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还能继续锚定东亚吗澎湃在线

2023/1/14 来源:不详

                            

年6月12—25日,俄塔斯社报道美军和印度尼西亚军方在马六甲海峡周边海域,开展了代号为“西方竞争—21”的联合演习。演习的背景是美军与亚太某大国发生冲突,马六甲海峡告急,美军为了掐断海上航线,紧急飞抵印尼,掌控了马六甲海峡这一关键通道。这次演习意在测试美国空军从日韩军事基地至马六甲海峡的千里奔袭能力。演习中,美空军在周边空域对模拟的敌方空中和水面目标进行攻击,并迅速取得了胜利。除空军的演练外,美海军还计划在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寻找新的基地,建设舰队控制该海峡及印度洋海域。[[1]]

马六甲海峡(MalaccaStrait)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一条狭长的海上战略通道,[[2]]曾被誉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周边的各国进行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亦被美国列为其力图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航道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凝聚了世界大国和区域强国的航运、经济、安全及战略利益的重要海峡,却在冷战结束后,逐渐建立起一系列以海峡沿岸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中小国家作为主导,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过境通行原则和海峡沿岸国与使用国的责任分摊原则作为背书,并得到美国、中国、日本等域外使用大国的认可和支持的海峡航运安全治理机制。海峡自二战后再无武装冲突或大规模战争,几乎未发生过苏伊士运河的断航情况,也未出现过霍尔木兹海峡的传统安全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锚定东亚、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作用。

那么,马六甲海峡是如何锚定东亚的?在南海问题亟待解决、“印太战略”渐趋成型的新形势下,这种相对稳定的航运安全治理态势还能延续吗?

一、东亚之锚:二战后海峡安全治理模式的独特性

锚(anchor),一般指船锚,是一种铁制的停船器具,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3]]尤其是当船只在航行过程中遇到大风浪难以靠岸停泊时,其安全就几乎完全依靠锚。锚定,字面意思是指用锚这种停船器具将船稳定住,同时作为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个专有名词,锚定亦指过去或当下的某一信息将影响人们的信念及对未来的估计。本文采用锚及锚定作为停船器具的含义,将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马六甲海峡各利益相关方围绕航运安全议题建立起的一系列机制比作东亚之锚,意在取锚能在风浪中保障船舶安全与稳定的象征意义,描述马六甲海峡自冷战之后形成的地区安全治理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不断震荡的东亚地区各国间的安全关系,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历史上,马六甲海峡曾被室利佛逝和马六甲王朝等区域性强国独立管理,亦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国轮番殖民。海峡治理主体的不断变化,成为观察世界权力兴衰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过去以海洋强国独霸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海峡治理规律。二战结束后,海峡沿岸三国纷纷独立建国,开始谋求对海峡的主权和管辖权。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又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域内外大、中、小国家原有的传统安全矛盾,海峡施行过境通行制度,落实沿岸国与使用国在海峡治理中的责任分摊原则,逐渐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地区安全治理样态,尤其是沿岸中小国家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冷战的结束使美苏在马六甲海峡长期维系的巡航治理模式宣告结束,随着海盗和武装劫船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凸显,尤其是在“”事件后美日等国介入地区安全治理事务意愿增强的背景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马六甲海峡沿岸国,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地区安全治理机制。这些机制以沿岸的中小国家为主要推动方,以美国、中国、日本等海峡使用大国为一部分机制的参与方,促进了权力的动态平衡和航运环境的相对稳定。

具体而言,海峡沿岸三国在二战后开始作为行为主体对海峡进行共同治理,过去由单一国家行为体作为治理主体的规律被打断,多元多样的主体样态开始显现。同时,海洋大国在治理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被削弱,沿岸中小国家的中心地位被认可。再次,大国竞争的传统安全治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