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乌克兰战争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无人问

2023/5/26 来源:不详

俄乌之战,历经一月还未结束。

我们可以想象,战争结束的时候,痛苦将被深埋,人们将会匆匆朝前头去,就像行者抖落身上的灰尘。

诗人辛波丝卡(WislawaSzymborska)曾写下《结束与开始》,反思战争带来的,难以结束、不可闭合的伤痕。

战争过后,

总会有人去清理,

把战场打扫整洁,

而整洁决不会自行出现。

……

那些目睹过战火的人,

不得不把位置让给对战争了解较少的人,

了解很少的人,

甚至毫无了解的人。

……

辛波丝卡知道,和平之后,新的殿宇和丰碑落成,在欢呼声中,只有那些饱经沧桑的老人,会记念那被毁的旧址。

但还有一些战争,尽管正在肆意毁灭着生命与幸福,可遗忘已经开始,告别已经完成,世界仿佛已经不再关心。

◎废墟中的男孩。图片来源:Al-Kararal-Moayed

在也门生活的人,正在经历一场漫长而被忽视的战争,他们不仅无法决定炮弹的方向,也难以为自己发声。

3月6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Jolie)以联合国难民署特使的身份来到也门,并在Instagram上呼吁人们不要因新的国际冲突而忘记也门。

她说,各地冲突中的平民「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怜悯」:

「这里的局势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年每小时都有一名平民丧生或受伤。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超过万也门人依靠人道主义援助生存。」

◎朱莉在庇护所访问一个流离失所的家庭,战争至少导致了万也门人居无定所。图片来源:UNHCR/MarwanTahtah

的确,也门正在走向慢性死亡,而这种趋势应该被看见、被扭转。

也门有着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如今,它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年至今,也门内战的双方,胡塞武装和政府军在紧张地对峙,国内处处充斥着轰炸和武装封锁,外国人员和投资几乎完全撤离。

剩下的只有联合国、红十字会、无国界医生等人道组织,以及在战火中生活了八年的也门人民。

01

磕磕绊绊的统一之路

不断的空袭和破坏,使得冲突仍在继续升级。

3月25日,胡塞武装轰炸沙特民用和石油设施。第二天,沙特主导的联军又对也门进行轰炸,导致包括5名儿童和2名妇女在内的8名也门平民身亡。

◎在也门,一个男孩面对着被摧毁的屋墙。图片来源:UNOCHA/GilesClarke

长期内战造成的破坏,是全面性的,也是毁灭性的。如今,也门人每天醒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粮食和水,是生存或死亡。

站在这些灾难背后的,是战争的僵局,更是历史的僵局。

年12月,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此后,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化运动波及阿拉伯大多数国家,在反抗和推翻专制政权的同时,也引发了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

「阿拉伯之春」动摇了也门总统萨利赫(AliAbdullahSaleh)28年的统治,令部落政治和传统教派冲突重新出现,直接造成了现在的也门乱局。

除却这些,也门国内的政治危机还有更深的历史根源。

它是如此地需要统一与和平,但最终迎来的,却是无休止的对抗和分裂。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是阿拉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漫长的文明史。

从公元前14世纪起,也门土地上先后建立起一系列的古王朝。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经过伊斯兰教武装的阿拉伯世界,很快进入了征服和扩张阶段,并在北非、中东、波斯、北印度等地,建立穆斯林王朝。

也门就在这一时期,被纳入到阿拉伯帝国(-年)的版图中,接受了伊斯兰教。

古代也门由于控制了商贸要道,商业发达,人口众多,生活富足,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富庶的地区。

从十六世纪开始,也门继续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殖民统治。

历史上的也门,并没有形成坚实的国家传统,也没有过强大的中央政府,而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存在。

这使得它缺乏组成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以及建立现代非专制国家的心理和文化基础。

因此,也门的传统没有给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留下多少遗产。从近代开始,也门始终难以获得稳定的发展,转型异常困难。

◎也门的南北差异也部分由于地理因素,西北部多山,交通和文化较为闭塞。

同时,由于扼守红海,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也门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便是军事要地。近代更成为欧洲殖民者觊觎和争夺的海上交通要冲。

年,英国占领亚丁港,同年9月在也门南部建立亚丁殖民地,以此为据点,开始在这里的殖民。

年至年,英国跟南部30多个酋长领地签订各种「保护条约」,组成「亚丁保护地」。英国在亚丁及也门南部其他地区的殖民,成为后来也门南北分裂的肇端。

英国人在亚丁修建基础设施、发展小型工业,将其建立成现代化城市。

就此,亚丁形成了比较现代的经济结构,教育、媒介和贸易促成了有影响力的中产阶级的诞生。因此,传统部落的影响在亚丁很微弱。

◎亚丁港。图片来源:Wikipedia

与之相比,其他内地殖民区域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被英国用来作为保护亚丁港的缓冲区。

英国依然用间接治理的思维,让地方势力实行自治。

年,经过民族解放运动的抗争,南也门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成立了南也门人民共和国,并于年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加入苏联阵营,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北也门作为国家的历史则开始于年。

历史上,也门北部长期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

直到20世纪初,北方民众的独立抗争结出果实。

当时,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支派,宰德派的伊玛目叶海亚统治着北也门的部落,并长期武装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在什叶派中,伊玛目具有特殊地位。它的字面意思是教长、领袖,是教众和真主之间的中介。

◎宰德派拉西德家族长期统治着也门北部。年,叶海亚继父亲后成为宰德派伊玛目,继续同奥斯曼帝国的武装敌对。图片来源:Wikipedia

最终,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在年被迫签署协议,承认了也门在宰德派下的自治。北也门得以脱离奥斯曼土耳其,获得较为独立的政治地位。

一战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叶海亚趁势宣布建立伊玛目王朝,实行政教合一和君主专制。

此后,也门南部生活在英国松散的殖民统治中,也门北部则处于王朝和部落势力的统治之下。

年9月,受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一些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北也门的伊玛目王朝,废黜了新加冕的巴德尔国王,控制了首都萨那,建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即北也门共和国。

但是,旧王朝的残余势力并没有彻底清除,北也门内部很快爆发内战。

在沙特支持下,保王党成立流亡政权,坚守在北部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山区,继续抵抗共和派。

而新生的共和政权并不稳固,共和派担心沙特、英国进行干涉,于是向埃及求助。

年10月,数千埃及士兵乘船登陆红海边的港口城市荷台达(Hodeida),与埃及不和的沙特也插手其中,为王室的支持者提供武装。之后,埃及又派出4万军队,年后增至6万,以支援共和派。

双方的冲突也周期性地持续。直到年,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家之间的战争爆发,埃及军队不得不撤离。

最终,在年交战双方达成初步和解后的两年,沙特于年也承认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而王室成员及其效忠者获得共和派的赦免,长达八年的北也门内战就此结束。

内战的后果之一,是北也门的部落势力得到壮大。

内战中,埃及和沙特各自收买了部落势力。一些部落和保王党结盟,也有一些部落支持共和派。

到战争的最后,各个部落都拥有了大量金钱和武器,开始成长为经济独立的社会力量,足以在政治体系中造成影响。

部落势力获得了抵制强势国家的能力,令国家行政力量难以渗透进部落主导的地方社会秩序中。

内战的另一个后果,是错失了国家统一的良机。

年,英国从南也门撤离。可由于地区大国的涉入以及深陷内战,北也门共和派无法与南也门革命力量合作,推动统一进程。

再加之,也门北方的沙特也不愿意看到也门统一和强大。

七十年代,沙特为了应对南也门社会主义政权的威胁,从经济和财政角度入手,加大了对北也门的支持和控制,并扶持南、北也门的部落势力,对抗南也门政权,从而加深了南、北也门的隔阂与分裂。

北也门奉行较为自由的经济政策,寻求国内部落的合作和支持,并且对外政策上更亲西方,与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南也门渐行渐远。

在各自获得独立后,因边界和领土等原因,南、北也门依然不时爆发冲突。这种对立持续了数十年。

直到冷战结束,南、北也门的统一才出现了关键契机。

年,由于苏联停止经济援助,南也门出现财政危机,于是主动提议加快统一进程。

经过迅速的谈判后,同年5月22日,南、北也门实现了和平统一,成立了现在的也门共和国。

原北也门的总统萨利赫成为也门共和国总统,原南也门的总统比德(AliSalimal-Beidh)则成为副总统。

◎从年到年,萨利赫(右)在也门掌权21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看起来,也门顺利统一。

但实际上,更像是强行将油水混合,无法融合一致,新的分裂很快酿成。

由于统一基础极为薄弱,由于没有达成妥协方案,双方军队和警察依旧保持独立。

而在北也门主导下,南也门向市场经济转轨,但面对上涨的物价,下降的生活水平,南也门民众感到自己被忽视和边缘化了。

再加之双方宗教传统的不同:南也门的居民主要信仰逊尼派,北方则是什叶派的地盘。

◎也门统一时,大概有35%的什叶派穆斯林,集中在北部,65%的逊尼派穆斯林,位于南部。

于是,由于经济、社会信仰方面的巨大差异,特别是权力分配上存在巨大分歧,统一后的也门南、北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年,海湾战争爆发,也门支持伊拉克。

反对伊拉克的沙特随之对也门进行制裁,遣返也门劳工,中断财政援助。也门经济状况愈发恶化,失业率高达25%。

原南也门总统比德深感不满,便返回原首都亚丁,试图让南也门重新独立。

最终,也门在年爆发了全面内战。

这场内战持续时间不长,不到2个月就以萨利赫的胜利结束。但是,它却彻底暴露了南北方的严重分歧。

年7月内战结束,再次统一之后,也门并未像有同样经历的德国和越南一样,出现稳定的发展。

造成分裂的除了南北两派的权势之争,还有一个长期因素,即部落的势力。

也门政府没有发展出为了独立自主而强大的力量,依然不断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无力以自己的力量对部落进行整合。

传统的也门社会中,部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统一后,部落统治模式依然在大城市之外的地区根深蒂固。

也门人的身份认同和忠诚对象,一端是部落,另一端是更大的宗教和文化统一体,而不是中间的国家。

他们往往忠诚于部落的酋长,自视为某一教派的穆斯林,而不是民族国家内部的同质性的公民。

也门的部落对于也门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一个障碍,阻碍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但也门又无法从内部动员起足够的现代力量,去削弱它。

为了获得部落的支持,总统萨拉赫只能采取维持平衡和均势的路线,争取斗而不破。

部落在经济政治上的分利、垄断,以及南北派系斗争,导致了也门无法集中力量于经济发展,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和法治保障。

/02/

也门内战的爆发

脆弱的平衡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年的「阿拉伯之春」动摇了萨利赫政府的统治。

伴随着阿拉伯之春浪潮,也门的社会矛盾大爆发。北方的部落联盟与南方分离主义势力共同组成了反政府联盟。

年1月23日,也门首都数千人参加抗议活动,抗议失业和经济问题,反对长期执政的萨利赫政府的腐败、任人唯亲,以及对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表示不满。

◎也门的反萨利赫运动,有多人遭安全部队和萨利赫支持者杀害。图片来源:Reuters

这一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对总统任期的限制,让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因此,已在也门掌权21年的萨利赫,有可能成为终身总统。

之后,也门国内爆发多次抗议,民众要求萨利赫辞职让权。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则发出倡议,呼吁萨利赫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以此免遭起诉。

萨利赫当然不甘心。面对施压,他屡次变卦,对抗议者进行武力镇压。最终导致的,却是自己阵营的离心。

年10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也门政府侵犯人权,对和平抗议者过度使用暴力,并强调应追究所有侵犯和践踏人权者的责任。

一个月后,经过国际社会多方努力和施压,萨利赫在沙特皇宫签署协议,同意交出权力,并成立以副总统哈迪(Al-Hadi)为首的军事委员会接管国家。

年2月27日,哈迪通过总统大选成为也门总统。

让权的过程看起来较为和平。但是,正是这次和平让权,开启了也门暴力冲突的新局面。

萨利赫退位后,国内并未迎来平稳发展,反而释放了新的权力和利益分配诉求,各方政治势力更难调和。

为了就新的国家建构问题达成共识,哈迪开始敦促各方通过国民会议进行商讨,完成过渡。

然而,谈判最终在年以失败告终。

内战随之爆发。

我们今天常常听到的胡塞武装,也正是这时开始作为主要参与方,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视为危机的根源。

不过,它也是一步步崛起的。

胡塞武装,或胡塞运动,它的名字源于其创立者。

年,侯赛因·巴德尔丁·胡塞(HusseinBadrAl-DeenAl-Houthi)创建了「青年信仰者」组织,即胡塞武装的前身。它的支持者主要集中于也门北部的宰德派穆斯林当中。

◎胡塞武装发端于也门北部萨达省的一个部落,信仰是什叶派在也门的主要分支,宰德派,并以反美、反犹为宗旨。图片来源:Reuters

90年代初,同样出身北也门宰德派的也门总统萨利赫,试图联合胡塞及其「青年信仰者」组织,以对抗南也门的逊尼派势力,对其加以扶持,致使胡塞势力日渐壮大。

「9·11」事件后,胡塞武装的政见走向极端化,想要效仿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府,且不满也门政府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开始与也门政府走上对立冲突的道路。

之后,冲突很快激化。

「青年信仰者」于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发起大规模示威,反对萨利赫的亲美政策。胡塞则在年,自大本营萨达市发起叛乱,反抗萨利赫领导的中央政府。

叛乱没有成功,胡塞在同年9月阵亡。

但他的追随者没有放弃,他们将「青年信仰者」改名为胡塞运动,交由他的兄弟们共同领导。

◎胡塞武装一直在动员和征召更多的兵员应付冲突的升级。

图片来源:EPA

这次叛乱中,双方的战斗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年,才协议停火。

不过,仅仅过了一年,「阿拉伯之春」开始。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胡塞武装借着反萨利赫运动扩张势力,与各反对势力共同要求萨利赫下台。

但是,等到萨利赫下台,哈迪的临时政府建立后,它却没有获得任何席位。

胡塞武装不满自身在新的权力结构中被边缘化,再次提出抗议。而许多对过渡政府感到失望的普通也门人,成为了胡塞武装的助力。

年,反复横跳的胡塞武装又一次与萨利赫结盟。

萨利赫的意图是利用胡塞武装,对哈迪政府的管治造成困难,再次回到权力中心。

都希望给哈迪政府造成的困难的双方一拍即合。胡塞武装在年9月夺取了位于北部的也门首都萨那,并一路举兵南下。

也门乱局彻底引爆。

内战爆发后,由于担忧也门可能出现亲伊朗的什叶派政权,以及石油运输通道可能被控制,以沙特为主导的9个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军,对也门进行干涉,试图恢复哈迪政府,并得到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后勤、武器和情报支持。

◎年也门内战形势。

年3月26日,联军发起「果断风暴」行动,针对胡塞武装的军事目标进行空袭。沙特及逊尼派联军,正式介入到也门的内乱中。

此后,双方冲突不断,互有攻守。

但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

胡塞武装与萨利赫的同盟其实并不稳固。随着战事持续,他们的分歧日益增大。萨利赫转而寻求和解,开始私下与沙特主导的联军进行接触,甚至公开对沙特示好。

年12月2日,萨利赫呼吁武装力量和民众反抗胡塞武装,得到多国联军与逃到沙特的也门总统哈迪的支持。

胡塞武装认为萨利赫背弃了同盟,果断实施报复行动。于是,12月4日,萨利赫在首都萨那被胡塞武装杀死。

萨利赫曾说:

「统治也门就像在蛇头上跳舞。」

可惜,在战争面前,巧妙的平衡技巧时常无用。最终,他还是躲不过被蛇咬死的命运。

此后,由于内部越发无序,加上也门重要的地理位置,周边势力纷纷介入其中。各参与方都希望通过战争实现自己的意图。

◎介入也门、对抗胡塞武装的逊尼派联盟与什叶派的分布。

经过数年博弈,目前内战的一方,作为叛军的胡塞武装,背后的势力是为其在武器、情报、训练等方面提供较为有限支持的伊朗。

另一方,是由哈迪领导的,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和军队,以及沙特的援助和军事力量。

然而,政府军虽然武器精良,且占据着正当名义,但沙特的介入更多以援助和空袭为主,并未大量投入地面部队。

出身北部山区的胡塞武装虽然装备落后,但更为勇悍、不畏死,并不断从政府军手中缴获先进武器。

到现在,胡塞武装与沙特联军的对抗还在升级,他们相互空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年10月,胡塞武装的导弹击中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导致至少29名平民伤亡。

图片来源:MarebPress

根据联合国的说法,双方都已犯下战争罪。

内战久拖不决,陷入僵局。至于结束,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03/

苦难的根由

扼守曼德海峡的也门,依靠其地理优势,本来是有可能让民众过上好日子的。

可是,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了也门百姓的生存困境。水、食物、医疗和教育等基本服务,对于他们而言,基本成了奢求。

内战至今,也门已有超过37万人死亡,失业率和贫困率居高不下。

而在一系列苦难中,也门最紧迫的问题是饥荒。

也门万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二需要粮食援助。

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负责人表示,由于约90%的粮食需要进口,也门的粮食危机还在恶化。

而且,接下来的几周里,也门主要城市的近万人可能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更令人担忧的是,漫长的战争,以及与之相伴的饥荒、疾病、贫穷、暴力,可能会扼杀整整一代儿童的成长,从而葬送也门的未来。

据估计,也门有万儿童和妇女患有严重营养不良,50%的儿童经历了不可逆转的发育不良。

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统计,也门灾难性的人道问题,意味着约有万儿童需要人道援助。

要知道,也门境内没有大河,常年缺水。而且近些年,缺水问题由于之前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变得更严重,加之冲突破坏了许多基础设施,也门约有万人无法获得安全用水和基本的卫生服务。

◎大量儿童ICRC在街头乞讨、工作,或寻找水源。

图片来源:ICRC/QusaiAlmoayed

此外,随着前线的转移和扩大,许多土地中还暗藏着未爆炸弹药和地雷。

在一些假肢康复中心中,38%的患者是需要假肢和矫形服务的儿童。由于孩子经常拾起未爆炸弹药,误以为是玩具,以至于他们成为失去肢体或肢体严重受伤的主要人群之一。

◎失去双腿的儿童。

图片来源:ICRC/QusaiAlmoayed

联合国表示,年一年,胡塞武装招募的儿童中,近名在战斗中丧生。年,依然有数百儿童战死。而自年开始,总共已有一万多名儿童丧生。

也门儿童还面临着极严重的暴力侵害。他们过早地目睹死亡和破坏,被杀害、受伤、被招募加入军队、被劳动剥削、童婚和贩卖。

这无疑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儿童因此面临着噩梦、睡眠障碍、内疚、社交行为改变等问题。

他们对未来感到无比恐惧。

◎学生在几乎变成废墟的学校学习。

图片来源:AhmedAlBasha

他们被迫承受饥饿与死亡,被迫了解到关于战争的无情真相。

这一切,是悲惨的,看起来又是无解的。

战争与和平的进程,并不只掌握在也门手中,还掌握在介入也门危机的各方力量之中。

长期以来,中东都是一个分裂和冲突的政治空间。

而也门,则更加不幸地落在伊斯兰世界内部的断层线上,并承受着对立力量的撕裂。

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在名作《文明的冲突》中认为,伊斯兰世界之所以为世界带来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解体后,缺少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心,没有一个有权威的国家能够协调伊斯兰内部的冲突。

相反,像沙特和伊朗这样的权势中心,为了争夺地区霸权,相互勾心斗角,扶植代理人,加剧了地区冲突。

而且,由于有着大量人口,并关系着石油运输线的安全,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也门也会被沙特视为威胁。

对西方世界来说,它在也门没有特定的战略目标或重大利益。虽然混乱未必有利,却也未必有害,他们没有太强的干涉欲望。

而国际社会的姿态,尽管代表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底线,可由于一些无法弥合的分歧存在,以及虚弱的沟通、协调机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无法真正地帮助也门。

战乱直接造成了也门的人道主义危机。各方势力的撕扯,令也门的矛盾无法弥合。

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使也门难以满足统一的愿望。

在中东,想要建立现代国家以图存于世界,必须跨越部落政治的掣肘。

跟也门不同的是,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国家有着强大历史文化传统和凝聚力。因此,基于传统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并不难。

可是,也门的历史却没有为它提供这种基础。此外,它的地势也不利于统一。

北部多山的地形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势力,为部落和分裂主义组织提供了空间,保护了种族和宗派身份的分裂状态。

也门至今仍有80%的领土深受部落势力影响。

它们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北部的山地和高地。这些部落数量超过个,并结成了四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从而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

前总统萨利赫就出自最大的两个联盟之一中的哈希德部落联盟。他在统治过程中,也注重利用部落的支持,挑选并扶持大量部落领袖,与大部落结盟,从而稳固自己的权力。

在部落、教派和现代国家力量并存的情况下,谁也无法轻易战胜其他力量,完成最基本的统一。

于是,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现存所有力量的组合,都在支持着分裂与冲突。

因此,也门这片土地上的矛盾与痛苦,似乎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

不过,如果我们不从纯粹政治角度来看问题,而从人、从承受代价者的角度思考,建立一种较好秩序并缓解苦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在论述「人的尊严」如何能成为正义法律的道德根基时,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认为,苦难和不幸的经历,具有一种发现的功能。

当苦难发生时,并不只是某些人在受苦,而是世界发现自己在受苦。而后者构成了世界内在调节的一环。

◎美国文学批评家苏珊·桑塔格。

图片来源:搜狐

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美国批评家桑塔格(SusanSontag)反思了我们对于战争所造成的苦难的同情感。

正是这种同情感,让我们可以避免站在施暴者和加害者的立场。

但她强调的是,不应该只是孤立、置身事外地看待苦难,或者只是停留在惊诧中,消费苦难。她说:

「指出有一个地狱,当然并不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把人们救出地狱,如何减弱地狱的火焰。」

「但是,让人们扩大意识,知道我们与别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人性邪恶造成的无穷苦难,这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善。」

「一个人若是永远对堕落感到吃惊,见到一些人可以对另一些人施加令人发悚、有计划的暴行的证据,就感到幻灭(或难以罝信),只能说明他在道德上和心理上尚不是成年人。」

悲惨和苦难,是一条引线,是我们看清世界的一个起点。也是外部帮助苦难者脱离苦难的一条通道。

正是那些充满断裂的地方,那些令人心碎的时刻,让我们能够免于被虚假的和谐与安宁所迷惑,才得以可能参与到苦难当中,以阻止问题继续恶化。

也许,会有人说安吉丽娜·朱莉说的话过于高调。

但事实绝非如此,在生存的绳索即将绷断的危急状态,任何呼救都十分必要。

而值得欣慰的是,只要我们关心,这种关心必定具有一种平等看待他人的属性。

这种关心,不一定能完全托住不幸的下坠。

但它起码表明,此刻我们正与他人拥有着一个共同的世界。

参考资料

Yemen:Whyisthewartheregettingmoreviolent?BBC.-09-23.

HundredsofHouthirebelchildsoldiersdeadinYemenwar-UN.BBC.-01-31.

AnavoidabletragedyFamineinYemenneednothappen.TheEconomist.-10-03.

UNchiefcondemnsattacksoncivilianfacilitiesinSaudiArabiaandYemen.UNNews.-03-15.

Yemenwarnow‘chronicemergency’asmillionsfacehunger.UNNews.-03-15.

$4.3billionneededtohelpover17millionpeopleacrossYemen.UNNews.-03-15.

中断的童年:冲突对也门儿童的伤害.ICRC.-10-15.

[美]罗伯特·D.卡普兰.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06.

蒲瑶,唐彬君.部落视阈下的也门历史与政治.中东问题研究.(02).

蒋超喆.也门统一问题的历史考察.上海社会科学院..

吴天雨,吴冰冰.也门宰德派的兴衰与胡塞武装的政治抗争.阿拉伯世界研究.(03).

靳二华.也门国家统一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铁锋.也门内战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