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台风破坏力如何看历朝历代关于台风的

2024/8/30 来源:不详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9289.html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台风是指中心持续风速17.2m/每秒及以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给台风分成了三个级别,分别是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而我们习惯上将这三种统称为台风。同时我们又习惯上将“台风”一词专门用来代指经常刮向咱们家园以及整个东亚、东南亚的热带气旋,也就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风暴。而把发源于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风暴称作“飓风”。搞清楚了这几个概念之后,咱们就更方便聊我国古代的台风了。台风属于自然现象,也就注定比人类的出现早太多太多,因此台风可从来不管人类是处在什么发展时期、亦或是什么朝代,一律“该刮就刮”。那么我们的历史如此悠久,到底有多少关于台风的记载呢?古人在不具备今天的气象知识的前提下,是如何认知和描绘台风的呢?历朝历代的台风又给当时的百姓带来多大灾难?接下来我们就以史料为依据、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一下我国历史上的那些——台风。关于台风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有始览》,那时候还不叫”台风“,而被称为“八风”。因为平时要么刮东风、要么西风、北风、东南风之类的,总之就是风向来源于同一方向,而台风是旋转移动的,在当时的古人看来,这就属于是”八面来风“的特殊天象。《吕氏春秋》距今已有多年,这代表着我国古代关于台风观测的起始点。熟悉历史的人对于我国封建时期的朝代表和各朝大体持续年限都有一定的了解,从秦到南宋历经了年左右。虽然我们关于台风记载的起始点特别早,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却鲜有记载,直到南宋才开始出现较多且明确的台风记载。其中的原由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台风多发于东南方向,而南宋以前的国家中枢都设立在北方内陆,极少能遇到台风侵扰。而当时的史官又多以记载皇帝及中枢事项为主,因此对台风几乎无记;其次,正史不记有可能地方县志会有些许记载,然而台风要么从岭南登陆、要么从东南登陆,而在安史之乱前,南方人口较少,特别是岭南地区,人烟就更稀少了,因此县志记载同样极为罕见;第三,古人叙事习惯笼统概括,假如有台风在汉唐时从福建登陆,且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往往在史料中就被”天灾“两个字概括掉了,至于这个天灾到底是地震、泥石流还是台风,无从得知。安史之乱后,出现大量由北向南的迁徙潮,到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时,当时的广州司马刘恂写了许多关于岭南地区风土人情的著作,其中《岭表录》中就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这是古人第一次把”八风“称之为”飓风“,并且描绘的是飓风来临之前的”有晕如虹“的征兆,通俗的讲,这就是在做天气预报,通过古人对于飓风来临之前的气象特征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到南宋时,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快速南移,就连国家中枢也迁到了杭州,南方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对自然灾害、气象变换的记载增多且详细了起来。南宋沈怀远的《南越志》中就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这一记载解释了飓风的特点是四面来风,令人恐惧,多发生于农历六、七月份,也就是公历的7、8月份。自南宋后,关于台风的记载就越来越多了,而且以长三角地区的记载最多。不仅由于这一地区台风经常登陆,而且与同样经常被台风侵扰的岭南地区相比,人口更多,县志、典籍等著作流传也更为系统广泛。我们就以上海为例,看看宋朝之后关于台风的一些记载:元朝大德五年,七月初一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杀人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那一年是公元年,根据记载可以得知由于台风的侵袭,出现了类似海啸的次生灾害,受灾人口也有统计。之后关于登陆上海的台风,明朝有十几处记载、清朝有几时处记载,为了节省阅读时间和文章的通俗易懂性,明、清两朝我们各列举两次较为严重的记录。明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飓风,扬沙拔木,漂没三州,一千七百家尽葬鱼腹。崇明沿沙庐舍尽没,民溺十之七八。松江府溺死二万余人。明万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飓风,海溢,水高一丈四五尺,漂没庐舍数千家,死二万余人,六畜无算。清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大风潮,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啸,潮挟风威,冲入沿海数百里。宝山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吴淞、川沙和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海塘数千丈,淹死十万余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初三至初五台风袭沪,大风暴雨海溢,马路行舟。黄浦江内及吴淞口船只沉伤甚多,捞尸不少,棺木卖空。从中我们看出,台风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大小不一、破坏严重。而在提前预报、防范措施不完善的古代,又没有响应迅速的救援体系,每一次大规模的台风来袭,都会对当地居民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少则伤亡一两万、多则十数万,且当时上海的人口跟今天的上海没有可比性,因此当时如此严重的灾害与”夷为平地“差不了多少。另外,可能有细心的朋友读完这些史料会问,为什么我国古代自从不叫”八风“之后,有的时候叫飓风,有的时候叫台风呢?这俩种叫法的区别在哪里?首先关于两种叫法的今日之区别,在文章开头已经解释过了。接下来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两种称谓。”飓风“在前面提到《南越志》的时候,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即是令人生惧的狂风又是四面俱到的旋风;而台风的”台“字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源于印度语衍生进入英语中的单词tufan,用来专指发生在印度的风暴,而我们将其音译了过来。另一种说法是台湾方向来的风,由于台风从东南而来,一般都会经过台湾,没有海洋和气象知识的农业社会,自然以陆地为根本,把这种风暴命名为台风。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无所谓高低短长。就算是音译,也是译的时候选择了最恰当的字。这么说起来,我们古人所用的这个”飓“字,更贴切也更符合这种风暴的形象,那为何我们现在不用了,反倒用于地球上其他地方风暴的名称呢?其实这是一个有点”玄学“的问题,我们不作具体解释,而是举两点供大家体会一下。首先,”台风“和”飓风“你觉得哪个词更白话?我们现在说的不就是白话么?然后古代那些不怎么用的词语都”闲置“了怎么办?英国是英朗的”英“、德国是道德的“德”,还有“宝马”、“奔驰”等等这些好词都用上了。这种情况多了之后也就令人见怪不怪了。台风一词虽然相较之下更为通俗,但也属于古已有之,而且这两个名称在清朝时已经有了区分,分别代表不同的两种风暴。《岭南杂记》中如是记载:“……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转北,或自北转南,阖夏时阳气司权,南方之气为北风摧郁,郁极而发,遂肆横激,其转而北也,因北风未透,南风即起,北风之郁,仍复衡决,必倏有西风,其台始定,然后行舟。土人谓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台甚于飓,而飓急于台。飓无常期,台经旬日。自九月至冬,多北风,偶或有台,亦骤如春飓。船在洋中遇飓可支,遇台难甚,盖飓散而台聚也。”也就是说在那时,人们将春天到来的热带风暴称之为飓风,而将夏天的称谓台风,台风比飓风风力大,而飓风比台风风速快。且两种风在来临之前都是有前兆的,飓风到来前的气象预兆称之为飓母、台风的称之为台信。至于记载中的关于风向、台风是气流的聚集、飓风是气流的扩散等等表述就不再详说了,总之虽然这一记载在今天看来并不算科学,但毕竟是古人一代代通过观察、纪录、总结而得出的当时人对于气象知识的了解,里面有很多东西虽与今日之表述不同,但意思是对的,对当时人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最后我们来聊一下台风的开始与结束。你知道台风最怕什么么?它怕冷。因为台风是热带海水蒸发升空形成低气压中心,由于地球的转动导致周边空气混合进入而转动起来,如果台风不移动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只有当它移动到气温越来越低的地方才会减弱,这也是为什么台风往往从东南亚方向飞过来,一般到不了北方或者到了北方逐渐减弱的原因。有人也许会说,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台风该多好。其实没有台风和飓风,地球更容易冷、热两极化。也就是说台风和飓风是将地球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利奇马”此刻位置,我正在范围内最后祝全国受台风影响的各地一切安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