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帝国命运财富强盛,中国在印度

2023/5/2 来源:不详

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位于中国云南边陲的芒市,尽管被称为中国距离印度洋最近的城市,但是距印度洋的直线距离也达到公里,中间还阻隔着重重群山。

在千年之前,从阿拉伯半岛经印度洋到达中国的旅程,漫长而危险,需要从印度向东航行至苏门答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最后向北进入中国海,整趟航行需要一年半,而且在旅途中,不仅要面对大海的风暴,还要应对海盗的骚扰,可谓九死一生。

然而,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在印度洋的波涛中,从来没有缺少过关于中国的传闻。这些传闻,往往讲述了中国巨大的财富。所以,尽管旅途艰辛,但传闻中的巨大财富,却以无可抵挡的诱惑,给予商人和水手冲风破浪的强大勇气,让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借助着季风的力量,抵达中国的海岸。

英国历史作家理查德霍尔在《季风帝国》中,对西方旅行家关于中国的记录进行了概述,再现了古代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传奇。理查德霍尔出生于年,在澳大利亚长大,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在牛津大学求学,并在非洲生活过13年,曾任职于《每日邮报》《赞比亚时报》《观察家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并创建了金融和政治公报《非洲分析》。

《季风帝国》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史诗级的历史著作,展示了印度洋地区公元10世纪到20世纪约一千余年的历史。理查德霍尔在写作《季风帝国》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不乏一些孤本,比如布祖格伊本沙赫里亚尔的回忆录,仅仅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座清真寺中幸存一份。

在全书第一部分,讲述了印度洋被西方入侵前数百年的历史,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被记录在旅行家的回忆录中,包括波斯船长布祖格伊本沙赫里亚尔、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学者伊本白图泰等,在他们的叙述中,中国是命运、财富与强盛的代名词。

一、命运之国

《季风帝国》中,理查德霍尔讲到波斯船长布祖格的手稿,里面提到了一个叫做伊斯哈格本亚胡达的犹太人。

伊斯哈格出生与阿曼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印度到达中国后,在中国生活了30年,公元年回到家乡。而这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商人,不仅拥有自己的货船,而且船上满载着丝绸、瓷器、麝香和珍贵宝石。

伊斯哈格为了逃避关税,用一个带金色盖子的黑色瓷花瓶,贿赂了地方官员艾哈迈德本希拉勒。伊斯哈格告诉艾哈迈德,这是为他在中国“烹饪的鱼“。艾哈迈德打开瓶盖,看到里面装着一条被麝香环绕的金鱼,金鱼的眼睛用红宝石做成,花瓶里的东西估计价值超过5万金第纳尔。

摩洛哥学者伊本白图泰旅行到中国,在福州遇到了一位穆斯林医生,这个医生在中国获得了成功,他告诉伊本白图泰,他有50个白人奴隶和相同数量的女奴。医生送给了伊本白图泰2个白人奴隶和2个女奴,还有很多其它礼物。

或许,正是布祖格、伊本白图泰的这些传闻,为那些贫困中的商人和水手带去了慰藉,让他们认为,只要登上中国的海岸,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关于中国,人们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季风帝国》中,理查德霍尔写道,那些能够安全抵达中国的旅行者,通常都不愿回去。在布祖格写书之前的两个世纪,寄居在中国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多到能够对广州发起一次海上的劫掠。

二、财富之国

巴黎和伦敦,是当代的时尚城市,代表着流行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一千年前,西方国家贫穷愚昧,西欧仅仅处于世界文明的外部边缘。达伽马在第一次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拜访当地官员时,他递上的礼物有:洗脸盆、珊瑚项链、帽子、深红色头巾和数坛蜂蜜。如此寒酸的礼物,受到了当地人的嘲笑,有人对达伽马的随从说:“从麦加来的最贫穷的商人奉上的礼物也比你们体面。”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则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也许,在那个时代的欧洲,人们对丝绸和瓷器的感觉,就像现代某些国人对于LV、香奈儿、爱马仕等品牌那般狂热。在西方人的记录中,很多王室贵族们用于参加仪式的盛装,便是丝绸。

那时,红海曾被称为“中国的海”,满载象牙、香料和黄金的货船从那里起航,前往中国交换奢侈品。布祖格曾经在朋友那里听到过有关中国的消息,中国的一个统治者,在接待一个阿拉伯商人时,身边有名肤色各异的女奴,那些女奴穿着各种丝绸,佩戴着各种珠宝。

在与其它国家的交往中,中国似乎并不在乎经济上的获利,更在意身份上的优越感。中国的统治者总是认为,其它所有国家都应该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并且要归顺于她。所以,其它国家给中国皇帝的礼物,被视为贡礼,中国的回礼则要比贡礼丰厚许多。

伊本白图泰曾经记录,印度德里的苏丹穆罕默德伊本图格鲁克十分慷慨,自称“世界的主人”,他曾派15位使者去往中国,结果,15位使者返回德里时,带回了大量的礼物,包括个奴隶、大量的丝绸与天鹅绒布料、饰以珠宝的服装,以及各种各样的武器。

苏丹可能感觉很没面子,不想输给中国,准备了很多回礼,包括名白人奴隶、个印度舞女、匹马、15个宦官、金银大烛台、锦缎长袍,以及无数其它宝物,并任命伊本白图泰为大使,让他代表自己去拜访中国。结果,中途被印度教徒袭击,抢走了所有的财物。

三、强盛之国

中国的强盛很早便被西方人所知闻,早在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征服时,萨珊王朝的末代君王,便派遣密使到中国寻求援助。马克波罗前往东方的旅行,也是为了在东西方建立起永久的联系,以共同对付伊斯兰国家。然而,中国的统治者们更喜欢逐鹿中原,并不喜欢征服四海。即使郑和下西洋,也没有一点侵略的意图。

年,郑和从龙江关出发,开始了自己到西洋的首次航行。在郑和的船队中,“宝船”重达多吨,拥有12张船帆,配备有装满火药的“火箭”,携带有发射石头的大口径短枪。在郑和的每一次远航中,他所率领的大船数量都从40艘到艘不等,每艘大船还配备有几艘补给船。在7次远航的大多数情况下,郑和的船队中,有3万余人和艘各式船只。

与此相对的是,在年,郑和首航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达伽马在里斯本开启了去往印度的航行,所携带船只仅有4艘,船员余名。船队中的旗舰“圣加百列”号,载重不到吨,另外一艘“圣拉斐尔”号还要小一些,其余两艘则是普通的轻快帆船。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寻建文帝说、宣扬威德说、军事目的说,理查德霍尔在《季风帝国》中认为,是为了给中国大工厂生产的剩余产品寻求市场。但不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何在,至少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郑和的船队在当时的印度洋上,是无敌般的一种存在。

锡兰国王拒绝将佛陀佛牙舍利交给中国皇帝,郑和在年,直接攻入锡兰首都山城康提,俘获了僧伽罗国王,并把他带回中国做了人质。另外,还有一次派人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上岸,去教训它的野蛮苏丹。但是,这些武力攻击却绝非侵略性质的,因为,郑和从未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任何的永久性的驻防要塞。

刘慈欣曾写过一篇短篇科幻小说《西洋》,假设郑和在抵达非洲之后,并未停止前行,而是绕过了好望角,发现了美洲大陆,当今的世界格局也因此改变,中国人成了美洲的殖民者。其实,大刘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郑和的船队并没有侵略性,即使见到原始状态的美洲土著,可能也只是宣赐天恩,而不会建立殖民地。不过,历史没有假设,中国对于印度洋的远航,在郑和逝世之后骤然结束,在印度洋的潮起潮落间,留下一段东方的传奇。理查德霍尔在《季风帝国》中感慨:

从历史的角度看,郑和的7次远航似乎令人费解,几乎是不理智的现象。15世纪的印度洋是巨大财富的贸易舞台(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区在商品和原料的输出量上可与之相提并论)。中国人突然大规模地、强有力地闯入这个舞台,但是他们也突然终止这个行动,几乎没留下一丝痕迹。

当然,理查德霍尔在《季风帝国》中对古代中国的描述,主要借助当时旅行家们的记录,这些记录有些来自旅行家的亲身经历,有些来自道听途说,未必客观真实。但是,中国对印度洋历史的重要影响力,却是确凿无疑的。如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又一次扬帆起航,中国为印度洋地区的发展,也必然做出新的贡献,演绎出新的历史传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