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直面大洋下的地球访中巴首次北
2024/10/16 来源:不详新华社“实验3”号2月3日电专访:“直面大洋下的地球”——访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首席科学家林间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岑志连 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林间的带领下,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航次于3日圆满结束。来自中国10多个科研院所以及巴基斯坦国家海洋研究所等巴方院所共70多名队员,乘坐“实验3”号科考船于2017年12月30日从广州起航,在北印度洋实施了海底地震实验,采集了海洋物理、生物以及地质数据和样品,并通过“海上直播”进行科普,向公众展示了神秘美丽的莫克兰海沟。 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海洋地球物理与地震学家,林间曾担任国际大洋钻探“决心”号、“大洋一号”等多艘中外科考船上的首席科学家,还担任过国际大洋中脊地球与生命科学研究计划主席。此次担任中科院南海所“实验3”号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首席科学家,是他的科考生涯中第20次出海。 “海洋不仅是一片充满奥秘的蓝色水体,更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全球90%以上的大地震、75%火山以及所有大海啸,都起源于深海。因此,我们必须直面大洋下的地球,”林间说,“只有带着科学目标到海上进行前瞻性观察与实验,感受它的体温,领略它的脾气,才最有可能窥探到海洋及海底下地球的奥秘。” 也许因为从小在东南沿海福州长大,林间说自己出生时就带有“海洋基因”。第一次接触到彩色海底地形图时,就对雄奇壮阔的海底大洋中脊山脉、海底高原、海沟深渊等一见倾心。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正值少年的林间参加了学校的“地震小组”,从此未曾停止过对地震的研究。 林间长期致力于地球海洋板块的构造学与动力学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地球物理研究》等著名学术刊物上,是国际地震学领域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范围覆盖了全球深海大洋:从大西洋、印度洋到太平洋,从加勒比海、爱琴海到南海……他还研究中国、美国、日本、智利等地区的特大地震,探索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地震的共性,共同奠定了库伦应力触发地震的理论。 林间数次造访印度洋。2000年,他与合作者在全球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型的“非岩浆”海底扩张模式。2005年到2007年间,林间担任中国“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考察航段共同首席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西南印度洋中脊上的活动热液喷口——龙旂喷口。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最深海沟。近年来,林间主持中科院“马里亚纳海沟计划”,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了高精度地震实验。半年内,他的团队成功监测到海沟7000多个大小地震,对研究“超高角度”海洋板块俯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莫克兰海沟是全球最浅海沟,也是地震与海啸多发地区。林间认为,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是一个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地质和气候的大系统。莫克兰海域和南海就相当于喜马拉雅系统的“左膀”和“右臂”。莫克兰发生的俯冲作用与地震,与喜马拉雅系统“唇齿相依”。 “莫克兰海沟是地球上‘超低角度’俯冲的范例,与马里亚纳海沟正好成为全球俯冲系统中的‘一低一高’两大极端。此次中巴首次联合考察成功地在北印度洋莫克兰获取了高精度海底地震数据以及珍贵的深海样品,意义重大。”林间说,每次在重要海区的科学考察都是向着探索大洋下地球、破解地震之谜迈出的重要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