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十大策略不可或缺,美 规模军演盯
2023/1/12 来源:不详秦安战略“美国工作组”核心成员张志坤撰写《中国的远洋运输线被盯上了,警惕“ 规模演习-”》一文后,引起朋友们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询问如何实施有效应对。为此,志坤老师 提出了十大策略,今天和大家分享。十个策略,包括“战略转型、统一战线、以陆制海、收复要点、远洋突击、长期规划、战略储备、民船训练、军事情报、应急避难”等,的确极为高明,值得上升到国家和军队的战略置顶选项思考,欢迎部队战友联系,共同探讨可行之法。
制裁与封锁历来是都是霸权打击对手的两大杀手锏,对中国也是这样,美国也在动用这两个大棒。现在,制裁这一手已被广泛使用起来,未来还将更多、更大,与此同时,封锁这一手也开始露出端倪,针对中国所进行的“ 规模演习-”就是明显的动向,此外还有美国军官、政客等相关的言论,种种迹象都说明,霸权准备在必要时对中国搞海上封锁这一手。
海上运输通道对中国至关重要,这是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大量进出口货物都要通过海上运输来进行,因而远洋运输不可避免地成为事关中国发展成败的战略要害之索。同时,海洋战场还将是中美战争的主战场,未来如果爆发中美之间大规模战争的话,战场不会在亚洲大陆,以今天中国的实力,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当年日本侵略者那样长驱直入,在广袤的中国国土上遂行陆上作战,即便在中国大陆周边几个半岛或岛屿上发生小范围的陆地战争,主要考验仍然是双方对海洋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在陆上的战争中争得有利地位,反之,就将增加巨大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海洋摆战场,这既是美国优势之所在,也必定属于美国扬长避短的对华战争的基本设计。在这里,和平时期美国要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牢牢行使掌控权,并将视中美关系的实际发展必要时扰乱或打散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美国则将全力以赴地进行破交作战,在遏制中国挺进海洋军事活动的同时,谋求掐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以此达成全面封锁中国之目的。
因此,对中国而言,必须做好有朝一日美国对中国海上封锁的准备,要对如何抗击霸权的这等行径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庙算。
显然,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战略工程,笔者这里只能杞人忧天地做愚者千虑。
,加快推动中国实现战略转型
战略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能过于依赖外贸,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一般不应超过贸易总量的20%,经济发展主要以内循环为主。但如今中国却不是这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急剧上升,近年来更攀升到50%以上。这等情形可谓有利有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利大于弊;从战略安全角度看,则弊大于利。一旦安全形势恶化,“弊”的一面即刻凸显出来,成为国家战略安全上可怕的软肋。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对海洋运输的依赖性就大,这是当今中国一个可能受制于人的明显安全短板。
这个安全的短板一时间难以扭转,但要力求改善其结构与方向。在方向上,推动由海向陆地转移,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陆上通道, 限度地以陆上经贸通道替代海洋通道;在结构上,推动关键性原材料来源从霸权控制下的国家转向非霸权控制国家,完善国内产业结构,把对外开放多元化,更多地对把资源与精力投放到第三世界国家。在方向与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解决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的过渡期,以期实现平稳着陆,最终和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建立内循环为主的自主型经济体系。战略上的自力更生、自主自立永远都是中国这样大国的战略底线。
第二,塑造以大陆同盟对抗海上联盟的总态势
笔者早在年前后就说过,中国面向未来的大战略应该是以大陆同盟抗击霸权的海上联盟,贯彻“东顶西进打南和北”的方略(见笔者《妥协与强硬——未来十年的挑战》等文章),今天仍然是这样。提出这样主张的原因,一是中国不能单打独斗,以单个对群殴,不要说中国本来就战略劣势,即便具有像美国那样具有优势实力,也不能以一国之力对群殴围攻,这是基本的战略常识,因而必须结成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在反对霸权压迫的共同目标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国家结成最广泛的战略同盟,其中首要的就是俄罗斯,其次还有朝鲜和伊朗等,共同构筑强大的大陆同盟,依托广袤的大陆后方同霸权周旋;二是以美国为首的海洋型新老帝国有三百多年的基业积累,全球海洋及海上运输线为他们所牢牢掌控,没有未来几百年的变迁变动,改变不了这样的状况,以为中国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海军舰队就可以抵消他们几百年积累起来的优势,太过天真化、理想化。发展崛起的中国要想从大陆型国家发展成为陆海兼备型战略大国,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需要相当大的战略变化。就目前而言,中国在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只能着眼于摆脱当年德国以及后来苏联所面临的海洋战略困境(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年文章《骑上惊涛逐骇浪》),打破以美国为首的海洋联盟的战略性封闭与封锁,为此必须塑造深远的大陆后方,将整个欧亚大陆的核心部分打造成为中俄两国可靠的战略依托,使自己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这样的总态势之下,中国才能做到在战略上一面受敌而不是四面被围,才能集中资源和力量投放到东南方向和大洋之上。
第三,强化以陆制海的手段能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海军仍然难以具备同美国海军争衡于全球的能力,能做到挺进大洋到太平洋深处争得立足之地,就已经非常理想了,不能给海军提出过高的任务要求。因此,未来中国抗击美国不能以海军对海军,这样做差不多等于拿鸡蛋去磕石头,将是非常糟糕的行为。未来中国海军在可能的中美大战中要很好地发挥作用,仍然需要以陆地为依托,要把“以海制海”同“以陆制海”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陆制海”就是运用陆地上的优势手段抗击美国的海上优势,比如基于陆地面向海洋的侦查和情报保障系统,地基远程导弹打击系统,也包括新型的空间系统等,这几个系统连同海上力量在内,共同构成强大的中近海作战体系,而海上力量则发挥其机动性作用,保证近海的控制权,保障中间海域的安全通道,使常规以及战略潜艇能够前出到更深远的位置,实施战略机动与袭击,从而释放出全部海上武装力量打击潜能。具体地说,中国应发挥自己的弹道导弹优势,一旦爆发中美战争,就毫不留情地打掉其围绕中国的 岛链上的军事基地,使之不能发挥作用。美国军方也看到这一点,现在他们也在发展和部署中短程弹道导弹,正谋求同中国来一场导弹对轰,但优势无可置疑地在中国一边,因为中国所依托的一大面,美国所依托的只是几个点,劣势难以弥补。
第四,收复和控制周边战略要点
从朝鲜半岛经台湾岛到中南半岛,期间有许多军事战略要点,这些点属于 岛链的前沿,如同匕首一样指向中国的心腹要害之处,中国沿海经济带完完全全在这些要点的攻击之下,这是很要命的事情。当年毛主席之所以要搞“大三线”建设,基本原因就在于此。人们应该不会忘记, 分子曾经疯狂叫嚣要袭击三峡、轰炸上海广州等城市,焉知这不是美国伙同他们共同策划的军事预案,朝鲜半岛上的美军力量又直指黄渤海、威胁京畿重地。这都是中美战争背景下难以容忍的事情。因此,中国海军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这类目标遂行攻势防御,必要时要相机收复或抢占夺取之。其中尤其是台湾岛,收复台湾,将把中国的国防安全防线向外推出上千公里,反之,则是被人家插入内地上千公里,整个东南沿海的港口码头、军事基地都有被炸被毁的危险。所以,届时中国必须在近海遂行进攻作战,进行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贯彻攻势防御的战略原则,确保内海和沿海安全。
第五,系统安排远洋破交作战
如果敌人针对中国的远洋运输下手,届时中国必须坚决还之以足够的颜色,即以中国的破交作战抗击敌人对我海洋封锁及运输线的打击。当然,鉴于地理因素以及既有的军事态势,中国开展远洋破交作战有许多不利条件,但即便如此,中国仍然可以在一些海域大有作为,比如日本周边、菲律宾海,澳大利亚周边以及北印度洋等地,关键是和平时期战场建设与技术积累要足够和到位,而不能临急抱佛脚。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安排设计,包括潜艇游猎、攻势布雷、预置设备设施等,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大量使用海上袭击舰,广泛运用现代空间打击力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大胆进行各种手段方式的创新,特别是平时要多多练习,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笔者相信中国海军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第六,完善海上力量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是要自己争得对全球海洋的安全享有与合法使用权力,而不能指望任何他人的让渡和赠予,要达成这一目标,不经过一场空前规模的海上战争根本不可能。有朝一日霸权对中国发动海上封锁作战,其直接目的就是剥夺中国的海洋使用权,他们要通过剥夺中国的海洋使用权进而剥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权力。这就意味,中国不能也无法止步在抗击海上封锁这个层面上。抗击霸权的海上封锁只是 步,在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之后,还要进一步挺进大洋深处,加强对大洋的控制,这个目标更加任重而道远。为此,海上武装力量建设就必须立足长远目标,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制订和完善中长期发展计划,并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落实。
第七,加大战略储备力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装备制造与经济建设没有能源原材料不行,有些原材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有些则十分珍稀。中国尽管地大物博,但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短板,有些是明显不足,比如原油、铀矿等,有些则干脆没有,需要外来进口。这些短板在平时可能问题不大,战时就得 要活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尽量保障外来供应,海路不行靠陆路;二是和平时期加大战略储备力度,以备应急与万一。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广积粮”。搞这种现代化条件下的广积粮,只能靠国家力量,靠全体人民的支持与觉悟,宁肯勒紧裤腰带,也要确保无虞。
第八,加强对海上民用船只的武装训练
现代海上战争依然是人民战争,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民用船舶从来都是海上后备力量。在霸权对我进行海上封锁的条件下,中国所有民用船只都应把武装潜力发挥出来。这需要在和平时期就进行严格到位的训练,让从事海上作业的平民都具备基本军事素养与斗争精神,这样在战争到来时才能将损失减少到 程度,才能应对严酷的战争环境。
第九,建立可靠的全球军事情报网
眼下美国这场“ 规模演习-”军事演习表明,霸权对我进行海上封锁势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他们拥有可靠有效的全球情报网络,而这又是中国的一个短板,尤其是大西洋和地球南北高纬度地区更加如此。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既要充分开发建立现代技术手段,但也离不开原始的人力支持。对大多数中小和偏远岛礁而言,具体的海洋情报依然离不开具体的人,这就需要早布、早安排、早准备了。要在平时就把情报网络建立完善起来,战时才能管用顶用;也要有一大批训练有素并对祖国忠心耿耿的人员充实其中,对此不必讳言,也不必羞羞答答。须知,敌对势力对中国历来也都这样干,中国完全可以照此办理。
第十,要建立应急备难所
中国庞大的海外资产及相关的利益积累必将因为霸权敌人的海洋封锁而遭受惨重的损失,这实在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所要争取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应对的办法之一,是要发展和选择一些对我友好同情、战时可以保持中立的国家与地区,以此作为我们的应急备难所,安置海外人员和资产,包括民用船只紧急靠泊, 限度地实现应急自保与自救。
上述种种,概都属于具体的应对之策。从根本上说,在大战略层面,中国必须谋求破解两大难题:一是破解陆上国家濒临封闭海洋环境的战略难题。这样的难题当年德国与前苏联都曾遭遇,也都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特别是德国,从纯粹军事角度看,如果德国同时拥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陆军和 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军,则 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结果可能就要面目全非了,可惜这只是“如果”而已;二是找到围魏救赵的办法与途径。一旦中美之间发生海上战争,中国绝不能就事论事,被霸权牵制在海洋上,而必须拓展和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间接路线战略,主动出击,攻敌所必救,打开新局面,以此夺取战略主动权。这其中朝鲜半岛以及南亚次大陆都是可选方向,另外,如果中俄两国能够站在一个战壕里共同作战、俄罗斯能策应中国在中东欧发起军事行动的话,则是一记十分凌厉的杀招,这将使霸权面临陆海两面和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状况。但目前看来,这样的设想还十分缥缈,而霸权的海上封锁则隐约可见,这就是危机与挑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