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勃列日涅夫都犯怵原版阿富汗战争计划,
2023/3/23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http://m.39.net/pf/a_4786510.html
阿富汗这个位于亚洲十字路口的国家,人们对于它的印象可能是常年战乱、民不聊生,亦或是“塔利班”、恐怖分子,而实际上,它还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外号,那就是“帝国坟场”。
从亚历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从大英帝国到美国,只要从阿富汗败走,他们就会走向衰落。
虽然美国衰败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但真的要说起来,上一个印证了“帝国坟场”的国家其实是苏联。前苏联从阿富汗撤退之后,很快解体,红色巨人就此彻底消失。
很多人认为,苏联当初选择入侵阿富汗的举动是错误的,但也许如果他们看到苏联将领原本制定的“阿富汗战争计划”,可能或多或少也会改变一些看法,因为在原版的计划中,苏联要一路打到印度洋,获得一个“出海口”。
为什么苏联会选择出兵阿富汗?
作为上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令人们印象深刻,尤其是对于中国人而言,简直可以说是对苏联“又爱又恨”,它曾经是我们的“老大哥”,但我们也曾“反目”,可当苏联真的轰然倒塌的时候,大部分国人都感到唏嘘又迷茫。
苏联的解体,虽然是多重因素综合之下的结果,但在一方面,这与他们入侵阿富汗的行动也不无关系。
当时,阿富汗有“红色亲王”,也有亲苏政权,那么,到底为什么苏联会选择入侵阿富汗呢?
也许这要从达乌德说起。达乌德是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他是一个“亲苏”的阿富汗亲王,因而外界多将他称之为“红色亲王”。
上世纪50年代,达乌德被国王查希尔任命为阿富汗王国政府首相,国王希望他能够在阿富汗推行社会经济改革。
达乌德并没有辜负国王,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社会、经济改革,不仅实施土地改革、税制改革等,还革除了一些阿富汗传统上对女性进行束缚的陋习,虽然他的改革称不上是“激进”,但同样得罪了阿富汗上层。
最后,查希尔国王退却了,他希望停止改革,还因此解除了达乌德首相的职务。
虽然改革停止了,但达乌德在阿富汗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他野心不小,想要自己掌握大权、重新开始改革。
年,达乌德趁着国王查希尔出国治病的时期发动了政变——这是一次得到了苏联支持的政变,也可能是因为如此,政变进行得十分顺利,达乌德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地上了台:他宣布建立共和国,自己担任总统。
这让达乌德和苏联都很高兴,可很快,苏联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达乌德在稳定了权力之后,居然试图“摆脱苏联”。
达乌德不仅开始放缓改革,还提出要提高给苏联的天然气售价,种种举动都让苏联方面极为不满。
而且,达乌德和苏联扶持的、阿富汗国内政党人民民主党相处得并不融洽,为此,他不仅解散了阿富汗的最高权力机构,还对国内的左翼势力展开清洗。
阿富汗本就是亚洲的战略要地,当时的阿富汗更是强大苏联的“柔软腹地”,苏联当然不会容许达乌德的“背叛”。
因此,苏联又一次支持了阿富汗的政变,这次,人民民主党领袖塔拉基成为了政变者,并成功上位。
塔拉基是坚定的亲苏者,他一向以“勃列日涅夫的好学生”自居,让苏联感到十分放心。如果这种大好局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想必最终苏联也不会走出“入侵阿富汗”那一步。
但偏偏在阿富汗野心家永远比想象得多,许多表面上的“亲苏者”,都只是为了给自己的野心铺路,而当他们上台之后,则会让阿富汗走上一条与苏联背道而驰的道路。
为此,勃列日涅夫似乎“不得不”做出入侵阿富汗的决定。
原版进攻计划,连勃列日涅夫都犯怵
在阿富汗,有另外一个“狠人”名叫哈菲佐拉·阿明,此人曾在美国留学,是塔拉基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也参与了人民民主党的筹建工作。
在塔拉基政变成功前,阿明表现得对塔拉基十分忠诚,他多次表示塔拉基是他的“伟大导师”,甚至亲手为塔拉基塑造了“个人崇拜”。
但也正是阿明,在塔拉基掌握政权之后,开始显露自己的野心:他步步为营、实际上掌握了阿富汗的军政大权,几乎架空了塔拉基。
年3月,塔拉基虽然还是阿富汗名义上的“精神领袖”,但实际上掌握阿富汗政权的人却是阿明,这让塔拉基感到不满,同样也让苏联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对于勃列日涅夫而言,塔拉基是真正跟随苏联走的人,而阿明却不一定如此,因此,他们希望塔拉基能够“长长久久”地掌握住阿富汗的大权,以维护苏联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塔拉基和苏联一拍即合,打算找机会除掉阿明。
据称,苏联和塔拉基达成了一个刺杀计划,塔拉基以“商谈工作”为由,将阿明骗到总统府,并在那里击杀阿明。但这次计划同样失败了,有人说,阿明早已买通了总统府的人,得知了这次刺杀计划;也有人说,阿明对于塔拉基早已不信任,因此在前往总统府之前就做好了完全准备。
但不管怎么说,阿明同样在这一次刺杀中逃出生天,并且还反过来动用自己手里的武装力量逮捕了塔拉基,自己上台执政。
苏联见此事已成定局,只得退而求其次地不断试探阿明对待苏联的态度,希望他同样是一个真正的亲苏者。
不过,结果让苏联失望,阿明虽然在口头上强调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可实际上却想让阿富汗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他一边驱逐亲苏势力、一边私下会见美国代表,想恢复两国的关系。
简单点说,阿明比之前的达乌德更加贪心,他想占着“中立”的立场,拿美苏两头的好处,这是苏联绝对不愿意见到的。
而且,当时世界正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由于美元与黄金的脱钩,导致美元暴跌;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苏联毫无疑问地从中获益。
当时,苏联借着这一波油价暴涨赚得盆满钵满,让他们又想借此机会再壮大一下势力、打击一下美国。
于是,他们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在了阿富汗,只要能够彻底控制阿富汗,那么苏联就能控制一条交通要道,甚至是打开一条前往印度洋的通路。
为此,苏联高层决定出兵阿富汗,进攻的计划交由阿赫罗梅耶夫大将制定。
实际上,阿赫罗梅耶夫是反对进攻阿富汗的,因为他已经看出来,进攻阿富汗无外乎会造成两种结局。
其一就是苏联一开始就大手笔投入,不仅要迅速“拿下”阿富汗,更要继续南下,进一步分裂巴基斯坦,直接打开一条从苏联到印度洋的通道,让苏联能够在印度洋拥有一个“出海口”。
这个结局看起来很美好,似乎实现了苏联一直以来想打开前往印度洋通路的理想,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掏空苏联的家底,可能会让苏联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另外一个结局则更糟:苏联同样可能重蹈覆辙,深陷帝国坟场,最终走向衰败。
但阿赫罗梅耶夫的反对意见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视,他只能按照时任国防部长的乌斯季诺夫的要求制定一份作战计划。
阿赫罗梅耶夫当然知道哪一种结局对于苏联更有利,于是,他精心制定了一份令勃列日涅夫都犯怵的作战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出动大量兵力,迅速拿下阿富汗,并荡平其国内的反对势力,确保苏联牢牢掌握住阿富汗。这是苏联高层原本就想要达成的计划,当然没有什么问题,而接下来的计划,则让勃列日涅夫大跌眼镜了。
因为阿赫罗梅耶夫提出,苏联在彻底掌控阿富汗之后,应当进一步分裂巴基斯坦,使得巴基斯坦在印度洋沿岸的位置“分裂出”一个亲苏国家。
这样,苏联既能获得出海口,也能避免美西方势力继续从四周对阿富汗或是其他苏联加盟国进行渗透,巩固苏联的政权。
而如果要执行这样一套计划,不说需要花费多少物力、财力,光是兵力就需要20万以上。
这正是勃列日涅夫“犯怵”的原因,虽然这份计划确实可以彻底解决阿富汗问题,并且提前实现苏联在中东乃至南亚的战略计划,可他原本只计划动用三五万人,教训、敲打一下阿富汗,并没有打算压上整个苏联的家底。
这一计划当然无法得到批准,虽然苏联最终还是入侵了阿富汗,但是他们执行的却是另外一份计划。
拖死了苏联的“帝国坟场”
这份计划同样是阿赫罗梅耶夫提出的,他也明白,原版的计划很难得到通过,因此,他有另外一份“简化版”的计划。
这份计划就很简单,苏联可以采取类似“闪电战”的战术,派出10万军队迅速拿下阿富汗,并在阿富汗全境建立一个真正的亲苏政权后迅速撤离,力求不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这样,既能够实现苏联教训一下阿富汗的目的,还能节约战争成本。对于勃列日涅夫而言,这份计划当然是更合理,也更现实的,因此最终苏联执行的也是这份作战计划。
但很显然,就算是有战略眼光的阿赫罗梅耶夫也低估了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的能量,虽然苏联确实是迅速“拿下”了阿富汗,但却没有能够迅速撤离,还真的被“拖死”在了阿富汗。
年12月,苏联决定对阿富汗下手,先动手的苏联克格勃,他们空降到喀布尔,展开了对阿明的暗杀行动。
不过,克格勃的毒杀、狙击都没能要了阿明的性命,随后苏联选择在西方的圣诞节出兵阿富汗。
苏联出动8万人的军队以及辆坦克、辆装甲车,不仅击毙了阿明,还控制了阿富汗的各个重要部门、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而做到这一切,苏联只花了3天时间。
苏联随即扶植起了卡尔迈勒亲苏政府,希望通过这一红色政府来治理阿富汗。但对于阿富汗问题,苏联确实想的太简单了。
原本苏联以为自己扶持起亲苏政府之后可以迅速撤离,但美国等国又怎么会看着苏联控制阿富汗而无动于衷?
于是,美国等国就开始为阿富汗国内的反对势力提供援助,不仅送钱送军火,还派出军事人员对反对派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反对派的声势越来越浩大,卡尔迈勒的政府军根本无力荡平反对派势力,这导致苏联军队迟迟难以撤出阿富汗。
战线越拖越长,苏联的战争开支也越来越大,使得苏联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在政治、外交上也深陷困境。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根据相关协议,苏联军队在年2月完全撤出阿富汗,最终苏联也没实现一路“打到”印度洋的美梦。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苏联亿卢布,不仅将此前苏联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的赚得钱花了个精光,还让苏联欠下一屁股外债,可谓是得不偿失。
更重要的是,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总共投入了80万到万兵力,还造成接近1.5万人死亡,其投入远远超过了战前的估计。
而对于苏联来说,也许更加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阿富汗确实不负“帝国坟场”的盛名,虽然阿富汗自身也是损失惨重,但它再次拖垮了一个大国:在战争结束后2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
虽然西方的和平演变同样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也许更加重要的是,10年阿富汗战争,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国力,各个加盟国都看到了苏联的衰败,才会急着想要独立。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阿富汗战争或许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