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中国最先进挖泥船看基建狂魔逆天实力

2025/3/26 来源:不详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中国是‘基建狂魔’”“一言不合就搭桥、修路、挖隧道、填海造地……”这些既风趣又透着自豪的话语都出自热追“厉害了我的国”系列的网友口中。的确,无论是天堑上架设的超级大桥(如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还是南海上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岛礁建设),中国在基建领域创造出一个个世界奇迹。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是一群又一群平凡的人创造着不平凡的事业。10月下旬,记者专门登上网友热捧的“造岛神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天津航道局(简称“天航局”)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远”轮,一睹新时代“中国制造”的“逆天”能力。翻江倒海的“造岛神器”记者10月22日从河北黄骅港码头登上交通船时,就被远处一艘外形略显古怪的蓝黄白颜色相间的船只所吸引,那就是正在进行航道疏浚作业的“通远”轮。随着两船相互距离的缩近,这种“别扭感”越发明显——“通远”轮肥大宽平的船体上堆满吊车和管道,船体后部两侧还各拖着一根粗大的黑色“手臂”,怎么看都与想象中的“神器”搭不上关系。真的登上“通远”轮,记者的感觉立刻就不同了。“神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与常见的施工机械不同,这艘四星级工程船真的就像四星级宾馆一样,甲板和扶手一尘不染,工具箱里的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些细节无不显示出船上有着严格的制度管理。据船长姜满介绍,现代挖泥船一般可分为绞吸式、耙吸式、链斗式、抓斗式、反铲式等。“通远”轮就属于耙吸式挖泥船,它总长.2米、型宽26.2米、型深9.65米,船体两舷45米长的黑色“手臂”就是主要工作利器。这种挖泥船的主要任务是清除航道海底的淤泥、粉砂等。工作时,“手臂”一头连通船体中部容积达1.1万立方米的巨大泥舱,另一头沉入海底,利用末端安装的特制耙头挖起海底泥沙,然后连水带泥一并吸入“手臂”中一米粗的管道,将其送入泥舱中。就这样,“通远”轮一边航行,一边吸泥,待泥舱装满后,航行到预定海域,打开船底泥门进行抛泥。工作中的“通远”轮缓缓而行,只有泥舱中泥浆隆隆翻滚的声音在提醒记者,“神器”此时此刻正在翻江倒海。姜满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吹填造陆任务的增加,这些从海底吸出的淤泥也成为“抢手货”,“通远”轮可以在靠近海岸的地方,通过船头的艏吹装置连接管线,将泥舱内疏浚物输送至上千米外的吹填区。造岛?只是牛刀小试在西方眼里,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离不开这支“庞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挖泥船队”。按照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的说法,仅从年到年,中国就建造了至少44艘挖泥船,它们不但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而且比其他国家挖泥船的体量大得多,也先进得多。美联社还宣称,中国已经是挖泥能力方面的世界头号强国,近年在南海岛礁的陆域吹填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周边的越南等国。不过,当记者试图向天航局相关人士打听这个数字的真假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不屑一顾”,“在南海吹填15平方公里算什么?你知道我们在各大港口和开发区吹填造陆的面积有多少吗?”天航局的相关人士自豪地说,大家都知道,中国陆地面积多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这个单位)小数点后的数字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吹填造陆等方式一直都在增加。天航局滨海公司黄骅项目部副经理卢永东介绍说,仅在黄骅港区,天航局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就挖了2.1亿立方米的泥沙,吹填造陆近20平方公里。而在天津港,吹填造陆的数字更为惊人。据介绍,天航局累计在天津港疏浚工程量约11亿立方米,为天津滨海新区吹填造地超平方公里,在淤泥质浅滩上挖出了一条长47公里、水深21米、底宽米的复式航道,可实现“双进双出”四通道运行,使天津港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也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新吹填的超平方公里陆地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黄金宝地。中国交建历史上通过填海造地累计新增陆域国土超过平方公里。然而“基建狂魔”并没有那么好当。卢永东介绍说,挖泥船从事的疏浚工作看似只是简单挖沙,其实却是一个高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除了中国以外,全球主要航道和港口的疏浚大多被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几家企业垄断,美国更是干脆把疏浚工程直接归为军方控制,可见其重视程度。以备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