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跟长
2023/1/10 来源:不详以下文字可能有穿凿附会,过分解读之嫌,请诸君权做笑谈,莫要斟酌。
时隔三年,《长安十二时辰2》立项开拍,笔者遂翻出第一部鸳梦重温。当年观感不错,虽然也有些许遗憾,但不妨碍本剧是近年来少有的尽量还原大唐风貌的诚意之作。二刷依旧常看常新,从本篇开始开启一个新的系列,选几个有意思的点聊聊,温故而知新。
本篇说说大唐的外国人
唐代在我国封建诸朝中,对外政策可谓空前绝后的宽松友好。究其原因,大概源于李唐皇本身就是半胡,即汉与鲜卑的混血,兼具文化心理优势和理性开放思维。《贞观政要》载太宗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对其大量吸纳胡人的西向政策,朝臣并非没有异见。魏征认为:“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但太宗力排众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贞观三年,流落塞外后归的汉人和移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人数多达万人。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李唐皇室夷夏之防的思想并不严重。唐朝番臣、番将殷庭,《新唐书》特置《诸夷蕃将》类传,就是证明。唐中前期,北方各民族以“天可汗”称呼唐天子视其为共主。唐帝国也册封其元首为帝国官吏,将其纳入版图,成为不改其俗的羁縻府州,总数多达有余。鼎盛时期,疆域东至四海,西至中亚乌浒河,北括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平原,南越秦岭,辐射欧亚大陆。
从史料看,外国人在大唐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伎乐、工匠、译语等,文献记载与唐墓随葬品大致相当。出土的壁画、卷绘、俑像、器物等都有反映。
经济-商人
唐各式胡商胡人甬
长安作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可谓商贾云集。其中外商以粟特人最多,其次是波斯、大食,还有回纥、高昌、吐蕃、契丹、突厥、龟兹、靺鞨、铁勒、吐谷浑、安息、月支、楼兰、柔然、南诏、交趾、拂林、占城、倭国、新罗以及昭武九姓诸国(《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九国国姓)。其中经西域来到长安的胡商,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色。
胡商来唐主要是通过著名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是陆上,从大食、波斯,沿河西走廊,到长安,再前往洛阳、成都等大城市;另一即海上,经印度洋,穿越南海,在广州、泉州登陆,再北上扬州。
莫高窟唐壁画《胡商遇盗图》
胡商远道而来,商品以奢侈品或珍稀物什为主,如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珠宝、砗磲、苏方木等,还有一些精巧的金银器、乐器、手工艺品、毛皮毡毯、马匹等。另外,胡商的饮食也随之传入并迅速流行,所谓“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如缀满芝麻的胡饼、形似春卷的饆饠,及各种水果酿造的胡酒等。
《册府元龟》记载,唐初就已引入高昌马乳葡萄酒,太宗亲自监制,“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还从波斯引进了三勒浆及其酿造方法。很多胡风酒馆会让胡姬歌舞陪侍。如李白《少年行》诗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十二》中靖安司隶员粟特人安柱国散班回家后,就与汉人妻子去西市购物。
胡商还集中于珠宝业与金融业。《广异记》《宣市志》等唐人笔记小说中,多有对胡人识宝的描写。《通鉴》载:胡商“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龙武大将李惎之子曾向回纥商人借贷万余贯钱。文宗知道后大怒,为防止国帑流失,下令禁止官民向胡商借贷。但商业与金融业一向深度绑定,直到唐末,胡商仍然一边贩卖奢侈品一边外流金银铜钱。另外,胡商们还会大肆采购大唐的丝绸、瓷器、药材、茶叶等物,贩运回国。
胡人带来很多异域文化,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诗:“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霓裳羽衣曲》即为玄宗根据西域“婆罗门曲”改写。本人更是演奏羯鼓的高手,而杨贵妃及安禄山还会随之大跳“胡旋舞”。龟兹、高昌、疏勒、安国、康国、天竺、高丽等地的音乐风格,在唐官方保护下,与汉乐融为一体。”而琵琶、唢呐、箜篌等,也早已成为日常乐舞不可或缺之器。以至于唐人刘长卿叹曰“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十二》中右相李林甫在家就时常演练羯鼓,大概率是投上所好。
骑马乐伎甬阎(手持羯鼓、箜篌、琵琶、筚篥)
唐人对胡商的最大印象就是有钱。贾岛《送人南游》中称波斯、大食“蛮国人多富”。武皇造天枢于东都定鼎门,乃洛阳“蕃客胡商聚钱百万亿所成”。其巨富可见一斑。胡商中著名者如康国人康谦,曾以钱财贿赂杨国忠,得到安南都护之职。后又“出家赀佐山南驿禀”,掌管山南东道驿路,并累试鸿胪卿一职。竟能屡以资财得朝廷重用,商胡在唐朝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可谓不浅。《十二》中突厥狼卫曹破延及张小敬为在长安便宜行事,都假扮过胡商。
笔者在前篇中提过长安西市因卸货比东市便捷,成为了胡商活动的主要区域。从北朝开始,历代对于胡商的管理原则就是适当集中,委托管理,到唐代更为宽松。唐人称胡商为“番客”,其聚居地为“藩坊”。如西市附近的怀远坊、崇化坊等,有“怀柔远夷、尊崇王化”之意。可见长安规划时即为胡商管理做好了准备。西市内设波斯邸,专为胡商寄存和出售货物,供住宿还兼营放贷,获利甚厚。藩坊由胡商推举德高望重的“萨宝”自治,并对唐政府负责。如西安博物院所藏史君墓石椁的主人尉各伽(wirkak),就是担任过凉州萨宝的粟特人。随着时间推移,胡商逐渐突破法律限制与汉人混居,并最终融入。
隋鱼国人检校萨保虞弘石椁部分浅雕图案
广州在唐代被称为“天子南库”。政府在此设立“市舶司”。在舶来商品中抽取部分用做上供和缴税,而上供部分可得到高于市价的报酬,“以怀远夷”。阿拉伯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中以药材交易举例:“每一曼那(mana)的樟脑卖五十个法库(fakkouj),一法库合一千个铜钱。这种樟脑,如果不是政府去购买,而是自由买卖,便只有这个价格的一半。”
政治-使节与留学生
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
据《旧唐书》记载,至开元年间,大唐曾交往“经朝贡之后,自相诛绝,及有罪灭者,盖三百余国”。这些国家或政权的使臣往来,构成了唐代外交的主要内容。
长安设有接待并管理各国来使的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提供免费廪食、住宿、译语、医疗、丧葬和程粮等待遇。域外使节入唐的名目繁多,主要有:朝贡,觐见、求请、祝贺、互市、修好、告哀等。周边民族或政权来朝使节入唐络绎不绝,万国来朝的局面由此形成。
除使节外,各国还会派出一批身份特殊的人久居长安,谓之“宿卫学生”。《唐会要·学校》载:“大唐贞观时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臣属各国将王子作为人质,滞留长安并担任皇宫亲卫守备军并同时学习唐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等知识与制度。这些身兼多职的王子名义上是人质,但也是国际交流的外交使节。
实际上,自北朝时期,即有胡人随伺卫府之传统(如粟特安氏一门),隋唐沿袭下来。太宗昭陵14君长像及高宗乾陵61蕃臣像即为例证。虽然大唐一度要将宿卫质子送还本国,并废止制度,但基于炫耀威望及获取情报等缘故,一直延续至唐末。据统计,先后共有23国派遣宿卫学生。著名于阗画家尉迟乙僧传入凹凸立体画技,称为“身若出壁”,铁线描及晕染法对后世影响颇大。本人即为“丹青奇妙”于太宗时,被荐送长安,并授予宿卫的。
唐、北齐墓室壁画《仪卫图》
在唐学习的除宿卫学生外,还有大量公费或自费而来的各国留学生们,主要在国子监中学习。太宗年间曾为此扩大了文教之门,增建了0间学舍,有0余留学生在此寄宿。除长安外,各地方州、县学也有很多留学生,特别以日本、新罗的遣唐使数目最多。
彼时,倭国(日本)正处于奈良-平安时代的社会变革时期。自太宗年间,舒明天皇派出首批遣唐使,余年间先后共派遣19次。倭国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均百人以上,甚至多至五百有余。大唐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直接催生了大化改新运动,并对其社会产生了全面且巨大的影响。
日本《东征传绘卷》局部
同时,朝鲜半岛的洗牌也让新罗频繁派出遣唐使,人数维持在-人之间,学费与生活费由新罗和唐分担。敬宗年间,新罗王奏请令太学生崔利贞等4人归国,再将金允夫等12人入唐编为宿卫学生。据史料载,仅文宗开成二年,在华新罗留学生就达人。
唐廷设置“宾贡科”,准许各国留学生参加科举。及第学子和汉人一样可入仕为官,称“登仙籍”,其中以倭国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大食人李彦升、新罗人崔致远最为著名。《太平广记》载:“唐自大中洎咸通,白敏中入相,次毕諴、曹确、罗劭,权使相,继升岩廊,宰相崔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据《唐史》记载,唐代先后有23位宰相是外族,占总数百分之十左右。
除文官外,唐廷同样拔擢有特殊才能的外国人为武将、使臣等。如突厥人阿史那社尔、波斯人阿罗撼和卑路斯、百济人黑齿常之、铁勒人契苾何力等。其中的佼佼者,位极人臣,许嫁公主、载入凌烟阁,陪葬帝陵。
不得不说,异族武将的影响力在玄宗时到达顶峰,执掌帝国军防之半数。可见,李唐皇室当真做到了用人不疑,几乎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概念。突厥人哥舒翰,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粟特人安禄山、突厥人史思明……安史之乱的舞台,交战双方主要将领几乎都为外国人。后世即有大唐兴于开放。但同时又衰于开放的言论。《十二》中这位右羽林卫大将军姓安,大概率是粟特或安国人。
宗教-僧侣
唐代的宗教政策在武宗会昌灭佛前,总体来说较为宽松。大概与太宗的宗教思想有关,他认为“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唐初本土道教被李唐皇室尊为国教并带头供奉。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远赴天竺求取佛经部,唐廷特建大雁塔保存。典籍的大量翻译以及僧人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佛教在唐代迎来空前发展,主要派别如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等相继创立。
唐莫高窟号窟壁画《观无量寿经变》
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宗教如“三夷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蕃教、东巴教也都在长安的包容态度之下,和平共存。但唐人会把从西域而来传教的修行者统称作胡(波斯)僧。
祆教又名拜火教,波斯萨珊王朝国教,主张善恶二元说,以火为善神崇拜。东晋时传入,长安分别于布政、醴泉、普宁、崇化、靖恭五坊建有祆祠,由萨宝掌管。另外洛阳、武威、敦煌等地亦有建设祆祠。《十二》中狼卫入怀远坊祆祠交割舆图,劫杀祭司被信众殴死。之后萨宝还上门靖安司讨要说法,被贺知章以祆教教义说和,并上缴教众名录协防。
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粟特文摩尼教徒书信局部
摩尼教又称明教,主张二宗三际。武周时,波斯人拂多诞持摩尼经典《二宗经》来朝传教。安史之乱后传入回纥成为国教。代宗准许在长安建摩尼教寺,赐额“大云光明寺”。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太宗诏准阿罗本在唐传教,于长安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景寺原称波斯寺,玄宗令改名大秦寺。唐代石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叙传教情况,还用叙利亚文和汉文对照镌刻72景僧姓名。另外提到一位波斯景僧伊斯,安史之乱中效力于郭子仪军中,被肃宗任命为节度副使并赐紫袈裟。代宗“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十二》中突厥狼卫右刹即冒景僧身份,引祸景寺被守捉郎屠戮。其后波斯执事伊斯为洗脱罪嫌,一路辅助张小敬追凶,尽心尽力。
唐德宗年间镌刻,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其他-贡人与奴隶
除了以上为各种目的主动来唐的外国人,还必须提到一些被迫而来的,即贡人和奴隶。先说贡人,即各国朝贡给唐皇室的异域男女,以驯(猎)师、乐舞伎人以及侏儒为主。《新唐书》记载:扶南国献两白头人,皆素首,肤理如脂,居山穴,四面峭绝,人莫得至。《朝野佥载》记载:瀛州进一妇人,身上“隐起浮图塔庙,诸佛形象”。另外倭国贡献长胡须的虾蛦人、道州进贡侏儒,以及贺延庆节而送来两位吐蕃女等。
唐韦贵妃墓壁画《进马图》周昉《蛮夷执贡图》
除官方朝贡而来的外国人,民间也不乏异族人口买卖。这其中又以昆仑奴、胡姬及新罗婢最为有名。《唐律》明确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王公贵族或富商豪绅出于猎奇,将其等同其他舶来的珍禽异兽般豢养于室,以此炫耀攀比,且死后绘于壁画或塑为陶俑陪葬。
唐人慧琳和尚在《一切经音义》中记载:“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行,能驯服猛兽犀象等。”即昆仑奴出身东南亚岛国,性温力大且擅长水性。唐人所著的《甘泽谣》一书中还记载了一位名叫摩诃的昆仑奴“善泅水而勇捷”,主人常投掷财物于深潭并使摩诃潜索,以此作乐。《十二》中长安地下城的头目葛老就是为贩至长安的昆仑奴。后来凭借过人的才智与胆魄说动主人为其脱了奴籍,变成了自由人。
唐人杜佑《通典》记载:“康国乐二人……双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此前提到的西市歌舞献艺的胡姬,除贡人舞伎外,大多为被贩卖的女奴。被唐人称为“菩萨蛮”的胡姬,尽管色艺双绝,引无数唐人追捧甚至一掷千金,但既无资产更无自由,境遇可谓悲苦。李贺就有诗写尽胡姬远离故土寄人篱下之情:“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十二》中女主角檀棋,即靖安司丞李泌的混血女婢。书中称其母为小勃律人。伊高鼻深目十分美艳,引得甘守诚垂涎,几次三番要赎买,后来还强迫作火上舞(张督尉打死你)。
《唐会要》记载:“应有海贼诱掠新罗良口,将到当管登、莱州界及缘海诸道,卖为奴婢者……伏乞特降明敕,起今已后,缘海诸道应有上件贼诱卖新罗良人等,一切禁断”。这里所说的“新罗良人”即后来唐人官宦家庭争抢的新罗婢。这些少女因柔顺娇美,而受到喜爱。尽管唐廷明令禁止贩卖人口(非奴籍),但沿海地方衙门“不守法度”,海贼诱骗掠夺新罗婢卖到登州、莱州及其他沿海一带之事不绝。《十二》书中,永王李璘出入随侍若干新罗婢,显见其性豪奢,用度靡费且不虑名声。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发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