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如何实现东成西就
2022/9/12 来源:不详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下,我国形成了西高东低的整体地势,加之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逐渐拉开。而在当代,数据要素的活跃程度成为衡量两个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体现。好在今天,这种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正在逐渐好转。
年04月10日,数据首次被明确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政府文件。自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以来,这一要素就在东部地区以惊人的速度积聚。直至国家的宏观发展目标对算力网络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东西部算力互补协同的局面也终于打开。一个“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全国性算力网络正向我们走来。
东部:坐拥数据富矿而开采渐难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东部地区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取得了率先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于上世纪80年代相继诞生,之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等地也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进入21世纪,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商品经济的主流,频繁的贸易使东部地区在数字经济的建设浪潮中同样立于潮头。根据天眼查APP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底,在地域分布上,全国科技型企业分布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均为东部省份。
全国科技型企业地域分布(前5位)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在这些科技企业的带动下,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不断提速。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9.6%,增速全球第一,在GDP中占比达到38.68%。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越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对数据储存和算力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为此,政府与企业在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数据中心来确保数字经济的正常运行。据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CDCC)的统计,截至年10月31日,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规划新增机柜总数约99.15万架。在整个年新增的机柜中,有75%部署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然而要解决数据储存与算力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遵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与持续井喷的数据资源相比,东部地区的土地与能源资源却在日趋紧张。加之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东部各主要城市限制新建、扩建数据中心的政策不断出台,如北京已经明确限制数据中心的新建与扩建;上海严禁在中环内区域新建数据中心;广州、深圳仅有中型及以下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能获批建设。
时代的风口不会等人,蕴藏着巨大价值的数据需要一个出口,而国家和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西部。
西部:自然条件铸就算力“镐头”
中国西部地势复杂严峻,多为高原、山地、盆地。自古以来,复杂的地形对于农业和交通的发展都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农业的落后和交通的阻塞导致了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滞后。这种影响延续至现代,其中就包括电力系统的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年,全国有1.2亿农村人口未能用上电,而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中西部地区。
直至近年来,国家的战略侧重和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使西部地区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理位置、地形环境等在过去被视为劣势的自然条件转而成为优势,进而促使西部成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一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曾指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西部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和电力资源。
空间资源的利用不难理解。西部地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相比资源利用日渐紧张的东部地区,这里拥有广袤的土地可用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自然气候方面,以贵州为例,在年入夏阶段(6月1日至7月22日),贵州全省的平均气温为24.1℃,宜人的气温使这里这里天然的适合对散热有很高要求的数据中心的建设。
从电力资源来看,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这里从过去的电力“荒地”转变成为成为全国电力供应的重地,这对于有“能耗大户”之称的数据中心来说无疑是另一利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其中,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为.8亿千瓦时,占比15.5%;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的地区是青海省,为31.3亿千瓦时,占比10.6%。
年1-2月全国风力发电排行(前5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年1-2月全国太阳能发电排行(前5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东部数据和西部算力的供需前提已经具备,只差一张网络来完成二者的联结。
算力网络促成“东成西就”
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通知的发布也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全面启动。
其实,早在通知印发之前,围绕西部地区的算力网络就已开始铺设,例如在贵州,谷歌、英特尔、微软、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巨头企业已经围绕数据中心项目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大数据产业园内,截至年5月,已落地12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亿元,服务器规模约万台。而随着东数西算项目的展开,无疑将会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受到牵引,围绕这一战略进行自身业务的探索与布局。
据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刻得”)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刻塑造全球经济结构。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既是全球战略竞争的新高地,也是国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到目前为止,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还在持续加深,经济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在全国布局8个算力枢纽,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向枢纽内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发挥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整体算力规模和效率,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
而要在算力枢纽之间形成连接,高速的数据传输网络无疑是关键所在。“通过打通数据高速传输网络,强化云网融合、多云协同,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全国数据中心将加快实现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优刻得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低碳纳入顶层设计
大数据行业中有着这样一个常识:电力成本在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而伴随国内数据中心体量的不断扩张,其能耗也在以相当的速度增长。
年4月1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介绍: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
与之对应的是这样一笔能耗账: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整体的用电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截至年,其耗电量已占到全国用电量的2.7%。而在IDC的测算中,到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占到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
另一面,双碳战略的推进快马加鞭,越来越大的压力来到数据中心行业这边。在东数西算项目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甚至被纳入到顶层设计的层面。在工信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即电能使用效率值,其数值越接近1,代表节能减排效果越好)需达到1.4以下。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使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但从根本而言,能耗上的严格控制并不是为了对数据中心产业进行“削足适履”式的限制,而应当视为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为实现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数据中心势必要找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在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浪潮”)总经理颜亮看来,“东数西算将能源资源紧张东部地区的‘数’,调往资源充裕的西部地区‘算’,就是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东数西算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涉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西部省份,而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9大清洁能源基地中,这四个省份均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贵州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正逐渐成为国内水力发电的排头兵;而内蒙古、甘肃、宁夏依托高海拔带来的风力和日照优势,已是国内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主力军。
“数据中心设立在西部,能够实现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强化能源布局联动,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颜亮谈到。
数据传输中的时延与安全挑战
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损耗,而数据则不会。数据的传输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