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要吃透藏在一道
2024/1/14 来源:不详高三第一轮:要吃透藏在一道题目里的哪些信息?
?一些题目的文字信息极少、图形又简单的题目,到底隐藏什么玄机?
例题:如图中曲线示意南半球某区域某季节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完成1~2题。
1.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若上图示意该区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则此季节里( )
A.我国华北冬小麦迅速返青
B.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C.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
D.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点睛:作为第一轮,我们高三同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对题干中的文字好好地阅读、理解、解构。
“图中曲线示意南半球某区域某季节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进行关键词解读:
“南半球”是大的尺度,
“某区域”是哪个区域?
“气压差分布”什么意思?结合图片看,原来就是……
然后结合图片解析,南纬35°附近,气压最高,为什么高?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35°S这里了,意味着是北半球的冬季。
当你意识到是“副高”到了这里,到了这一步,——“解题”完成了90%。
第1题,甲地位于副高的南边,位于西风带,那么,吹的风就是西北风。也可以作图解决。简单直接。
第二题,文字材料“若上图示意该区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则此季节里。”解构这个“这个季节”,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到此真相大白。
但是,我说很遗憾,那么,很遗憾的是什么?
我们的绝大多数同学(包含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极深的部分老师)根本没有基本的农业常识。
像“我国华北冬小麦迅速返青”什么时候“返青”?春天来临的时候,是作物快速生长的时期。
这个“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因为是冬季,地中海沿岸处于地中海气候,属于雨季。难不倒。
像“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因为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不知道落叶阔叶林的枫叶,层林尽染是深秋开始。
至于“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也难不倒,因为,毕竟天天刷题。
因此,平时的学习重点落在“破题”,破不了题,当然就没法解题。这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的第一大障碍。第二点,留心常识性的东西。
?对于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常识性缺乏,导致解题出现障碍。
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4月和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7月,甲河流域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4.下列对该区域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7月出现断流现象
B.甲河流域植被1~6月由绿变黄
C.乙河的含沙量7月比4月大
D.乙河河口地区植被季相变化大
点睛:这道题目“7月,甲河流域的盛行风”要求是看7月的那儿,读完了图上信息后,那也很明确,赤道低气压带移动了北纬12°以北地区,很显然,是北半球的夏季。赤道地区是辐合上升气流,甲河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的南边,吹什么风?
“破题”。这题目暗含的考点就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也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但是过了赤道之后,就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了西南风。
我想说什么呢?
就是第一轮复习,你要形成很好地“破题”的本领。
点睛:怎么让知识形成有效的力量呢?
这就需要不要局限于这道题目本身,可以围绕题目快速做一些周边的工作。比如: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变成西南风,在哪儿表现最典型?
对,就是南亚夏季的季风!
多想想印度干季时候干旱的场景、孟加拉洪水时候的场景、风暴潮时候的场景、世界雨极、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不是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一下子就明确了。
当然,也可以围绕问题,联系相关的季风知识,比如,把它和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做些比较。
再深入一步,把它和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作为一起联系起来,知识就非常爆满了。
点睛:至于第4小题“A.甲河上游7月出现断流现象”这个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7月,正是雨季,怎么可能断流?
你会问,怎么知道这个是“热带草原气候区”?
这就是基础知识的问题,你得知道热带雨林带的分布范围啊,对不对?根据图上信息你得知道这是非洲啊,对不对?
有同学说,老师,我单独背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也知道啊,但是一遇到题目就又蒙圈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很简单啊,你不能光顾着背啊。要在做题中有意识地去积累,去有意识的、主动地去运用啊。
到了第二个选项“B.甲河流域植被1~6月由绿变黄”就是扯淡了,应该是变绿嘛。而第三个选项“C.乙河的含沙量7月比4月大”,则是正确的,因为雨季,雨量大,而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多嘛。
第四个选项“D.乙河河口地区植被季相变化大”这条河流初一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什么?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季相变化最小。
点睛:如何不断积累?通过在第一轮的做题,能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我说,这都是现成的例子嘛。比如,这道题目,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季相”。什么是季相?
当你弄明白了这个概念后,你进一步想:地球上的哪儿的季相变化最明显,最不明显呢?
过去学习过的澳大利亚的那些“大自然的调色板”的题目,什么观赏樱花、油菜、枫叶之类的。那相关的是不是自动就到眼前了?
学习哪有那么难!
总结:本文通过两道例题,解释了高三第一轮学习该做的事情。破题是首要的。破题建立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才能“识音”上的。还是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的困惑:
我个人感觉遗憾的是:我身边有很多、很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该学习阶段是唤不醒的。无论你怎么做,他都是装聋作哑、妥妥地躺平。张桂梅老师在深山中唤醒了一批人,我也唤醒了一批人,但是感觉在这些庞大的孩子群体面前,自己很弱小……
或许,在当今这个盛世太平、时光静好、家家繁华的生活已经滋润到“吃糖都不甜的年代”,每个人都是那个精彩的烟火吧,我是真的过时了吧?
声明:本文除了所选择的题目、图片外,其他文字内容为原创。对一直以来对”通识地理“支持的各位朋友,谨致以崇高的敬意!
谢谢各位一直的不离不弃!
谢谢!
请欣赏: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上图和下图)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境内,距省城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均为公里,属祁连山脉的东麓。这里是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分布着青杆林、祁连圆柏林、油松林、桦木林等原始森林景观,林木青翠,终年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