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类环境历史的深刻变革城市与自然资源
2023/1/10 来源:不详引言
在临近20世纪末的时候,保护区的观念也被应用于海洋。海洋保护区的概念形成于年,但直到生物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小规模实验的时候,它才逐渐被人忆起。这些实验表明,在几乎所有禁止捕鱼的海洋保护区,退化的生态系统或许可以得到再生。
因为没有迹象表明商业捕鱼得到的监管足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所以生物学家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开始推动大型保护区建设。截至21世纪初,这样的保护区已有许多。此外,有些政府还创建了一些巨型保护区,它们包括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大块区域,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和夏威夷群岛,以及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周边的巨大区域。科学鼓舞了创建海洋鱼类保护区的行动,还促进了关于保护鲸的辩论。
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的海洋或许在近代商业捕鲸行为出现以前要富饶得多。因为它妨碍了捕鲸管理,所以这不仅仅是学术活动。例如,国际捕鲸委员会在年爆发了一场争论,涉及解除年捕鲸禁令的计划。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模型表明,鲸的数量已经出现了足够的反弹,可以恢复捕猎。长期从事捕鲸的一些国家——日本、冰岛和挪威支持该模型。
批评者则指出,基于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历史上鲸的数量或许远远高于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模型所显示的数量,这意味着鲸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而并不足以恢复捕猎。在极短的时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一项全球标准,以对生物多样性减少越来越多的相关证据做出回应。尽管有实实在在的保护成就,年以来的人类活动还是大大强化了全世界生物体面临威胁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人类让世界越来越整齐。我们已经挑选了一小部分我们喜欢的植物和动物,让它们生长在受到人工管理的和得到简化的景观当中;我们还在不知不觉之中,挑选了其他一小部分物种,让它们很好地适应这些地形。借由如此作为,我们便大大降低了其他植物、鸟类、哺乳动物、昆虫和两栖动物的数量或者将它们灭绝,而就在不久之前,它们还在这些土地之中或之上生活着。
就这一点而言,伦理问题同以往是大体一致的:我们是否满足于一个包含了数十亿计的人类、牛、鸡和猪,但却只有几千只——抑或是一只也没有——老虎、犀牛、北极熊的世界?相比20世纪,21世纪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压力。至少对于一些人而言的日益富足,再加上30亿~50亿增加的人口,将会威胁到世界上的森林、湿地、海洋、河流和草原。但很有可能的是,气候变化会让21世纪与众不同。
科学家担心,即使最轻微的温度上升也将对所有种类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有些科学家已经估算出,2°C的温度上升可能会将这个世界上1/5~1/3的物种送入灭绝的境地。应该注意的是,这样的研究通常是乐观地假定物种将拥有完美的“疏散能力”,意即它们拥有撤退到邻近的较为凉爽的环境中去的能力。但是,完美的疏散通常可能出现。
现在有如此之多的人类控制下的景观——农场、道路、围栏、城市、大坝、水库等——以至于许多试图逃离暖化气候的物种将不再有能力做出任何迁徙的选择。21世纪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者拥有适合于他们的工作。我们生活在一座城市星球之上。年,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学家宣布,有超过50%的人正生活在城市当中。这象征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革。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当今世界上,拥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个,拥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74个,拥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12个。如果将附属地区人口计入总数的话,东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的人口超过了万。我们至今尚未知晓,如此之多的城市和如此之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在整体上会带来何种影响。已知的是,城市总是依赖其自然环境,也在塑造其自然环境。
集中在城市里的人口达到了远高于直接环境所能承载的程度。因为城市无法独立于周围环境而存在,它们需要接近位于自身边界之外的自然资源和废水池。自然资源的输入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物质的范围从食物、清洁水源、矿石和基本的建筑材料,到大量的制成品。能源包含在运进城市的原材料之中,包含在可能流经城市的、借助磨坊或涡轮捕获的水流之中,或是在通过电线从城市边界以外输送过来的电力之中。
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进入城市的原材料中蕴含的能量表现形式为木材和煤炭,以及人类和动物所需的食物。在工业革命以后,城市需要更多的能量,最初是为了工厂,是为了技术革新,从那时起,技术革新就变得和都市生活密不可分了。化石燃料提供了大量的此类能源。19世纪期间,煤炭在迅速工业化的欧洲和北美的城市使用的能源类型中占据主要地位。
只是在很久之后,石油对城市而言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源,这一趋势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部分城市,继而在“二战”后扩展到全球。在20世纪,核电站和水力发电厂也开始为城市提供电力。城市的物质消费和能源消耗产生废弃物。工厂把矿石加工成理想的金属,它们也产出矿渣、矿泥和废水。在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上,城市居民从输入城市的食品中受益,但也产生了排泄物,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卫生问题。城市出于生产的目的利用能源,这种利用则产生了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
所有这些废弃物总得有个归宿。于是,有些废弃物被存放在城市的边界内,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尽管觉得讨厌,还是不得不忍耐。在一些出现了水污染物和大气毒物的情况下,居民则要被迫忍受潜在的致命后果。但是,对于大部分城市废弃物而言,城市需要在它们的边界之外找到污水池。许多城市坐落在河边,它们把河流当成了排污场所。在沿海城市中,海洋通常得到同样的待遇。
废弃物也能进入城市周边的土壤中。最终,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废物,我们称之为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和壁炉中燃烧诸如木材、煤炭、煤油和粪土之类的燃料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出现,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城市,这仍是一个主要问题。本地的空气污染物包括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煤炭产生的烟尘和煤烟,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地面臭氧。
在风的作用下,城市大气污染物也可能成为区域问题。酸雨和远方土壤中沉积的有毒物质,是区域范围污染的两大例证。截至20世纪下半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氯氟烃和温室气体的城市,也成了全球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城市是动态的实体,以一位环境史学家的话来说,它是“不断变化的系统”,其成长和收缩取决于诸多因素。城市的人类居民和动物居民同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一样,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扩展了城市对边界以外的资源和污水池的需求,而资源和污水池也能随着条件的变化收缩和扩张。在这样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为了保护和维持对于重要资源的获取,城市已经奋斗了数千年之久。例如,中世纪的纽伦堡对附近的森林实施市政控制,并且为了保证城市的燃料供给,会有组织地把竞争对手赶出去。城市了自然。它们妨碍了自然水循环。人行道阻碍水渗入大地,导致更多的水进入河道与下水道。
人们汲取井水,耗尽了含水层。人们开凿运河,改变了河水的流速与流量。最重要的是,城市中的大量污染物被倾倒入附近的水道。因此,城市附近的溪流、河流和沿海水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退化,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富营养化等。较之于对水质的影响而言,城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要相对简单一些:它们污染了空气,还让大气轻微地变暖。城市也改变了土地用途和土壤性质。
结语
为了供养城市的发展,人们用农田取代了森林和草原,而前者是一种简单化的、管控下的和更单一化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城市对金属和化石燃料的需求,人们开掘矿山,这经常破坏周边环境,对其造成污染并留下尾矿。城市发展也创造了“边际”,对野生生物的生境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