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卫星能看到报纸上的标题,为何却找不到

2025/1/19 来源:不详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女神节”。但对于年3月8日这天,离奇失联的马航MH航班上的多位不幸乘客家属来说,是痛苦不堪的5年,现在MH的残骸究竟在哪里都还没有定音,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来了,各国的侦察卫星已经那么厉害了,为何发现不了MH的蛛丝马迹?图片:MH航班旧照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侦察卫星能够看到一张报纸上的标题,虽然有点夸张,却并非完全胡说。目前,各国升空上天的光学侦察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比较公认的是美国的锁眼-11“水晶”及其改进型锁眼-12(也叫高级锁眼-11)传输型光学侦察卫星,这种卫星体积几乎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一样大,后期型高达20吨重,单颗造价高达10亿美元以上。图片:KH-12的模型从年第一颗锁眼-11发射以来,都是美国国家侦察局(NRO)头号太空间谍,最新一颗是年1月才发射的,由于体积大,其主CCD相机的反射式镜头直径据说高达2-3米,和“哈勃”一致,由于能够携带很多用于轨道维持的燃料,锁眼-11/锁眼-12可随时机动到多公里高的低轨道(LEO),其分辨率普遍认为是低于0.1米,有说法是0.06米,这还真的接近报纸标题的大小了。图片:6厘米的分辨率已很惊人既然光学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已经惊人到这种程度了,为何却无法发现MH呢?原因在于,航天侦察是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最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的镜头也好、雷达侦察卫星的星载雷达,都有一个“幅宽”的限制,虽然镜头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侧摆,但能够扫描的范围始终是有限的,即使是对固定的地面目标进行侦察,也很难持续进行,因此侦察卫星通常都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一般是90度上下,也就是绕着地球南北极飞行,借助地球自转来覆盖所有的区域),所以对同一固定地点拍照,有一个“重访周期”的限制。如果组网卫星数量够多、运行轨道高度够高,“重访周期”会越短,比如运行在多公里高度上的著名商业光学遥感卫星GeoEye-1,是3天,但是对军用侦察卫星来说,轨道高度越高,虽然缩短了“重访周期”,但却降低了分辨率,鱼与熊掌很难兼得,所以中国发射的高分四号,是罕见的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理论上说可以无死角的“凝视”地球,虽然受制于相机镜头的尺寸,其可见光分辨率只有50米,却代表了新的技术方向。那么回到MH,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机长驾驶这架波音客机从马来西亚起飞后,一路朝南飞往了荒无人烟的南印度洋,并最终因为燃油耗尽坠向了海面,但这时候洋流就会把这些残骸带到各地,别说5年时间了,哪怕是一年时间,都不知道去哪了,年日本地震,被海啸摧毁的渔船残骸一年后都飘到了美国。此外,波音是重型双发远程客机,残骸主体很可能已经沉入海底,这时候卫星的作用就更加少了。因此,在寻找随波逐流的MH航班残骸时,相关国家最开始就派出飞机驻守澳大利亚珀斯,面向客机可能坠毁的南印度洋进行反复搜索,随后又派出海洋调查船,利用舰载声纳扫描海底,海陆空天一体搜索。尽管如此,耗费了多国搜救力量的无数力量之后,MH还是难以找到,令人不胜唏嘘。『有趣有料的军情秘闻,尽在乌龙防务直通车,喜欢我的观点,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