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海战法国海军最悲壮的一幕,丘吉尔
2023/5/31 来源:不详如何能够最大可能地获得他人的帮助?任何来自外界的支持,都不会因为你可怜,你哀求,你的口头决心,就能够得到的。
如果你看了奥兰海战,也许你会得到一些启发。
我们先简要看看奥兰海战发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先是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英国与法国对德国宣战,二战正式开始。
到了年5月,德军击败了位于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
5月13日,英国新首相丘吉尔上台。
5月26日,就爆发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22日,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政权,英国就要独自面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了。
到了7月10日,就爆发了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不列颠空战”了。
丘吉尔你看,丘吉尔一上台就赶上了一大堆事情,先是飞到法国力挺法国人做战,未果,马上又是紧张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接着又是法国突然投降,然后就是空前的“不列顛空战”。
可是在这紧张得让人窒息的时刻,丘吉尔居然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7月3日的“奥兰海战”。这还抢在不列颠空战之前干的,而且不是和德军打喔。
居然是英国向自己的盟友法国发动的开战。
是不是很奇怪啊?
法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敌人!
7月2日6点20分,一支英国H舰队悄悄驶入了位于地中海西部的奥兰港湾,并对港口进行包围,这里停泊着法国海军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起初,法国人还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们还以为英舰在地中海附近围捕德国的潜艇。
可是过了一会儿,法国人就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了。他们看见,英国舰队就在港口周边密密麻麻地投置水雷。
英国二战航母英国人派了一个联络官给法国人最后通碟。提出了五条。
第一,加入我们,继续对抗德国和意大利,为胜利而战;
第二,在英国的监督之下,把船开到英国港口,我们来替你们保存;
第三,如果你们不愿意去英国,也可以去西印度洋的某个法国殖民地的港口,当然要在英国的监督下;
第四,如果这些条件你们都不接受,那么,万分抱歉,我将要求你们在6个小时之内凿沉所有舰船。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下面一条。
英国将遵照国王陛下的命令,采取一切必要的力量来阻止法国舰船落入德国或意大利之手。说白了,我们只能开火击沉你们。
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那法国人什么反应呢?
当时法国分舰队司令让·苏尔说,我们已经停战了,中立了,我们法国海军也肯定不会帮希特勒的。我们已经向德国投降一回,然后再把军舰交给英国人,等于背叛国家,又投降一回。军人都是讲荣誉的,你们不要苦苦相逼。
他最后表示,你们一定要武力解决,我们也将以牙还牙!并且拒绝与英国人谈判。
整整一天,英国的联络员一直在与苏尔的副官进行争论,由于苏尔拒绝谈判,双方始终谈不出一个结果。那位恼怒的法国军官一再强调:“法国舰队永远不会向轴心国投降,但也不会向英军的最后通碟屈服。”
英国联络官沉默良久,只得返回舰队。
7月2日晚上,丘吉尔向前线发了最后的指令:“我给你布置了一项最令人不快、艰巨异常,而且英国海军将领从未遇到过的任务,但是我对你完全有信心,并且依靠你来冷酷无情地执行这项任务。”
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英国指挥官萨默维尔中将内心挣扎了良久(事后他为此很内疚)。他向法国人发出最后的警告:“如果你们仍不接受我方的建议,我方只能将你们的军舰击沉!”
这时,英舰上的火炮已经上膛,“皇家方舟号”航空上的攻击机开始启动,战斗一触即发。
但是,苏尔将军压根就不相信英国人会如此背信弃义的开炮。因此,当手下要求他下令先发制人时,他拒绝了。始终保持沉默,不理会英军。
就这样,7月3号下午5点54分,英国就真的向法国海军开火,数十架舰载机俯冲而下,与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幕几乎是一个模样,只是日本人是抄英国人的作业。
于是,奥兰港内的法国舰队就此全军覆没。
奥兰海战中,英国的行动导致了名法国人死亡。实际上,在这场一边倒的战争中,英国所杀害的法国人数目,超过了当时任意一场战争中杀害的德国人数目。
是因为法国海军是欧洲第二强的海军吗?
你跟德国都没干起来,怎么就先和盟友干起来了。丘吉尔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因为法国海军当时是世界第四的海军力量,比起德国海军那几艘军舰强大多了。
当时,拥有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2艘、各型驱逐舰50余艘,各型潜艇共艘,综合实力居欧洲第二。
而法国海军与英国海军不同的是,法国海军军舰大多是20-30年代所造的新式军舰。
尤其是“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黎塞留号”等都是37年之后所造的新式战列舰。
曾任过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感慨“其效能之好,胜过法国大革命以来的任何时期”。
而且法国海军还分布在三大洲各个海外领地,其中以地中海舰队最为有名。这样一支舰队当然就招来了各方势力的垂涎。
中立的法国海军
与常人想象不一样,法国海军当时不是投降,而是作为一种武装力量保持中立。
早在6月份法德停战时,法国海军部长达尔朗发誓不会将法国海军交给德国人。希特勒为避免刺激法国人,担心法国舰队投往英国或美国,也同意法国舰队保持中立。
并没有使用过激的手法去抢夺法国海军,而且拒绝了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强行收编法国舰队的建议。
但是,丘吉尔却不是这么想。
英国的喷火战斗机那为什么丘吉尔如此冷酷地要打法国呢?
其实这里的用意就深了去了。首先当然是为了让英国放心!
早在年的6月,当时法国打不下去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急了,多次飞到巴黎,劝法国人接着打。
丘吉尔说,北边打不下去了到南边打,南边也打不下去,就撤到北非殖民地打。
当时的法国总理雷诺可不这样想,你英国隔了一个海峡,当然这么想啦,我们法国被打得这么惨,我才不给你英国人当炮灰,不打了,准备寻求和希特勒的全面停战。
6月16号,英国政府给法国政府发了一封正式外交照会,是丘吉尔亲自写的,意思有两层。
第一,我们两家是盟国,我们事先都说好的,不能单独和敌国停战讲和,这是我们英国和法国签的协议,不是和哪一个政府签的,如果你们要和谈,这是你们法国没面子,关乎到你们国家的荣誉;
第二,如果非要和谈,我们英国也理解,你们把所有的法国军舰都开到英国来,我们就同意你们和谈。
丘吉尔当时也算是说了很多好话,在写给法国政府的信中说:“我想再次向贵国重申我个人的坚定信念——法国领导人是不会向敌人交派精良的法国舰队,来伤害同盟的。这样的举动会使他们丧失几千年来的良好声誉。然而,如若承载着未来美好希望和过去千年荣耀的法国舰队,驶入安全的英国或美国港口,这一点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地避免。”
一个痛心疾首的抉择
但是,这也不能怪法国人。
形势发展得太快,很快法国就投降了。
在法国政府看来,我们打不过就不打了。我们既不帮英国,也不帮希特勒的德国,我们的军舰保持中立行不行?希特勒当时也确实同意了。
但是丘吉尔认为,仅仅凭希特勒的承诺,这批法国军舰就一定不会用于对付英国吗?
这可是战争,是双方要拼到最后一滴血的战争,如果希特勒觉得打英国吃力,迟早会动用这个力量。
所以,丘吉尔认为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呢,劝法国海军主动投降;第二个,就是英国人出手干掉法国舰队。
第一个办法明显不太可能,因为法国投降过一次了,而且还保证了中立,多少要有点尊严吧。
但是第二种办法,就有点过于冷酷,英国人不得不在和德国人交战之前,先和数十年的盟友撕破脸,这于情于理上都说不过去。
所以,对于这次行动,丘吉尔自己也说:“这是一个痛心疾首的抉择,我一直担忧的最不近人情且痛苦不堪的抉择。”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国家利益面前,丘吉尔认为是为了英帝国的利益必须背弃盟友。
法国人愤怒了!
所以,当“布列塔尼号”旗舰被英国鱼雷击沉之后,名法国官兵落海,英国人开始救援落难的法国水兵,但是气愤的法国人拒绝:“宁可被淹死,也绝不接受背叛者的救生!”
整个法国都愤怒了,“英国人背信弃义”这六个字在法国的大街小巷里成为口头禅。
维希法国政府宣布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
身处英国的戴高乐将军被彻底孤立,他也大骂英国愚蠢无知;一直在摇摆的海外法属殖民地军队放弃向“自由法国”效忠,转向维希政府效忠。
连丘吉尔本人也长时间不敢去巡视滞留在英国的法国军队。
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在法国人面前提起英国的此次行动,都莫不咬牙切齿。
从这里来看,这变脸变得太快了,似乎英国人得不偿失。
丘吉尔真正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早在打奥兰海战之前。
6月底,英军就夺取了停泊在英国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港口的所有法国舰只(包括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等)并加以控制。
同时,停泊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司令则同意将战舰(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交由英国方面指挥。
停泊在中美洲的法属西印度群岛的法国舰队(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则在和美国方面协议下解除了武装。
到最后,丘吉尔就不惜动武背弃盟友,发动了奥兰海战。使法国海军就不能够成威胁了。
而接下来才是丘吉尔真正的战略目标!
你看奥兰海战之后,英国的形势反而明朗了。
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仅几星期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马上就支援了50艘驱逐舰给了英国,这样美国就成为了准交战国。
在8月爆发激烈的不列颠空战中,美国的“飞鹰中队”志愿空军也加入了战斗,你想如果美国政府不默许,这可能嘛?
然后,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也首先适用于英国,美国人甚至派舰队护航运输船把物资送到英国。途中屡屡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美国海军不断发生伤亡。
德美矛盾愈演愈烈!
而此前,罗斯福对于丘吉尔的任何求助都是不置可否的,大西洋上的德国潜艇严重威胁英国的生命线。
为什么美国人的态度这么快发生转变呢?
当时,美国人怎么看待英国呢?
二战刚爆发时,美国的孤立主义还挺盛行的。美国人虽然对德国的侵略很愤怒,立即调整了国策,扩军备战,但仅限于本土防卫而已。
而美国人对于英国的重要性与态度还看不明白。
在外界看来,英国没有必要非得抗战到底。
希特勒当时是向英国提出和约了,承认纳粹德国在欧洲的既得利益。在希特勒看来,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毕竟德国的主要对手是苏联,苏联的资源可比英国丰富多了。
打英国,我还要越过那道英吉利海峡的天险。德国海军又不强大,所以能和你一纸和约解决问题是对德国人最划算的。
而且你看,在敦刻尔刻大撤退时,希特勒就并没有下狠手,就让你英国军队撤回了国。
其次,英国人在历史上就是以理性主义著称的。拿破仑就嘲笑英国人是小店主的国家,唯利是图,没啥骨气。而且英国又不是没有签过屈辱的停战协议,至少在美国独立战争,南非布尔战争,英国一看不划算,不就停战了嘛。
奥兰海兰,就是展示丘吉尔的决心之战
但是,大家没想到丘吉尔却是一个光荣的孤立主义者,更重要的是只有他看穿了纳粹德国的底色,一定不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权,拒绝希特勒的一切条件与和约。
丘吉尔慷慨的演讲:“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
现在我们倒过来看,当然不得不佩服丘吉尔独到的眼光。
可问题是,当时不管你丘吉尔喊得有多响,说要战斗到底,战斗到最后一刻,英国不信的,尤其美国不信。
但是“奥兰海战”发生之后,英国内外的人都看清楚了丘吉尔的决心。丘吉尔看来不是说着玩的,不是喊喊口号就算了。
英国人的反应
在英国国内,7月4日丘吉尔向下议院详细报告了英国海军的行动,报告期间,议院议员们全体起立鼓掌。丘吉尔受到了最史无前例的欢呼。
后来丘吉尔回忆道,“原来我走到下议院开会时,最热烈的掌声来自于工党所在的席位,保守党总是以保留几分态度对待我。但是现在,这庄严而响彻云霄的的掌声中,大家都团结在了一起。”
英国人通过这次行动,看到了英国内阁坚定的决心,终于团结在了一起。众志成城的共同迎接不列颠空战。
美国下决心帮助英国
而在国际上,美国人也看清了英国的决心。
《纽约时报》当时就说:“英国政府最终采取了大胆的行动。哪怕对其前盟友军舰开火的命令没有任何别的意义,它至少也消除了人们对英国坚持抗战决心的最后一丝怀疑。”
很快,由美国一战英雄五星上将潘兴将军代表的“保卫家园委员会”发表演说,希望大家支持英美驱逐舰交易。《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等商界大佬也很快加入了进来。据盖洛普民调统计,60%以上的美国民众愿意支援英国。
不要小看英美驱逐舰交易,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收不到钱的情况下,给予交战国的支援。同时代表美国进入准交战国状态,这让一贯狂妄的希特勒恨之入骨,却也只能隐忍不发。
而且当时美国还处于两党大选的关键时刻,罗斯福政府就敢明目张胆的支援英国军火。此处详见《罗斯福为何要破坏美国百年传统,参选第三任总统?启示我们什么?》
可见,美国人当时已经将英国视为同盟。
第二年初,美国就通过了租借条款,大力支援英国,从此,大英帝国已立于不败之地。
直到后来美国参战,二战胜利,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结果。
而奥兰海战的后续更加让人悲怆。
年底,盟军进攻北非,面对盟军节节进攻,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心解决法国海军。
德国人的包围了法国土伦港最后的法国海军,而法国海军拒绝了英国人的援助,他们不愿意向他人屈服,不论他们是谁。
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悲壮的方式——自沉。
这里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16艘鱼雷艇,16艘潜水艇,7艘通讯舰,3艘侦察舰,以及60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内的法国舰队全部自沉。
法国人的确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
战后,胜利者书写历史,直到现在,法国人对于奥兰海战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无论是丘吉尔背信弃义也好,冷酷无情也罢,过去了数十年。法国人所承受的巨大的耻辱与打击,恩怨是非我们先放在一边。
一点感悟:
半个多世纪前的“奥兰海战”,法国海军最悲怆的一页,却是大英帝国的重生。
而丘吉尔的决策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发。也许在于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
为什么阿里巴巴在最艰难的时刻能够得到孙正义的万美元投资?他们又做对了什么?
我们有时候责怪合作伙伴或者朋友没有尽力。其实,首先就是我们自己要给人以决心、信心。我们越认真,做好自己那份事情,对方才可能认真。
这样,别人才会下决心付出代价帮助你。
前期精彩:
“劣等生”马歇尔如何开启美国全球战略?从五个细节看全局思维
为何英帝国二战被打残,而长达十年的病人却赢得二战之密
参考资料:
《命运攸关的抉择:-年间》
《二战史》
《丘吉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