美元的食品援助。中国则直接援建了一条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铁路,该铁路于年通车。
▲由中国援建的连通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的亚吉铁路
所以就经济来说,吉布提虽然目前仍面临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等困难,但得益于自己的地理优势与周边环境,人均GDP已经从本世纪开始的美元,在年达到了3美元,放在非洲也算是不错了。
▲吉布提的城市与港口
另外,从国家安全上看,由于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都有驻扎,所以吉布提又有“世界兵营”的称呼,很多人都认为它是非洲最安全的国家。
的确,就安全来说,吉布提比起非洲其它动乱国家相对稳定,并且也看似不用担心邻国入侵。但须知,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永远不能完全寄托于外部,因外国驻军带来的“安全”也可能只是暂时的。
▲吉布提的人均GDP近年来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