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航海没有到来之前,为何印度洋能成为世
2022/9/17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在13世纪时,除了相对隔绝的美洲大陆之外,已知的世界其它部分已经通过远距离贸易联系了起来。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继承了蒙古帝国的不同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元朝和中亚的四大汗国,这五个政治体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邦联关系,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蒙古帝国,为欧亚大陆繁荣的贸易往来提供政治保护。
然而在年,元朝灭亡并被明朝取代,这对当时正在衰退中的世界体系是一记不亚于黑死病的重击。蒙古人从中国撤离,不再是中国的合法统治者,因此它不能帮助到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往来。原先在中亚帝国的蒙古汗国们,相应地也成为了明朝的敌对势力,切断了明朝治下的中国联系中东和欧洲的陆上交通,这使得中国一度脱离了当时的世界体系。可是这些贸易并没有陆地上的分隔而切断,在东方的印度洋海域,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印度洋成为当时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中心。
大航海之前的印度洋
其实在几千年时间里,在印度洋区域,沿着各海岸一直进行大规模经济与文化交流活动。由于印度洋处在几块大陆之间,西面是非洲,西北是阿拉伯,东北是印度半岛,东面越过马六甲海峡就是南洋,因此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印度洋是世界不同元素邂逅与交流的区域,流动的线路密密麻麻,这里是所有类型交流中心,即使距离最远,差异最大的欧洲,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年冬季,印度洋将就会刮起东北风,顺着洋流能够到达非洲大陆。到了夏季,将刮起西南风,海水将流向东北方向,此时可以原路返回。
在公元1世纪,罗马人希帕罗斯于阿拉伯人处掌握了利用印度洋季风航行的方法,经过红海向东达到印度洋。其中在他们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中,详细描述了他们把中国生产的丝织品经由陆路运送到印度南部,再通过印度洋运送到西方。据《佛国记》记载,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僧人通过海上来到中国,然后经由南海到印度洋回到印度。
如果把印度洋看成一张网的话,那么这个网的中心就是点就是印度半岛,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到非洲、还是中国都非常方便。所以当时世界上最紧俏的商品,像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以及非洲的黄金、象牙,还有非洲的奴隶,再加上印度的棉花,都在这里交易。唐朝中期,地处欧亚大陆的阿拉伯帝国兴起,使这一区域的贸易更加繁荣昌盛。
而且在印度洋商贸区,不会受到任何宗教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印度西南部的一座叫古里的城市,人们虽然信奉印度教,但是城市里有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教寺庙,大家和平相处,互相包容。要知道中世纪的欧洲,还在为宗教进行战斗。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来到这里,最终也是在这里去世的。贸易往来,除了能产生巨量的财富,还能带动政治和文化交流。
其实此时的印度洋,欧洲人也参与其中,只不过相对于阿拉伯人、印度人、以及中国人,他们太不起眼了。因为他们所有的货物几乎都是通过阿拉伯人转运到欧洲的,而且当时欧洲的落后程度,也决定了他们在贸易当中的话语权非常微小。
欧洲人习惯于把地中海看成是大航海之前的世界中心,因为地中海航线可以让周边的各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所以在他们看来,印度洋就是另一个地中海,可是无论从贸易量,还是文化交流的广度上看,可实际上,印度洋要比地中海大的太多,贸易量也是数倍于地中海。
葡萄牙人来到印度洋
公元15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开始探索未知的海域,历经各种艰辛西班牙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环游地球,发现了通往印度洋的新航线。那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航海的真实目的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吗?
公元8世纪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经过激烈的抗争,在13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总算才从摩尔人手里抢回失地。此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想到的战略是,绕过阿拉伯世界,在他们身后打击他们。所以葡萄牙人的探险,不仅仅是进入印度洋探险,同时还带有很强战略目的。
在公元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奉国王的命令,率领三艘全副武装的商船,打算绕过好望角,向印度洋进发。印度洋周边大多是阿拉伯国家,也有想借葡萄牙人之手,一起对抗阿拉伯人的。所以等到达伽马到达非洲肯尼亚马林迪时,受到当地统治者的热烈欢迎,而且还为他们派遣了一个老水手导航员。
这个老水手大半辈子都在印度洋上航行,对印度洋上的风向、洋流等情况了如指掌,他告诉达伽马不要沿着海岸线航行,只需要在夏季的时候,顺着洋流就能够驶向印度,果然达伽马乘着季风,不到一个月便抵达了印度。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度洋之前,这里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贸易区了,有了成熟的贸易网络,成熟的贸易航线。葡萄牙人在本地老水手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航线,而不是他发现的新航线,这是一条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早已经走了上千遍的航线。而且达伽马也停靠了,郑和停靠的城市古里,当时古里的统治者在阿拉伯商人的怂恿下,软禁了达伽马,虽然后来释放了他,但是为时已晚,这个世仇已经结下了。
当达伽马将要离开的时候,阿拉伯人曾经劝说古里统治者杀死达伽马,因为这些葡萄牙人已经知道来这里的航线,等他们下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有很强大的军队。但是古里统治者统治者并没有同意阿拉伯人的意见,因为这会违背印度洋上的贸易原则:这里只有贸易,没有战争。之后发生的事情,说明他们还是太单纯了,任何贸易都是以武力为背景的。
葡萄牙人回去之后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再次返回印度洋,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地理探索,而是要在印度建立永久的殖民地,准备征服印度洋。这支葡萄牙舰队所过之处,只要是阿拉伯国家的船只,就会展开大肆抢劫活动。当他们再次来到古里的时候,很快用武力逼迫印度人与葡萄牙签订独家贸易的协定,并且驱逐其他竞争对手。
就这样,葡萄牙人在南非、印度都取得了立足点,他们规定印度洋海域活动的各国船只,必须持有葡萄牙人的通行证才可以航行。从此,印度洋的游戏规则被葡萄牙人改写了,原本的自由贸易被葡萄牙人给垄断了。
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代替埃及成为欧洲的贸易商,之前埃及人把印度洋的商品通过威尼斯人卖到欧洲各地。面对这种局面,威尼斯人决定资助埃及人,抢回贸易的主动权。于是埃及人联合印度西部的一些城邦,大家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舰船共有多艘,兵力达2万余人。
可是面对葡萄牙先进的战船,联合舰队不堪一击,葡萄牙人在船的侧翼配备了成排的火炮,而且还安装了多层的甲板,是专为战争设计的舰船,而此时联军的舰船多是由商船改装而成,甚至很多战舰只配备了弓箭,很快联军被葡萄牙人打败。经此一战,葡萄牙人确立了在印度洋的海上霸权,从海上威胁奥斯曼帝国的后方,达到了葡萄牙人的战略目的。
为什么葡萄牙人没有进入太平洋,顺势控制中国南海呢?明朝当时为了对抗倭寇,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通过与葡萄牙人的贸易贸易往来,掌握了葡萄牙人的火炮技术。此时的南洋是海盗的地盘,就拿明朝后期的郑芝龙为例,他所拥有的舰船超过多艘,兵力达到20多万人,这是当时欧洲舰队远远不能达到的规模。
进入16世纪末,葡萄牙人口少的短板逐渐显露出来,无论非洲、印度还是明朝大陆,只能依靠海港作为据点,很少深入内陆。而且,在年葡萄牙还被西班牙给吞并了。葡萄牙人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被欧洲各国都学会,失去了以往的技术优势,并随后被英国人所取代。后来英国人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印度孟加拉王公,从此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而且葡萄牙人有非常强烈的宗教情结,早期能够有助于他们保持民族的凝聚力,但同时也有一个副作用,一旦这种宗教热情过头了,就会产生偏执,包容不了任何跟他们信仰不同的人和事,最终走向故步自封。印度洋是一个多文明汇聚的贸易区,如果没有包容精神,很难在这里长时间立足。
到了近现代,印度洋地区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发展水平滞后,是典型的“第三世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商业利益都不可能与欧洲和亚洲相提并论。
13世纪,东半球围绕印度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状系统,由相互连接的网络组成,它们分享文化遗产。它也是一个多文化的“国际化网络”,其中,各种新的共享文化融合体发展出来。该地区存在冲突和张力,正像世界文明、世界宗教的不同部分之间一直都有冲突一样。但是,除了交流造成的异质混合之外,新的文化融合也一直在产生。古典时代末期出现的印度洋贸易区,结合了印度教、佛教和中国元素,代表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融合体,创造了一种新的共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