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的基业长青

2023/2/20 来源:不详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

专栏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

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四章。

四百年的基业长青!

汉朝和罗马是公元前年-公元后年间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汉朝(公元前年-公元年)先崛起,罗马(公元前27年-公元年)晚一点,两个国家都绵延了年左右。

汉朝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0万以上,罗马帝国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在0-万左右。

实力在伯仲之间。

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众多的人口,还能维持如此长的统一时间,在古代史上是罕见的两个案例。

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又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先看汉朝。

汉朝最大的特点是:好皇帝非常多。

汉朝前后年,可以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

一共10位干得不错的皇帝。

他们合计统治的时间长达年,占了汉朝历史的55%,超过一半。

我们分别看一下他们都有哪些政绩——

第一位,汉高祖刘邦。

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导致天下大乱,并且秦朝的军队都被调派到了边疆,一支60万大军去了南边征战百越,一支30万大军去了北边抗击匈奴。

由此造成中央空虚,一个庞大的帝国仅仅三年时间就被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搞崩盘了。

(这很像是加杠杆过狠的投资者,一招不慎,就此资金链断裂而清零。)

刘邦顺应形势,起义造反,此后又花了4年时间剿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

建国之后,刘邦主要的工作有三件:

1)治理国家,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命萧何为丞相,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2)巩固政权,贬杀韩信、英布等异姓亲王;

3)和亲政策,对强大的匈奴以“忍”为主,保持战略定力。

第二、三位,汉文帝和汉景帝,合称“文景之治”。

两位皇帝是刘邦的最佳接班人,主要政绩也是三件:

1)继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2)继续巩固政权,对同姓亲王也采取手段,削减他们的封地;

3)继续和亲政策,但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开始积极备战,打造骑兵部队。

在高祖战略的基础上,再略微进一步,由此得了个“萧规曹随”的成语。

第四位,汉武帝。

中国帝王榜上通常能进三甲的伟大人物,他的政绩是全方位的,创造力惊人。

内政上,发布推恩令,完全解决了诸侯王的威胁,国家从此稳定。

军事上,开疆拓土,北边发动三场大规模的匈奴战争,击溃匈奴,疆域扩展到西域;南边灭南越国、滇国,进占海南岛;东北灭卫满朝鲜。

文化上,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后世两千年的主流思想,从此中国人有了一个统一的灵魂,称为“汉人”;

不过,汉武帝虽然推崇儒家,在施政的时候也并未荒废法治,采用的是“德主刑辅”,即先用道德教化,再用刑法约束,刚柔并济。

武帝也非常重视教育,创办了太学,这是中国王朝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

正是这些努力,使得汉朝文化鼎盛,涌现了《史记》等史学巨著。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方的科技交流进入一个繁荣期,中国出口丝绸、漆器、桃、李、杏、梨、姜、茶叶,进口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黄瓜、胡豆、胡桃、胡瓜、胡荽、胡萝卜等一系列物产。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丝绸开始大规模出口,丝绸是古代最重要的奢侈品,主要面向贵族客户,利润率极高。

相比起来,其它几个文明,两河文明主打的是羊毛纺织业、古埃及主打麻纺织业、古印度主打棉花纺织业,都是面向大众客户的,利润率要相对低一些。

丝绸之路,打通了汉朝-罗马帝国之间的陆上高速路,是文明史上的第一代全球交换网络,大大加速了文明的进化。

以上几件功绩,都是开天辟地式的,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第五、六位,汉昭帝和汉宣帝,合称“昭宣中兴”。

汉武帝晚年,有些老糊涂,搞出了“巫蛊之祸”,社会出现短暂的混乱。

汉昭帝刘弗陵7岁登基,随后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接着让霍光辅政,大搞休养生息,由此四海清平。

汉宣帝登基后,将日渐跋扈的霍氏家族清除,并减税赈灾,救济弱势群体,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第七位,汉光武帝,“光武中兴”。

宣帝死后,西汉走向衰败,内政混乱,权臣王莽篡位,并引发了赤眉、绿林农民起义。

皇族刘秀拉起一支队伍,平定天下,再次实现国家的统一。

建政之后,大兴儒学,设立地方推举和中央考试结合的察举制,让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制度化。

第八、九位,汉明帝和汉章帝,合称“明章之治”。

两个皇帝在位时,军事上经营西域,派窦固北伐匈奴,西南边境哀牢国内附,实现对云南的完全统治;

内政上,兴修水利,救济弱势群体,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

文化上,延续了光武帝的儒学兴盛局面,还出版了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第十位,汉和帝,“永元之隆”。

这是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皇帝,他非常勤奋,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内政上,清除跋扈的权臣窦氏家族,重用贤臣郑众、蔡伦等,大力发展经济,垦田面积达万多顷,为东汉之最。

和帝治下,文化科技非常灿烂,有蔡伦研发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有班固的《汉书》,中国第一本杰出的断代史;还有许慎的《说文解字》,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外交上,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一路走到两河流域。

军事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匈奴战争,北匈奴被迫西迁进入中亚;班超经营西域,降伏贵霜帝国,使汉朝疆域达到极盛。

————

10位优秀的皇帝密集出现在一个朝代,这在中国文明史上绝对是不多见的。

正是如此,才能让汉朝享有年的长青基业。

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运气吗?肯定不是。

君临认为,从他们的上位背景和激励动力来看,可以大致梳理出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立储问题处理的好。

10位皇帝中,刘邦和刘秀都是自主创业,靠军功自己打出来的。

另外8位,都是继承者。

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自周朝开始就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被儒家认为是伦理典范,汉朝又是儒家兴盛的朝代。

但是,上面8位继承者,只有汉景帝一个是嫡长子,其它7个都不是。

我们分别看一下。

第一位,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第四子。

他的母亲薄姬,原是敌军俘虏,被刘邦偶然看见,临幸了一次,就有了身孕,但后来也没得到宠幸。

刘恒长大后,被封为代王(今天的山西太原),远离首都。

高祖死后,吕后摄政,内斗激烈,曾经被高祖宠幸的人都纷纷被杀,刘恒躲过一劫,也养成了谨慎低调的性格。

吕后去世,跟着高祖打江山的两位忠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携手诛灭了吕后的势力,并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

他们在皇族中考察了一遍,最终选了有着“宽厚仁慈”名声的刘恒。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子。

汉景帝有14个儿子,分别为6个宠妃所生,但他的皇后因为是太后指定,并不受宠爱,所以终生无子。

为此,一场精彩的宫斗大戏拉开帷幕。

最先上位的是栗姬,在她的媚术攻势下,薄皇后被废黜,栗姬所生的刘荣被立为皇太子。

但栗姬太得意了,她以为自己给皇帝生了3个儿子,其中一个当了太子,就能稳操胜券,因此渐渐变得目中无人。

当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来找栗姬,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成语“金屋藏娇”里的阿娇)嫁给太子时,栗姬一口拒绝了。

刘彻的母亲王娡却抓住机会,许诺让刘彻娶阿娇,由此和馆陶长公主结成联盟。

三年后,太子刘荣被废,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成为新的皇太子。

第三位,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第六子。

汉武帝晚年老糊涂,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诬陷而自杀。

之后,又是一场龙争虎斗。

皇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

皇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荒诞,被汉武帝厌恶。

皇五子刘髆是李广利将军的外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合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刘髆郁郁而死。

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了,汉武帝认为他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因此有意传位于他。

临终之前,汉武帝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等四人为托孤大臣,并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以防太后干政。

第四位,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

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一族几乎满门被斩,唯有当时刚出生一个月的孙子刘病已躲过劫难。

刘病已被大臣邴吉所救,偷偷送到其外祖母家寄养长大,再加上自幼多病,从小尝尽了人情冷暖。

汉昭帝20岁就驾崩了,没有孩子,权臣霍光随后立汉武帝的一个孙子刘贺为皇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又废掉了。

邴吉建议霍光立刘病已为帝,认为他学业佳、品德好,是个好皇帝的材料。

在霍光的认可下,半生多灾多难的刘病已迎来了命运的反转。

第五位,汉明帝刘庄,是汉光武帝第四子。

太子最初是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所生的嫡长子刘彊。

但刘庄更受光武帝喜爱,一来他母亲是和光武帝经历过患难爱情的阴丽华;

二来他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从小跟着光武帝旁听政事,能力过人。

十二岁那年,光武帝颁布“度田令”,要求各地官员如实丈量土地,然后根据实际土地征收税款。

听取汇报的时候,光武帝发现有个官员写着“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审问是什么意思?

官员不敢回答,刘庄猜到了答案,说出实情,“因为河南是功臣居所,南阳是皇帝故乡,所以官员不敢问。”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悟性,自然深得光武帝的欢心。

三年之后,阴丽华被立为新皇后,刘庄也成为了新太子。

第六位,汉章帝刘炟,是汉明帝第五子。

汉明帝时的皇后只生了3个女儿,没有儿子,于是在众多皇子中选了刘炟,过继为养子。

第七位,汉和帝刘肇,是汉章帝第四子。

这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

汉章帝的窦皇后,是个貌美如花,却蛇蝎心肠之人。她独宠后宫十几年,却没有儿子。

当时,宋贵人生下皇三子刘庆,梁贵人生下皇四子刘肇。

最初刘庆被立为太子,窦皇后诬陷宋贵人搞巫蛊之术,导致刘庆的太子位被废,宋贵人服毒自杀。

梁贵人心生畏惧,干脆将儿子刘肇送给窦皇后作养子,希望能免祸。

虽然刘肇被立为了太子,但没成想梁贵人的外家依然被窦皇后以匿名信诬陷,满门被斩。

梁贵人忧愤而死,刘肇便在这刀光剑影的宫中,隐忍生长。

————

纵观这些皇帝,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在儿时,其母亲曾是宫斗的失败者,因此尝尽了人间冷暖,养成了坚忍的性格。(文帝、宣帝、和帝)

当宫斗形势发生变化时,这些低调的王子往往能获得掌权者的赏识,晋级上位。

第二类,从小聪慧,品学兼优,有好的名声,因此得到皇帝、权臣、皇后的欣赏,成为政治选拔中的胜出者。(文帝、昭帝、宣帝、明帝、章帝、和帝)

有一个细节不应忽略。

在汉朝时,虽然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但掌权者似乎并没有被这个传统所束缚。

一方面,社会上下都认可皇位必须由皇子血脉继承,即使是许多权臣也没有要篡位的打算。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政局不稳,权力中心转移到权臣手中,就像东汉末年-南北朝的动乱局面。

中国历史上解决得比较好的,主要是汉朝中前期和宋明清三代。

别看这些时代的宫斗很激烈,但当时的社会还是很平稳的,只是茶壶里的风波。

这跟波斯帝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动不动就权臣毒死皇帝,军队反叛战火四起的局面,有着很大差异。

背后的原因,君临认为跟当时的经济繁荣、社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全社会的蛋糕是在不断做大的时候,人们大多会愿意遵守规则,而不是通过内斗来抢蛋糕。

另一方面,掌权者们也都希望能选拔一位相对更优秀的皇子来继承皇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周勃和霍光邴吉。

霍光在立刘贺为皇帝后,发现他道德败坏,火速就把他废掉,重新挑选了刘病已当皇帝。

掌权者们当然要慎重,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领导人的品德和能力优劣,对一个团队的兴衰荣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遇上一个好皇帝,国家繁荣昌盛,遇上一个差皇帝,国家衰败萧条,基本就是一个铁律。

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较好的继承者皇帝,绝大部分都不是嫡长子。

唐朝,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是次子,高宗李治(永徽之治)是九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是三子;

宋朝,太宗赵光义(统一中原)是二弟,仁宗赵祯(仁宗盛治)是六子,孝宗赵昚(乾淳之治)是三子;

明朝,成祖朱棣(永乐盛世)是四子,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是三子,穆宗朱载坖(隆庆新政)是三子;

清朝,联手开创康雍乾盛世的,康熙皇帝是三子,雍正皇帝是四子,乾隆皇帝是四子。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嫡长子继承占比最大的是明朝,15个继承者皇帝中,8个是长子长孙。

而明朝的皇帝,历来是被后世所诟病,平均口碑比较糟糕的。

不是说嫡长子就不行,像汉景帝刘启、明宣宗朱瞻基,也都是不错的皇帝。

但整体来看,一个朝代,如果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选拔相对贤能的来继承家业,仍然非常重要。

————

第二条主线,适度的国际竞争压力,是激励他们上进的重要动力。

中国文明跟其它文明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护城河深厚。

这条护城河是由三重护栏组成的——

第一重护栏:北方-西部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天然屏障,阻隔了游牧民族的无数次进攻。

中国人在北方山脉上,修筑长城,配合狼烟传递信息,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力。

第二重护栏:四川盆地-长江出海口由西向东的水路拦截,再一次阻隔了游牧民族的强大进攻。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宋,两个时代近年的历史,南方汉文明都是靠这重护栏得以守护。

第三重护栏:庞大的人口数量+统一的民族文化,使得反抗、融化的能力很强大。

元朝、清朝时,少数民族两次入主华夏,但最终汉文明依然延续,没有像古埃及那样文字消失,文明断层,关键就是靠这重护栏。

这三重优势,在亚欧大陆的诸多古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两河-波斯-古印度文明基本没有屏障,导致护城河缺失,长期战火纷飞。

古埃及和古希腊,有一定的护城河,但无奈国家太小,人口有限,导致战略缓冲区不够。

跟他们比起来,中国无疑是幸福的。

也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明的社会稳定性要强得多,逐渐的便形成了一种自信的底气。

这种自信,是中国在汉朝时愿意主动开放,通西域、卖丝绸,大量进口胡瓜、胡桃、胡萝卜的重要社会心理。

也是掌权者会考虑“废长立贤”的一个重要心里基础,他们会降低由此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顾虑。

这就像牛市时,投资者通常会降低风险意识,积极买入高风险资产一样。

另一方面,在汉朝时,中国也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中央帝国。

在东亚地区,汉朝长期面临着北方匈奴的竞争,这种适度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公元前年,刚刚建国第三年的汉高祖,率领一支大军讨伐叛将韩王信。

开始的时候,汉朝大军连战连胜,信心爆棚,一路追击到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某日凌晨,天降大雾,刘邦带领一支精兵出城,爬上附近的白登山,以察看远方的敌情。

没想到下山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40万匈奴大军团团包围,动弹不得。

这便是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围困在山上七天七夜,水断粮绝,几乎丧命。

危难中,幸好得到陈平的一条锦囊妙计,才侥幸脱险。

自此之后,汉朝对匈奴的“韬光养晦”持续了70多年,长期执行被认为是“屈辱”的和亲政策。

正是在这种外部压力下,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皇帝一直兢兢业业,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作为最大的执政目标。

景帝时期,大力在边境屯田移民,建立了多个牧场驯养马匹,大量制造兵器,强化士卒训练,一切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武帝年间,终于准备妥当,派遣卫青、霍去病为首的统帅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战争,前年,匈奴入侵,卫青将军率领数万大军迎敌,采取“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军的后方,分割包围,逐个歼灭,大胜而回。

第二次战争,前-年,卫青将军两次率领骑兵进入蒙古草原,将匈奴的主力部队击溃。

第三次战争,前年,汉朝以举国之力,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次远征。

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带领一支部队,合计14万匹战马和50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前锋部队再加上10万骑兵和10万物资运输兵团,一路向北扫荡。

这一场战争,匈奴军队几乎被完全消灭,霍去病将军更是深入漠北0里,让匈奴人闻风丧胆。

从此,双方力量形势逆转。

但由于蒙古草原气候实在寒冷,不适合农业发展,因此汉朝虽然能通过战争削弱匈奴的力量,却无法做到长期的占领和治理。

这就使得随后的数百年间,两国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时战时和,汉朝的边境压力始终没有完全解除。

因此才会有了汉朝中后期,一边发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另一边又继续和亲,引发“昭君出塞”的故事。

整体来看,立储问题处理的比较好,和适度的国际竞争压力,这两点是汉朝好皇帝多的重要基础。

前者,主要原因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掌权者逐渐形成了“立贤优先”的共识;

后者,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深厚护城河下,逐渐形成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垒的格局。

正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汉朝绵延了年之久,是中国统一王朝中维持社会稳定最悠久的。

————

不过整体来看,汉朝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仍然得益于其护城河。

而在亚欧大陆另一边的古罗马帝国则不同,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天险可以依赖,护城河很浅,但丝毫不影响其年统一基业。

如果加上帝国之前的罗马共和国、王政时代,之后分裂的东罗马帝国,则整个古罗马文明持续的时间甚至长达2年(前年进入王政时代-年东罗马帝国结束)。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先看罗马帝国,相比汉朝,罗马帝国要乱得多。

从公元-年,罗马帝国整整经历了一百年的内斗和混乱,史称“三世纪危机”。

在这一百年里,各地军阀混战,纷纷自立为帝。

不列颠人(今英国)、高卢人(今法国)、色雷斯人(今保加利亚)、阿拉伯人(今中东),都做过皇帝,他们都自认为是正统的罗马帝国君主。

最混乱的时候,一年涌现出了5个皇帝,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出价多者就可做皇帝。

总有人愿意出价更高,于是近卫军就废掉之前的皇帝,另立新君。

帝国甚至一分为三,中央政权几乎瘫痪,皇帝之间彼此大打出手,还要镇压不时叛变的军队、起义的奴隶和农民。

由此农田荒芜、城镇萧条,出现数百公里内看不到一个人烟的衰败景象。

在北方,蛮族开始一波一波的入侵,年,汪达尔人甚至已经侵入意大利半岛。

这种景象放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文明中,一个朝代衰败的时间在50-80年左右,就铁定是要换江山了。

但就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罗马帝国已经彻底没救的时候,在奥勒良、戴克里先、君士坦丁几位皇帝的努力下,居然神奇般的又活过来了。

奥勒良皇帝任内,在北方驱逐了蛮族汪达尔人,在东边摧毁了冉冉升起的帕尔米拉王国的威胁,在西边收复了已分裂14年的高卢帝国,重新统一罗马帝国。

因此,奥勒良也获得了“世界重建者”的称号。

戴克里先皇帝任内,一直就在各地平息叛乱中。

年远赴西北的不列颠平息军队叛乱;

年横跨罗马帝国,来到最东边的两河流域镇压叛变,下半年又跑到西边的高卢剿匪;

年剿匪结束,再次将大部队拉回到最东边,前往叙利亚镇压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叛乱;

年,在最南边的尼罗河上游击退了黑人土著的入侵;

年又跑回到最北边的多瑙河流域,跟跨河南下的日耳曼蛮族展开厮杀。

这个皇帝,努力、勤奋,但又真的是太TM累了。

痛定思痛,戴克里先做了一个决定,将国家划分成4块,每块交给一个皇帝打理,简称“四帝共治”。

当然,每个皇帝还是有高低地位不同的,其中两个叫奥古斯都(正帝),另外两个叫恺撒(副帝);奥古斯都在位20年后必须退位,由原先的两位恺撒继位为奥古斯都,并再各自任命一位恺撒。

皇帝还能这样玩?!

慢慢的,国家不就一分为四了嘛,谁还听谁的呀?!

于是在君士坦丁大帝任内,又从不列颠岛出发,率领着大军一路向东打过去,将意大利、西班牙、北非、希腊、中东,重新收归旗下,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但君士坦丁大帝依然面临着戴克里先类似的问题,各地叛乱此起彼伏,怎么办呢?

他想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统一思想,大力推广基督教,试图用灵魂的统一让帝国境内各个地方的人变成一个民族。

这件事永远的改变了后世数千年的西方文明。

其实在当时的古罗马帝国内,有着无数的宗教,像摩尼教、袄教、犹太教、佛教,还有许多今天已经消失的泛神论宗教。

这些教派之间,彼此竞争、互相攻击,让帝国的统治者们非常苦恼。

基督教在当时,只是一个小教派,远算不上是主流。

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选择了基督教,是因为它的一神论思想,更有利于帝国的大一统,因此脱颖而出。

第二个,学习戴克里先,任命三个儿子为凯撒,各统治帝国的一部分。

这又绕回了原点。

没办法,古罗马帝国实在太大了,又没有护城河,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敌人的进攻。

帝国的荣光能维持到四世纪,已经是极限了。

说实话,古罗马帝国能够又续了一百年的命,完全要感谢奥勒良、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三位皇帝。

他们都是行伍出身,靠军功和能力一步步升迁做大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即使是君士坦丁大帝,其父亲是罗马帝国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看似是个二代继承者,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简单。

君士坦丁自少年时便随父征战,青年时因为父亲当了帝国西部的皇帝,他被迫作为人质被扣押在东部帝国皇帝戴克里先手下,随后便一直在各地征战中。

直到他3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前一年,他才找到个机会逃到不列颠,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军阀,彼此都供奉着罗马帝国这个牌位,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这种现象并非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才有的。

在最鼎盛的罗马帝国早中期,便一直如此。

从独裁者凯撒大帝开始,到帝国中期的奥勒留皇帝统治的年间(公元前49年-公元年),是古罗马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

最知名的领导人有7位——

第一位,凯撒。

凯撒的功绩有三件,第一是征服高卢(今法国),扩大了疆土;

第二是削弱元老院的权力,成为终身独裁者,将公民权从罗马城邦扩大到帝国整个疆域,从此奠定了罗马帝国的根基。

第三是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养子——屋大维。(注意,这是重点)

第二位,屋大维。

屋大维的功绩也有三件,第一是征服埃及,并入罗马版图,拥有三千年辉煌的埃及古典文明从此结束。

第二是进一步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成为罗马终身执政官,完成罗马帝国的建国大业。

第三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史称“条条大道通罗马”,让帝国的统一根基更加牢固。

屋大维死后,帝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提比略。

第三位,涅尔瓦。

涅尔瓦是在一系列的短期动荡之后,由元老院推举上任的。

这位皇帝尊敬并善待元老,使得元老院的权威得到一定恢复,又认真挑选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让战功卓著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作为养子。

从此,拉开了“五贤帝”时代。

五贤帝时代是罗马经济最灿烂的年代,涌现出了像塔西佗(著有《历史》12卷)、苏维托尼乌斯(著有《罗马十二帝王传》)、阿庇安(著有《罗马史》)、盖尤斯(著有《法学阶梯》)等文化大师。

地中海的葡萄和橄榄种植业日趋繁荣,意大利生产的玻璃器皿、陶器、金银盘、珊瑚、葡萄酒、橄榄油大量向亚洲出口。

另一边,亚洲的乳香、没药、胡椒、枸杞、棉花、丝绸,也大量进口。

往来于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贸易路线蓬勃发展,被后世称为“海上乳香之路”。

这是跟亚洲“陆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的一段美好时光。

第四位,图拉真。

这位皇帝出生于西班牙,是从外省贵族爬上皇帝宝座的第一人。

任内,他先后征服了达契亚(今罗马尼亚)、两河流域、亚美尼亚、帕提亚(今伊朗西部),使得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全盛时期,地中海完全成为帝国的内海。

临终前,他宣布哈德良为养子。

第五位,哈德良。

这位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守成之主。

他经常巡游四方,在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哈德良长城”,以抵御苏格兰蛮族的入侵;命令法学家编成《永久敕令》,作为帝国的法律基础,并重新划分行省、改革兵制,以实现帝国的长治久安。

哈德良对继承人问题考虑得更长远,他一方面选择了52岁的安敦尼为养子,让他继承帝位,另一方面又选择了18岁的奥勒留和7岁的维鲁斯作为安敦尼的养子,隔代指定。

第六位,安敦尼。

这位皇帝勤政爱民,与元老院关系良好,国库殷实,罗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

公元年,安敦尼派遣了一位使臣来到汉朝的洛阳,见到了汉桓帝,这是中国和欧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但当时的汉朝已走在下坡路上,外戚当权、十常侍乱政,十几年后黄巾起义就爆发了。

第七位,奥勒留。

安敦尼死后,哈德良隔代指定的两个养子奥勒留和维鲁斯同时继位,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

不过,由于维鲁斯死得早,所以很快又恢复了奥勒留一个皇帝。

奥勒留勤政爱民,积极处理政务,守卫帝国边境,著有《沉思录》一书,因此获得了“哲学家皇帝”的称号。

————

这七位皇帝之间,彼此都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而是养父与养子之间的关系。

自从凯撒开始,罗马帝国的前半段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养子继承制”——

掌权者在熟悉的下一代中选择一位忠诚并有能力的人,作为养子,重点培养,扶上马,送一程。

如此,使得国家的权力交接相对稳定,继承者也能保证是一个相对有能力的人,不至于将国家搞垮,人亡政息。

可以说,这是罗马帝国能在0年前的古代,实现长久繁荣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

咦,为什么古罗马会有如此神奇的操作?

放在汉朝皇帝看来,甚至如今的许多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这个制度的形成,其实是由两个相互交织的主线影响下的结果。

第一个,古罗马文化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是最高掌权者,也只有一个妻子。

这跟中国古代贵族的三妻四妾,皇帝的三宫六院,差异甚大。

只有一个妻子,孩子自然就少,再加上古代瘟疫盛行,医学落后,很容易就造成孩子的夭折,从此无后。

像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膝下就没有儿子。

这种情况下,古罗马逐渐形成了一股养子之风,养子也被全社会认可是自己的下一代。

不过,古罗马的养子跟现代的养子是有很大差异的。

现代人领养孩子,通常是从出生没多久的婴儿中去领养,以逐渐培养亲情关系。

古罗马人却不这么看。

他们的目的更加功利,婴儿从小培养,很有可能在成长中得一场病就夭折了,得不偿失。

还不如领养一个成年人方便,直接摘桃子。

涅尔瓦领养图拉真作为养子的时候,后者已经45岁,早已是功成名就的日耳曼行省总督。

哈德良领养安敦尼作为养子的时候,后者更是51岁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因此,与其说是领养,不如说是利益结盟。

第二个,元老院的巨大影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凯撒倒是有个亲生儿子,是他和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的私生子,即凯撒里昂,又被称为小凯撒。

埃及艳后本人,也一直希望小凯撒能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但凯撒很清楚,当时的元老院还有很大影响力。

以小凯撒的能力,以及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肯定驾驭不住局面,一旦他不在了,元老院反攻倒算,并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他死的时候,遗嘱让养子屋大维继承权力。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服古埃及,艳后自杀,17岁的小法老凯撒里昂被处死。

元老院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源自这个制度已经持续了年之久,自古罗马从城邦时代就开始了,早已深入罗马文明的骨髓。

它是古罗马强大的根本保证。

最早的时候,古罗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城邦制小王国,由国王轮流统治。

但是在王政时代的年后,一位残暴的国王引发了社会动荡,最终由一位叫布鲁图斯的公民领袖率领反对派将他推翻,并建立了元老院共和制度。

从此,古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布鲁图斯当选了共和国的第一位首席执政官,被后世称之为“国父”。

古罗马的元老院,最早出现在王政时代,由氏族长老组成,那时只有人,起的是咨询机构的作用。

布鲁图斯将它改组为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选举审批权,审批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的一系列实权。

元老院的人数也增加到人,成员不仅是贵族,还包括原高级官吏(执政官、监察官、大法官等)的优秀人物,平民阶层也可以进入。

首席执行官由两个人担任,一个人掌管行政权,一个人掌管军事权,目的是避免个人专制。

首席执政官由元老院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不得连任,同样是为了避免个人专制。

还设立了保民官这个职位,保民官同样是一年一任,且必须在公民中选出,刚开始是2名,后增至10名。

这个官职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凡是不利于公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一票否决。

保民官的人身安全与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首席执政官、元老院、保民官,分别代表了行政权、立法权、监察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这个完美的制度,被认为是后世西方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的起源。

读到这里,你一定在感叹,布鲁图斯怎么如此伟大,能在那么遥远的时代,就想出如此天才的创意?

其实,布鲁图斯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只是幸运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一年是公元前年。

此前一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正处于全盛期,改革派的克里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共和改革。

时间往前推85年,梭伦已经在雅典推行了它的人公民会议的立法改革,梭伦是雅典的第一任首席执政官。

布鲁图斯的共和改革,不过是依着雅典的葫芦,重新画了一个瓢而已。

元老院就是公民会议的翻版,首席执政官的名字都没变,都是一年一任,只不过雅典是3人共同执政,罗马是两人共同执政。

当时的地中海世界,到处都是古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布鲁图斯本身也是古希腊人的移民后代。

根据古罗马的传说,时间倒退到公元前1年前,正是从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中逃难来的一群人建立了最早的罗马城。

即使在数百年之后,古罗马的贵族依然要学习希腊语,凯撒就曾经到古希腊留学,拜入到雄辩大师阿波洛尼奥斯的门下。

在古罗马帝国境内,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意大利半岛讲的是拉丁语,在地中海的其它地区通行的都是希腊语。

本质上,古罗马就是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希腊化城邦。

它趁着雅典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暂时衰落的时候,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崛起。

这是文明边缘崛起定律的又一个案例。

而在当时,古罗马最强大的对手——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同样是一个拥有元老院的希腊化城邦。

前-前年之间,古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又通过四次马其顿战争,控制了整个希腊,一步步崛起为地中海的新强权。

奇怪的是,如此伟大的成功,竟然没有出现什么知名的征服者流传后世。

没有知名征服者,却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罗马的执政官都只有一年任期,真正的决策权是属于元老院的。

是集体的智慧,在推动着罗马共和国不断前进。

这种智慧,虽然有短期的扯皮、决策缓慢、短视等问题,但他也有善于反思、愿意纠正错误、不会犯大错误的优点。

在集体智慧的驱动下,罗马共和国虽然遭受过一些战役的失败;

但长远来看,却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最后战争胜利。

说来难以相信,打赢三场布匿战争、四场马其顿战争的古罗马兵团,竟然是一支由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志愿兵。

根据古罗马的法规,每次发动战争的时候,统帅都是一年一任的首席执政官之一,士兵都是临时征调的公民,他们甚至都没有提前进行过演练。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罗马军团能不断打胜仗呢?

无非是严厉的法制罢了。

根据古罗马法规,被征调的士兵,不能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这些都是死刑。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正是元老院的集体智慧,让他们总能选拔出一些优秀的执政官,来实现战争的目标。

并且,也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军队和执政官之间缺乏长期关系,让元老院对军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总之,正是元老院制度,使得罗马共和国走向了强大,也建立了它在古罗马数百年来的权威。

试问,这种情况下,凯撒又如何能不忌惮?

当然,世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古罗马早期能崛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位处文明世界的边缘,周边的部落城邦也都相当落后。

一群菜鸟弱鸡互殴,才使得罗马共和国能靠业余民兵做大。

随着共和国的打怪升级,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大,民兵终于要跟中东豪强硬碰硬了。

公元前年,首席执政官马略为了改进罗马的军事战斗力,将临时的征兵制改为职业的募兵制,潘多拉的魔盒就此被打开。

职业军队逐渐和指挥官结成了更紧密的关系,军阀出现了,他们不再效忠于元老院,变成了终身独裁者。

他们敲响了罗马共和国的丧钟。

古罗马的军事战斗力日趋强大,但军阀们已不再愿意被驯服,罗马帝国的统治反而更加的动荡,甚至最终四分五裂,再也没有办法统一起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罗马共和国虽然逐渐的向帝国转变了。

某些东西变了,权力从元老院向皇帝手中转移了。

但某些东西是不变的,皇帝依然要跟元老院进行某些妥协,依然要打着罗马帝国的旗号去实施统治。

罗马帝国,从来就不是某个家族的家天下。

本质上,这是一个公共政治平台,皇帝之间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血缘关系。

因此无论内部权力斗争多么激烈,一旦上台都会打着罗马帝国这个旗号,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这就类似于现代的企业,即使由于资本争夺,控股权转移了。

但企业依然在,品牌和渠道依然在,企业仍然能够不断发展,继续壮大。

这个伟大的制度设计,才是罗马帝国能够生生不息数百年,甚至灵魂维持两千年而不灭的一个关键所在。

————

古罗马和汉朝的四百年基业,能够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第一,最重要的依然是深厚的护城河。

汉朝再一次给出了范例。

护城河带来长期的社会稳定和自信底气,由此衍生了开放的社会风气、教育的普及、权臣们对皇室权力的自觉维护,这才有了多次的“废长立贤”事例。

第二,在护城河不足的情况下,先进的制度提供了同样重要的价值。

纵观历史,杰出领导人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但对一个文明的影响力又是决定性的。

先进的制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让好的领导人源源不绝的涌现。

古罗马的元老院,其本质是精英共和,让享有财产的贵族和优秀官僚组成的一群人共同选拔领导人。

这个制度架构,已经很接近现代企业的董事会选举。

君临认为,这个制度不是现代的民主制,却比现代的民主制更能避免民粹化、福利化的问题。

毕竟,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学识者有智慧,精英的集体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

正因如此,古罗马帝国虽然没有护城河可以依赖,但凭借着先进的体制,他们能不断选拔出优秀的领导人,以此实现了王朝的长期兴盛。

这个因素,在未来的文明进化和投资案例中,我们会看的越来越清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