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请关注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2023/6/8 来源:不详人类见世,至少已有万年的历史。其间,初生蒙昧万年,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万年,农业文明1万年,工业文明年……地球—环境—社会体系是一个人类群体与地球生态互见、互生的自然与人文辅成同进的大地球系统。而这个系统的互动,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日渐加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自诩强大,渐渐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日益疲惫。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而渐趋严重的。人类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当前,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传播愈广(世界性)和传递至深(世代性)越来越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危机。
1
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是在统计学意义上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一般为10年或更长)。
近30年间,北极冰层厚度减小了40%,从原来的3.1m变成1.8m。具有全球91%冰面的南极,已有5大冰块从陆地分离流入海洋。—年,南极半岛西部的冰层减小了20%。恒河源头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0m的速度消失。
目前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冰山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在南极半岛,冰山融化的速度是过去几年的6倍。专家们估算:若格陵兰岛的冰冠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7m,许多国家的大面积陆地会被淹没,数亿人的生存会受到威胁。
科学家预计,地球气温上升如果高于1℃,破坏力就会急剧上升,那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将承受灭顶之灾。譬如,南印度洋的珊瑚礁、澳大利亚的高地森林、南非的台地高原、北冰洋和中欧的山脉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灭绝物种的数量会急剧上升——北极熊、海豹、海象濒临灭绝。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8年报告说,由于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的影响,海水水位的上升会威胁到世界十座城市,其中包括广州、上海。已有的海平面升高的统计平均数是:世界1.7mm/年,中国2.6mm/年,上海3.8mm/年。
2
土壤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愈见加大
荒漠化(沙漠化)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根据《全球环境展望(四)》报告,约有20亿人依靠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30%以上是旱地,其中30%已经退化,特别容易荒漠化。因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法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土壤流失,全球每年有2万~5万km2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固然有其气候因素,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土地沙化迅速扩展,应是其主因。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正以平均每年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近年来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年前这里还是著名绿洲;从公元前3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沙尘暴共发生了70次,平均每30年1次;20世纪60—70年代,每两年1次;到90年代,年年都有;3年,不到4个月就发生了11次。沙尘暴使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总量急剧增加,有些城市该项污染指标已超标倍!8年全球较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排名,在最严重的前30名城市中,我国有20多个。
3
森林锐减,地球的绿色屏障严重毁坏,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遭破坏
据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5年全球森林面积为39.52亿hm2,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hm2。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覆盖在大地上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最可贵的财富。现在世界森林的面积随着人口增加正日益减少,每年约减少万hm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年到0年每年消失近千万公顷。虽然从—0年,人工育林年均增加了万hm2,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万hm2。
4
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
水资源紧张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淡水占全球水资源的2.6%,只有不到1.2%存在于土壤和空气中。目前全世界有1/10的河流遭污染,有10多亿人口饮用污染水;有的国家地表污染高达70%左右,欧洲北海一些水域因污染以致捕鱼有1/3不能食用。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淡水不足,有20亿人口饮水紧张,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预计到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的淡水供应严重不足。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位。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有13个,我国为其一。
世界十大最受人类活动威胁的河流:a.怒江-萨尔温江;b.多瑙河(中欧);c.拉普拉塔河(南美);d.格兰德河(墨西哥、美国);e.恒河(印度);f.印度河(巴基斯坦);g.尼罗河及维多利亚湖(北非);h.墨累河(澳大利亚);i.澜沧江-湄公河;j.长江(中国)。
我国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5~倍。水环境也不断恶化。条大河中有近1/2的河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
5
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并延续一定时间以后,危害空气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并致病的现象,称之为大气污染。危害空气质量的有害物质就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多种。
有自然因素形成的大气污染物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两种。前者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后者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农垦烧荒、建筑烟尘、生活炊烟及路边烧烤、核爆炸等。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a.气溶胶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灰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烃类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降尘、飘尘、悬浮物等;b.气态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合物(SO2为主),氮氧化合物(NO2为主),碳氧化合物(CO2为主)及碳、氢结合的烃类。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动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的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从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增加;大气污染物还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
6
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
臭氧(O3),无色气体,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臭味,因此得名。在大气层10~50km高度的区域,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的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nm的紫外线,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核爆炸和喷气式飞机在高空中的飞行使那里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便增加2%。据估计,到年,臭氧有可能会减少10%。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4%~6%;而照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增加,还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白内障的概率,造成许多有关免疫系统的疾病。
臭氧含量减少,显然对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会带来严重影响。研究数据表明: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臭氧减少可以导致渔业减产——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m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氯氟烃非同寻常物质,其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平流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以催化剂的形式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其中,1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7
酸雨(酸性沉降)
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酸雨是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其正式的名称是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和雹等以降水形式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晴空中降下来的带有酸性物质的落尘。
酸雨主要是人为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燃烧大量含硫量高的煤炭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酸性沉降还有其他排放源:①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有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x。②火山爆发:喷出相当量的SOx气体。③雷电和干热气候:它们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的SOx的排放源。
酸雨,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或“空中的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农作物与牧草枯萎;它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它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使林木生长缓慢,森林大面积死亡。酸雨能破坏植物的叶片直到细根系,从而抑制陆地植物和藻类的生长。它还使河湖水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并进入水中,毒害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使之大量死亡,成为“死河”“死湖”。酸雨还会渗入地下,致使地下水酸化,饮之有害健康。酸雨还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现在瑞典的多个大中型湖泊已经酸化,其中约0个酸化严重,水生生物受到很大伤害。在加拿大,酸雨毁掉了10多个湖泊,另有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在美国酸化的水域已达3.6万km2,在28个州个湖泊中,有9个受到酸雨影响而水质变坏。美国每年酸雨造成的损失达亿美元。
世界上形成了欧洲、北美和中国三大酸雨区。
中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中国三大酸雨区包括:a.华中酸雨区,b.西南酸雨区,c.华东沿海酸雨区。中国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40%,而且酸雨严重区已越过长江,向黄河流域蔓延,青岛也监测到了酸雨。酸雨给全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亿元。以长沙、赣州、怀化、南昌等地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最为严重,其中心区域年均pH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
8
生物物种快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
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人们已经勾勒出来生物演进过程的脉络和轮廓,但是也还有不少待解之谜。生命物种数量的巨大波动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地质时期,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许多生物物种近乎同时灭绝,就会发生集群灭绝。
人类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已经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并威胁着其他物种的生存。19世纪以来物种灭绝率已高出背景灭绝(每年每百万物种中仅少数物种自行消失称为背景灭绝)率大约倍。而进入21世纪后,灭绝速率不但没有趋缓反而逼近背景灭绝率的0倍。目前,全球每年有5万~8万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还有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天有~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6~8个物种绝灭。
国际植物大会称:人类破坏了地球近1/2的土地,3种动植物濒临灭绝。预计到21世纪下半叶,将有1/3~2/3的物种消失。人类正处在第六次生物绝种潮的边缘。
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指出,全球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全球变暖的趋势,使世界生态系统的质量下降。全球1/2湿地消失,伐木使全世界的森林减少一半,世界30%左右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大约9%的树种面临灭绝,热带森林正以每年13万km2的速度消失,大约70%的主要海鱼被过度捕捞或处于捕捞极限,20%的淡水鱼濒临灭绝,土壤退化影响了全世界2/3的耕地。
9
人口高速增长、城市无序发展,危及自然生态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最初,人口发展非常缓慢。公元初年时,全世界总人口只有2.7亿,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此后人口猛增,年为20亿,年为30亿,年为40亿,年7月11日达到50亿。第二、三、四、五个10亿的增长分别用了年、30年、15年、12年。预计到年,全球人口将突破90亿。
人口激增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最近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称,年地球人口已达到73亿,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人类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就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均耕地也将越来越少——20世纪末,世界人均耕地已经从年的3m2下降到了0m2。因此,未来的粮食不足将成为严重问题。
10
有害物质转移,残留物质严重污染
有毒有害物质是指人体或环境难以降解或不能降解的物质,它使人患病或致死,给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农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不少物质能通过食物链而被生物富集、积累并转移,最终通过食物链传输到环境中。其中不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是致癌物、致畸物,因而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威胁极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有些污染物能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二次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目前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亿t,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万亩,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的速度递增。
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法,另外还有热解、分选回收、综合处理等。20世纪80年代,人均垃圾产量为每人每天0.5~0.kg;90年代,垃圾产量为每人每天0.7~0.8kg;21世纪初,垃圾产量预计为每人每天0.9~1.0kg。有关数据表明,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已达1.亿t,比6年的1.亿t增加了2.5%;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17.6亿t,比上年增加15.9%。
文章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球环境社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