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姆兰汗险遇刺,有人要巴铁内乱朔尔茨吐

2023/2/25 来源:不详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正义运动党的领导层差点被一锅端

巴基斯坦的内乱风险又扩大了。当地时间11月3号,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举行的一场游行活动上,巴前总理、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突遭枪击,袭击者冲人群连开多枪,目前已造成1死7伤,伊姆兰·汗也成为伤者之一。

据正义运动党秘书长奥马尔透露,伊姆兰·汗现在情况稳定,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他身中多枪,流了很多血,腿部至少残留两到三颗子弹,子弹还打穿了他的骨头。

伊姆兰·汗活了下来,刺杀没有成功,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抓捕凶手和追查幕后主使者。据法新社报道,一名涉嫌袭击的男子已被当场击毙。正义运动党发言人法瓦德·乔德里表示,如果不是有人当场将枪手制服,那么也许整个正义运动党的领导层都被清除掉了。他强调,这是一次很明显的政治暗杀,正义运动党的发言人费萨尔·贾维德,还有信德省省长伊姆兰·伊斯梅尔,以及伊姆兰·汗的一名保镖都在袭击中受伤。言下之意,枪手不一定是冲着伊姆兰·汗来的,而是想干掉所有在场的高层人士。

不过好在另一名参与袭击的枪手很快落网,此人名叫巴特,警方公布的审讯视频显示,巴特自称是单独行动,并表示“只有伊姆兰·汗是我的目标,他在误导人民”。

目前,巴特的身份背景还不清楚,无法判断他的供词是真是假,也无从推断他的作案动机,以及是否受人指使。但欣纯认为,结合事发前巴基斯坦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来分析,幕后真凶应该并不难猜。

巴基斯坦现任政府压力巨大

首先得承认,政治暗杀这种事情在整个南亚大陆一直都非常盛行,这主要是由于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对南亚人民实现“分而治之”,故意挑拨和激化南亚地区的种族及宗教矛盾所致。虽然后来英国的殖民统治崩溃了,但是英国人一手造成的种族和宗教仇恨并没有消失

。所以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独立后,都长期存在着很严重的政治暴力现象。比如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就曾于年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身亡。而她的父亲阿里·布托,则干脆是被对手以政变形式推翻,随后又遭绞刑处决。

从这个角度看,当伊姆兰·汗遇刺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现任政府的压力无疑会非常巨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伊姆兰·汗和现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之间是政敌关系。今年4月10号,在夏巴兹的主导下,巴基斯坦议会通过了针对伊姆兰·汗的不信任投票,导致伊姆兰·汗从总理变成了前总理,夏巴兹则趁机取而代之,坐上了政府一把手的位置。

对此,伊姆兰·汗当然表示不服。下台后,他凭借自己在民间的庞大影响力,不断组织各种抗议活动,要求提前举行选举,好重新夺回权力。而为了彻底阻止伊姆兰·汗夺权,巴基斯坦国家选举委员会曾在上个月21号,以伊姆兰·汗涉嫌贪污为由,将其竞选资格暂停了5年。

但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伊姆兰·汗和他的支持者。像最近,伊姆兰·汗就发起了一场为期7天的全国游行,准备在11月4号挺进首都伊斯兰堡,向夏巴兹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是因为10月30号,巴基斯坦女记者萨达夫·纳伊姆意外被伊姆兰·汗乘坐的游行卡车碾死,导致游行临时中止的话,现在伊姆兰·汗说不定都已经在首都对着大批支持者发表演讲了。

在这种背景下,伊姆兰·汗突然遭遇枪击,造成腿部受伤无法出席公开活动,夏巴兹政府自然成了最大的被怀疑对象之一。当前,巴基斯坦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外汇储备水平相当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重蹈斯里兰卡的覆辙。此时,巴基斯坦的民心可以说是躁动不安,再加上伊姆兰·汗巨大的民间影响力,如果真的提前举行大选,伊姆兰·汗将有很大的可能性重回总理宝座。而拒绝提前举行大选,或者干脆不让伊姆兰·汗参选的话,伊姆兰·汗和他的支持者又会闹个不停。这样一来,似乎除了“干掉”伊姆兰·汗之外,夏巴兹政府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夏巴兹本人的嫌疑很小

但欣纯认为,伊姆兰·汗遇刺和夏巴兹政府之间的关联应该并不大。虽然两者在政治上相互对立,但是到目前为止,双方仍然是在法律框架之内展开博弈,包括伊姆兰·汗下台,也完全是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的。所以伊姆兰·汗才会下台后,仍然相信巴基斯坦的选举制度,并认为自己能够以合法的方式重新夺回总理职务,而不是通过街头运动夺权。至于夏巴兹,也一直在通过合法手段,追究伊姆兰·汗的责任,比如所谓贪腐、发表不当言论等。不管这些罪名是否符合事实,但它起码能说明,双方的斗争始终都停留在“文斗”阶段,距离真正的“武斗”还有很大距离。

正因如此,当伊姆兰·汗遇刺后,夏巴兹政府上下都在纷纷谴责凶手,对伊姆兰·汗表示慰问,希望以此撇清自己的嫌疑。比如夏巴兹本人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强烈谴责这一事件,祈祷伊姆兰·汗等伤者早日康复。他还承诺,将责成内政部长立即就该事件提交报告,并向调查人员提供一切支持。他强调,“暴力不应在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也表示,这是一场“令人发指的企图暗杀行动,好在伊姆兰·汗平安无事,希望他的伤情并不严重”。

总之,欣纯的看法是,如果有人雇佣枪手对伊姆兰·汗发起袭击,那么这个人来自巴基斯坦政府内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最有可能的幕后指使者要么是美国、要么是印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中,印度的嫌疑不必多说,毕竟印度国防情报局和巴境内恐怖势力的勾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像在伊姆兰·汗任期内发生的几起针对中巴经济走廊和在巴中国公民的袭击,背后都有印度情报人员的影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和军方官员还曾专门召开记者会,向国际社会展示巴方搜集到的照片和音频证据。因此完全可以猜测,印度很可能会为了挑起巴基斯坦内乱,而选择对巴前总理下手,并栽赃给现任政府,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

美国人的暗中操弄

至于美国,嫌疑一点也不比印度少。像伊姆兰·汗被弹劾下台时就曾表示,他掌握了美国干预巴基斯坦内政,颠覆该国政权的证据。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伊姆兰·汗这是在故意挑起民族主义情绪,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同情。但后来的事实表明,伊姆兰·汗所言可能真的确有其事。

比如10月13号,拜登在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的招待会上,突然谈起了巴基斯坦的核问题,称这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但是内部不团结,可能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国家之一。但讽刺的是,就在今年3月,印度刚刚因为“操作失误”,不小心将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发射到了巴基斯坦境内,导弹越境多公里才落地。这怎么看,都是印度的核风险比较大才对。但拜登却专挑巴基斯坦的毛病,对印度的问题视而不见,这很明显是别有用心。

分析人士指出,耗资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即将于年完工,届时中国将获得一个位于印度洋的出海口,这令美国产生了危机感。恰好,今年巴基斯坦陷入了严重的外汇储备危机,美国趁此机会不断劝说巴基斯坦停止参与中巴合作项目,以免背上所谓“债务”,但却遭到了巴方的果断拒绝。另外在10月12号的联合国大会上,尽管受到美国的强烈施压,但巴基斯坦仍然拒绝谴责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领土,在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就是拜登突然将矛头对准巴基斯坦的原因。

其实,自从年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以来,美国政府就一直对巴基斯坦怀有偏见,认为巴基斯坦方面有“故意窝藏”本拉登的嫌疑。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公开把这种怀疑说了出来,称巴基斯坦在过去15年内收了美国亿美元的援助,却放任恐怖分子在自己国内存在,对美国的反恐行动毫无帮助。等到拜登上任总统后,美国又试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而巴基斯坦刚好就处在“一带一路”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使得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敌意进一步上升。因此欣纯猜测,伊姆兰·汗的遇刺,可能与美国人的暗中操弄不无关系。毕竟,一旦巴基斯坦乱了,损失最大的国家首当其冲就是中国。美国为了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完全有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所谓“日本的提议”

欣纯注意到,美国不光是在施压中国的友邻巴基斯坦,就连同属西方阵营的德国,也因为与中国合作而备受美国的要挟。路透社3号报道称,德国政府之所以一开始拒绝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后来又降低持股比例,以免中资获得控股权,主要就因为受到了美国的压力。有匿名的美国国务院高官透露说,当时美方曾“强烈建议”德国政府,千万不要让中国获得德国港口码头的股权。后来的事实表明,德国政府接受了美国的警告,确实没有让中国持有过多的股权。

但美国的野心还不止于此,美国国务院高官表示,美方打算在七国集团中设立一个标准,那就是中资的持股比例,永远不能超过G7国家企业的持股比例。而与此同时,七国集团于11月3号在德国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外长会议。在会议开始前,作为会议轮值主席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透露,根据日本的提议,G7国家准备正式将中国定义为“竞争者”和“对手”。

不难看出,所谓“日本的提议”,其实就是美国的意思。因为美国在上个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就曾将中国定义为美国唯一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重塑未来世界秩序的国家。结果没过多久,G7也要将中国视为对手和竞争者,措辞都一模一样,这背后显然有美国的指使。

朔尔茨的心里话

然而,在访华前夕,德国总理朔尔茨却隐隐和美国唱起了反调。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号报道,当天朔尔茨在一场演讲中表示,中国在结束全球粮食危机、援助高负债国家以及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和欧洲不想与中国脱钩”。

朔尔茨指出,德国不会忽视与中国的分歧,但仍将寻求符合中欧共同利益的合作。他认为,近年来,全球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剧,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能源和粮食供应、以及全球经济等,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使得与中方进行直接对话变得更加重要。朔尔茨还表示,作为拥有14亿人口和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国家,中国当然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所谓的“中国谋求霸权”,并不能成为一些人要求孤立中国的理由。

不得不说,在访华前的最后一刻,朔尔茨的这番表态,可谓是吐露了心声。因为在此之前,在关于是否访华的问题上,德国国内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如果朔尔茨表现得过于“亲华”,那么搞不好连访华计划都要告吹。但是到了11月2号,距离正式出访只剩两天,访华计划已经是板上钉钉。此时,朔尔茨显然就可以卸下负担,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了。

欣纯还注意到,朔尔茨不仅对中国表明了真实态度,而且他对俄罗斯的看法似乎也发生了改变。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11月3号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2号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根据他与朔尔茨通话时的感受,他个人认为,朔尔茨对待俄罗斯的立场应该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甚至开始主张“与俄罗斯寻找共同语言”。埃尔多安还指出,朔尔茨现在的立场与一个多月前相比完全不同,这充分表明,普京并不是那种会退缩的人。

欣纯认为,结合近期俄罗斯先退出黑海粮食外运协议,随后又在土耳其的调解下迅速重返协议一事来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俄乌问题上的影响力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哪方势力,都需要卖他一个面子。因此,假如未来俄罗斯和德国要重归于好的话,那么最有可能在中间进行撮合的国家,一定会是土耳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