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力劳工史19世纪亚洲移民劳工分布在哪移
2023/5/16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19世纪初,虽然有少数亚洲移民在美国开始形成社区,但南亚和清朝到达拉丁美洲的移民规模却要庞大得多。年—年,超过41.9万名南亚人作为苦力劳工或契约劳工去往英属圭亚那(Guiana)、特立尼达(Trinidad)和牙买加(Jamaica)的西印度种植园。年—年,大约14万名清朝男性移民进入古巴;年—年,有9万人去了秘鲁。在所有这些地方,他们都从事着艰辛痛苦的体力劳动。
19世纪亚洲移民劳工分布在哪?
年,种植园主开始尝试将清朝的契约劳工带到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当年,有91名清朝男性移民抵达特立尼达。年,几百名清朝茶农被葡萄牙人带到巴西。在年到年之间,大约有名清朝人被带到巴西。
截至19世纪末,除美洲周边的地方外,亚洲契约劳工也前往古巴、秘鲁、英属圭亚那、特立尼达、牙买加、巴拿马、墨西哥、巴西和哥斯达黎加。在数十年岁月里,他们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地、不同种植园的条件和体验各不相同。
年—年,离别家园的南亚移民,作为契约劳工在一个更大的英帝国网络内部流动,这一网络牵涉人力、资本和商品在英帝国内外流动。这种体制的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监管,英国强烈反对奴隶制的态度和帝国的监督都影响到契约劳工的劳动条件和契约。
另一方面,年—年,移民到古巴和秘鲁的华人移民(大部分是男性),是不受监管的跨国贸易的一部分,他们当中既有契约劳工也有非契约劳工,而当时黑人奴隶制在这两个国家仍然存在。
清朝的苦力劳工贸易并没有长期存在,且规模也不如英国的奴隶制。然而,它的特点是高强度的劳作和剥削,许多华人劳工是通过绑架、胁迫或欺骗被招募到古巴的。疾病导致肮脏拥挤的船上死亡率高得惊人,其中的一些船还曾参与非洲奴隶贸易。在古巴,清朝苦力劳工的地位就是奴隶,他们在一个被嫁接到非洲奴隶制的体系中挣扎求生。
19世纪亚洲移民如何成为西方资本家的苦力劳工?
欧洲人对亚洲劳工的刻板印象有着很长的历史。在19世纪,亚洲人在欧洲人眼里看来,就是苦力,是压低工资、抢走他人工作的廉价工人,是工厂老板和贪婪资本家的奴隶。尽管19世纪的亚洲契约劳工移民是一种拉丁美洲的现象,但苦力劳工的标签被有效地用于助长美国的暴力反亚洲人运动,进而导致对亚洲人的歧视。
因此,在美国的亚洲移民和历史学家如果要对他们进行研究,则需要仔细区分到美国的亚洲移民和到拉丁美洲的亚洲契约劳工这种非自由的移民,历史学家修·廷克(HughTinker)称之为新形式的奴隶制。
在西方的贩奴者、劳工招聘者、轮船公司、传教士和相关官员的协助下,亚洲的非自由移民才可能抵达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自由移民才得以抵达南北美洲。而亚洲苦力劳工实则是一种代表新型奴隶制的非自由劳工,这将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影响着美国人对亚洲移民的态度。
然而,正如亚洲到美国的移民可追溯到欧洲寻找去往新西班牙的亚洲水手、奴隶、仆人,亚洲劳工大规模移民美国也是在19世纪开始,同抵达拉丁美洲的苦力劳工潮重合。这两次移民潮都是因为欧洲和美国在亚洲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美洲黑人奴隶制结束后对劳动力的需求。
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西方种植园主将目光转向外国移民。欧洲移民无疑是首选,包括英属圭亚那在内的许多政府,补贴欧洲移民,以鼓励他们人口的白人化。但到来的欧洲移民远远不能满足种植园主对劳工的需求,因而他们转向亚洲移民。
第一批名亚洲契约劳工于年5月抵达英属圭亚那,后来这批人被称为格拉德斯通苦力劳工(Gladstonecoolies)。由于虐待劳工报告的披露,这一尝试次年便宣告结束。不过该制度在年死灰复燃,从年到年间,总计有名南亚人和名中国人作为契约劳工来到英属西印度群岛。
在亚洲寻找苦力劳工,得归因于欧洲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权力和影响力。欧洲在16世纪对亚洲贸易的探索,结果便是在该地区的殖民。葡萄牙于年建立了葡萄牙印度殖民帝国,但它对亚洲香料贸易的主导地位遭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挑战,该公司一个世纪后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总部。英国人则是下一个挑战者。
英帝国的统治改变了南亚,其经济政策导致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经济混乱。殖民地政府修建了铁路、公路和灌溉渠来促进殖民地发展,但其建设费用都是来自当地居民所缴纳的新税和附加税。英国还制定了主要的经济改革措施,旨在为英国消费或英国市场和制造商提供产品、农作物和原材料。
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让英国受益,而剥削了当地的农业家庭,并迫使他们屈从于不断减少的经济回报。传统乡村社会的自给自足,因地主和债主的剥削而遭到损坏。19世纪,随着该地区人口激增至1亿,情况也更趋恶化。
非洲奴隶如何成为西方廉价的苦力劳工?
当然,除了亚洲移民,非洲的奴隶也是西方资本家需要的苦力劳工。
被奴役的非洲人早在年就被带到美洲,但在16世纪中叶之后,蔗糖业的扩张使该地区奴隶制获得发展。最初作为一种奢侈品的糖,在年以后,则成了欧洲家庭的必备食物。美洲和其他地区对糖需求的急剧增长,导致甘蔗种植园成倍扩张。大量非洲奴隶被用于种植、培育和加工这一突出的劳动密集型作物。
从15世纪初第一批非洲奴隶穿越大西洋,到年最后一批奴隶在巴西被解放时,总计大约有万~万非洲奴隶,是他们使欧洲人在美洲的扩张和定居成为可能。奴隶制成为许多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塑造了美洲人的日常生活。
但是奴隶制始终自带着一个深刻的矛盾:那些宣称珍视自由和平等的国度,怎么可以依靠奴隶劳动呢?到19世纪初,世界各地废奴主义者的游说,成功地结束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年,英国废除了大英帝国的奴隶贸易。次年,美国紧随其后。到年,奴隶贸易在赤道以北的西班牙美洲也被禁止。
其结果便是,非洲奴隶的价格上涨了。而在经济扩张时期,奴隶数量的减少造成了西印度群岛、古巴、巴西和秘鲁劳动力的短缺。蔗糖业仍继续推动许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古巴。年,古巴种植了超过全世界40%的甘蔗。在整个加勒比地区、美国南部和拉丁美洲,对矿物、原材料、咖啡、棉花、朗姆酒、烟草和鸟粪肥料的需求,也保持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在西印度群岛、古巴、秘鲁,种植园主、劳工招募者和政治家们都在寻求印度和中国的劳工,以维系种植园,并进而维系当地,乃至整个帝国的经济。
在奴隶贸易结束后的20年里,非洲奴隶的数量持续下降,从年的80万下降到年的65万。农场主们无奈地眼看着农场倒闭,整个经济陷入困境。在牙买加,一个种植园主描述长满杂草的街道和废弃的房屋时说:看上去似乎一场弱风便可将之夷为平地。
年英国奴隶制的正式结束,使西印度群岛的蔗糖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获得自由的黑人离开种植园去寻找其他职业,购买小块土地,他们甚至组织起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牙买加、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大量获得自由的男女作为工资工人继续在甘蔗种植园工作,但种植园主抱怨他们坚持缩短工作时间。蔗糖产量急剧下降,许多种植园倒闭。
总之,在整个19世纪,契约劳工和非洲奴隶成群结队地与家园离别,成为了海外苦力劳工。他们代表广大农村人口,先在其家人和村庄附近寻找新的机会,然后到离家越来越远的地方进行冒险。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官员和劳工招募者,将南亚的移民劳工送往世界各地,作为英国控制的契约劳工制度的一部分,其目的旨在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及国内的市场和工业服务。
南亚移民前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锡兰、缅甸以及马来半岛,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和马达加斯加岛,太平洋上的斐济,还有南非和东非。在美洲,绝大多数移民去往英属西印度群岛。这些苦力劳工对全球经济贡献的重要性如何评价都不为过。正如历史学家休·廷克所解释的,正是他们的劳动创造了英国的海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