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人类文明是如何
2023/5/7 来源:不详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筑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占据地球表面71%、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它既是生命起源之所在、亦是人类不同文明区域间沟通的纽带。
长期以来,人们都聚焦于陆地上不同文明、国家、势力之间相互交流和博弈带来的大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反而将辽阔海洋上所发生的事情当作人类历史潮流中的附带品。这种观念当然是有理可据的,毕竟陆地才是人类长期的栖身之所,但并不能因此抹去海洋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让我们一起,从早期人类文明航运兴起、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三个阶段来阐述这一议题吧。
一、文明发祥地:从河流到海洋
1、农耕文明的航运发展
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基本都位于北纬30°到北纬40°的河流平原,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能够为人们提供充沛的水源和适度的气温来种植农作物。正因如此,以农耕、定居为主要特征的早期原生文明都分布在淡水流域,从一开始就需要学会对船只的使用。不同的文明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从而与海洋产生联系。先秦时期,占据胶东半岛的齐国就因渔业和海盐贸易而迅速崛起,后来更开辟“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地,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雏形在此时就已经出现了。除了华夏文明之外,古印度南部也曾存在跨越海峡的交流。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法老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亦曾根据尼罗河的水位规律和地中海洋流风向,建立起一支海军以巡逻东地中海和尼罗河两岸。
古埃及人建立起来的海军舰队通常是用来辅助陆军作战的,其自身常备作为辎重补给的运输船队。但埃及人的航运技术还是传播并影响到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东岸,对腓尼基人和希腊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后来就是在埃及人的影响下,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上出现米诺斯文明。只是不同于以农耕为主的埃及人,位于北非和希腊半岛之间的克里特岛拥有良好的海港,依托于商贸枢纽逐渐发展出一种具备海洋商贸特征的次生文明,并对希腊半岛后来的迈锡尼文明产生了直接影响。
2、商贸文明的航运特征
目前史学界对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成果,大多源于考古发掘,这是因为古典城邦时代以前的希腊缺乏可靠的相关史料,并不属于信史时期。比如依据《荷马史诗》记载,迈锡尼时期曾爆发过希腊城邦与特洛伊人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然而按照后世考古推断,这压根就是一场由迈锡尼挑起、为争夺海洋贸易定价权的长期战争。随着特洛伊人逐步占据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平原,以特洛伊城邦(位于达达尼尔海峡附近,与巴尔干半岛隔海相望)为核心的贸易航线与以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城邦所在地)为中转站的贸易航线产生激烈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山地密布、以商业为本的希腊人,他们的粮食进口主要依赖于被特洛伊人阻断的黑海沿岸,所以双方冲突不可避免。
相较于农耕文明,商贸文明在航运方面的排他性更为强烈,因为这涉及到海洋贸易网络的定价权以及重要物资的安全供给问题。基于此,后来承袭了迈锡尼文明海外商业基因的希腊人纷纷加强了海军力量的建设,雅典和科林斯两个城邦是此中翘楚。不同于农耕文明,商贸文明航运力量的发展更加有助于财政收入和军事力量的增加,因此拥有更强的动力去发展相关技术,这也是同为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长期忽视海军发展的原因。正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如果不能拥有长期稳定的商贸收入支撑耗费巨大的海军建造,是无法形成一股拥有深厚底蕴、丰富作战经验的海上力量的。
二、海上丝绸之路:各海域的融合交流
1、海军与海运的作用
波希战争期间,强大的波斯帝国虽然为陆军主力配备了舰队,但就如同当年古埃及海军一样,这是作为后勤补给的运输船队存在的。由于对海洋气象了解的严重不足,波斯海军多次遭受风暴袭击,损失惨重。正是因为海军在波希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雅典的政治影响力在希腊诸邦中越来越强,并依托于提洛同盟建立了一套以自己为核心的海洋贸易网络,被许多人称之为“雅典帝国”。后来的欧洲文明,诸如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都非常重视海军力量的建设和海洋贸易的拓展。
恰在波希战争爆发期间,位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夫差的管理下日渐强大,并萌发了北上中原参与争霸的野心。公元前年,齐国发生内乱,齐悼公遭弑,夫差旋即率领鲁、邾、郯三国军队打出了除逆的旗号,分海陆两路军队北上,海军由大夫徐承乾率领。此战双方在距离海岸不远的黄海海面展开,规模不大,但却是华夏史料记载的第一场海战。不过,到了秦汉时期,华夏文明的主要战略方向是在西域和漠北,对海洋的开拓相对滞后了。
在古代四帝国时期,罗马与汉朝之间并没有直接商业往来,相互间的物产互通主要依赖于路上丝绸之路,作为这条古老商路的中转枢纽,贵霜和安息帝国因此获利颇丰。此时的罗马帝国以及后继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因占据了地中海东岸的三洲五海之地,帝国财政都侧重于海洋贸易收入,海军力量和航海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公元-年,阿拉伯人通过船桅之战阻止了拜占庭从海上卷土重来,此后善于骑射的阿拉伯帝国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并对日渐兴盛的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产生积极影响。当时的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大洲之间运送货物,其身影充斥在印度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并已经部分定居于唐朝东南沿海地带。
在唐朝和阿拉伯鼎盛的时代里,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过也正因如此,阿拉伯帝国统御下的西亚北非众多地缘板块都为了维护商路的畅通所带来的共同利益,保持政治上的整合为一。不过到了公元8世纪,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发生剧烈动荡,华夏文明经济重心加速向长江流域南移、中原与西亚的交通阻隔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崩裂,阿拉伯帝国的稳定平衡被打破了。与此同时,相对安宁的海洋航线正在快速兴起,到了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于12世纪末开始取代了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
2、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宋朝是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门阀社会体系的瓦解和五代武人干政的乱象,宋太祖逐渐建立起一套重文轻武、商农并举的新社会形态,打破“坊”和“户籍”管制,极力推动经济发展。当时宋朝发达的经济甚至催生出了繁荣的第三产业,诸如酒馆、杂货铺,并诞生了纸币和具有金融二级市场性质的官方商号。正因为朝廷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工商税收和关税占据了比农税更重要的地位(曾一度占据北宋财年政收入70%左右),这在古代中原王朝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也正是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整个亚欧大陆文明的繁华地区开始逐渐转移至沿海地区,大陆腹地反而陷入碎片化态势,这在西亚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具备整合不同地缘板块的作用,这是因为海运主要依托于海洋,内陆地区无法直接参与贸易、沿海不同板块之间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正因如此,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年代里,整个亚欧大陆群雄并起、烽火连天。东亚正处于辽、金、西夏与两宋的对峙时期;东南亚的吴哥王朝逐渐鼎盛,却也同样陷于蒲甘、大理、李朝、占婆以及室利佛逝的包围之中;中亚和西亚地区一片混乱,即便塞尔柱帝国曾短暂征服了许多地方,却也迅速分崩离析;此时的欧洲正处于法兰克三分、拜占庭萎靡、基辅罗斯公国割据的乱局之中;至于北非和南亚同样未能建立起一个统合全域的强邦,反倒是大不列颠(英法百年战争和征伐爱尔兰)和日本列岛(大和国统一和镰仓幕府扩张)因为岛国地理优势,在海洋贸易中反而加速了本国的一体化进程。
3、郑和下西洋与天朝海禁
亚欧大陆以及北非地区,很早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核心区域。到了13世纪前夕,这片区域正处于经济繁盛、地缘不稳的动荡时期。与此同时,曾经区域辽阔的游牧族群活动区域却大为缩减,退居于西伯利亚与蒙古高原,各游牧部落要么被吸纳为定居文明、要么就会被周围国家所欺凌,这种情况在纬度偏南的蒙古南部草原表现得尤为浓烈。金朝的压榨和花剌子模的傲慢促使蒙古人建立了最后一个草原帝国、催生了西征的野望,并由此诞生一系列蒙古人政权。不过,蒙古帝国的扩张并未持续太久,由于周遭地缘板块早已步入定居文明阶段,各地的蒙古征服者纷纷被不同文明消化,亚欧大陆地缘板块再度分裂,路上贸易并没有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
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主导权主要掌握在色目人手里,如泉州的阿拉伯蒲氏家族。明朝兴起之后,不论是亚欧大陆腹地的众多蒙古-鞑靼人政权,还是海洋和陆地商贸中占据主导的穆斯林,均对推翻了蒙元秩序的中原王朝保持很长时间的猜疑,这迫使明成祖朱棣策动实施了永乐大阅兵和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政治秩序,拓展了明朝朝贡体系,同时也开拓了海外贸易,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朱元璋以来的海禁政策。只是明朝的国家航海行动并未持续太久,就于15世纪中叶终结了。此后由于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实力增长、各地战乱频发,从而导致大量流寇(包括南洋海盗、东洋倭寇、沿海私商)横行明朝海岸,最终导致朝廷再度颁布海禁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趋于碎片化。
三、大航海时代:世界新秩序的构建
1、海运枢纽国家的双重作用
正当明朝饱受倭寇之苦时,奥斯曼帝国彻底覆灭拜占庭帝国,占据了“三洲五海”之地,成为欧洲与亚洲商贸往来的海运、陆运双重枢纽国家,同样拥有海洋与内陆枢纽地位的还有盘踞在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赛法维王朝和崛起于印度河流域的莫卧儿帝国。不过相较于后两者,奥斯曼帝国显然具有更为显著的地缘优势,并完全阻碍了欧洲与亚洲传统的地中海航运线路。然而就在奥斯曼人攻陷拜占庭国都君士坦丁堡的前一年,即公元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结束了“收复失地运动”,将穆斯林彻底驱赶了出去。此后,伊比利亚人(涵盖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绕开奥斯曼帝国的阻隔,加大了探索新航线的努力。公元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穿越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新航线,这对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垄断者们而言,不啻是一则噩耗。
当时蜗居在亚得里亚海北侧的威尼斯人,占据着塞浦路斯和巴尔干半岛东西两侧的众多据点,并将贸易网络延伸到了印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垄断者。同样属于传统航线贸易既得利益者的还有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占据埃及和汉志地区)、古吉拉特邦国(巴布尔南征建立莫卧儿帝国前的印度西北邦国)等。正因如此,到了年遭受香料断货冲击的威尼斯人决定与东方的穆斯林结盟,共同应对葡萄牙人的挑战,并于次年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开往印度。年3月,葡萄牙与反葡联合舰队之间爆发了焦尔海战,葡萄牙战败,主帅唐·洛伦索身亡。次年2月,唐·洛伦索的父亲葡萄总督弗郎西斯科·德·阿尔梅达率领葡萄牙舰队发动第乌海战,趁反葡联军内讧之际(印度舰队有人私通葡萄牙,并切断了埃及军队补给)以少胜多,成功的替子报仇。
2、欧洲的大航海贸易
第乌海战规模不大,却导致穆斯林国家失去了对印度洋的绝对制海权,加速了欧洲大航海贸易的进程。此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受到黄金狂热和宗教狂热的共同驱使,积极支持航海事业的发展,并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广泛殖民。此后,法国、荷兰以及英国也先后加入到海外殖民扩张的行列中来,并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兴起,即商业革命。在欧洲商业革命的过程中,荷兰和法国后来居上,凭借商业型殖民模式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排挤出去,却因专利制度、地缘环境、海洋文化禀赋的差异,被后劲更强的英国所超越。
从16世纪下半叶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英国就通过“食鱼日”、私掠船制度、颁布特许状等方式加强民族文化中的海洋成分以及海军建设。到了年特拉法加海战,英国击败法国,攫取了世界海洋霸权之后,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英帝国的主导下,地球上不同区域文明均被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世界秩序当中,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虽然早在大航海之前的数千年里,人类文明就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互相影响着各自的历史进程,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工业化革命之后的世界秩序彻底将全人类的命运融为一体了。此后海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持续增加,并于19世纪末出现了海权论学说,而海运更因此成为世界贸易中比重最大的承载通道。
综上所述,早期人类文明都分布于大河流域,并沿着河道到达海岸,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航运贸易和海军力量的运用。此后伴随着各地文明的不断交流与碰撞,海洋文化在一些文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时的亚欧大陆虽然主要依托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但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也已经出现。后来随着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海上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并增强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力,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业化革命以后,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海洋作为各文明区域间的文化、经贸交流的纽带作用更加凸显,并因此完成了世界新秩序的构建。
当我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不要忘记海洋对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强大促进作用,需要努力培养民族的海洋意识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伴随着高铁的兴起,陆上交通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大大增加,因此依然不能忽视对大陆文化的培养。未来的世界将是“海陆并举”的竞争格局,海洋和陆地都将是人们开拓文明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