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洪水简史大江大河4000年最爱历史
2025/7/5 来源:不详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http://www.csjkc.com/m/今年6月以来,全国共计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占全部超警河流的92%,洪水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四川、重庆、贵州,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以及南方的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中国是一个频繁发生洪灾的国家,实际上,从大禹治水开始,一部中华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洪水不断做斗争的历史:以黄河为例,年以来仅仅有记录的水灾就达多次,重要改道达26次之多;另外长江流域多年来,仅仅有记录的水灾就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印度恒河流域、中国长江流域、越南湄公河流域,是当今全球洪水泛滥风险最高的地区,以中国来说,中国境内洪水频繁,主要是受到气候、地貌、水系特征等三个因素影响。▲中国洪水集中区域以气候来说,中国每年的降雨与洪水,主要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这两股暖湿气流每年都分别进入中国,使得中国从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到东部沿海的广东、广地、浙江再到江南、江淮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都容易遭遇洪涝灾害。▲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是导致中国洪水的重要气候因素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的分析,今年长江流域遭遇洪灾,主要就与今年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爆发偏早,另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又异常偏暖有关,这两股暖湿气流加速进入长江中下游后,又与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流域长期交锋,以致今年进入梅雨季节明显偏强、降雨明显偏多。▲洪水满溢南方城市洪水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战胜气候和洪水,就成为古代多个政权兴衰成败的关键,这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通过在成都平原与关中平原分别制服洪水,为其消灭六国、建立大秦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年),秦惠文王派遣大将司马错等人,从关中地区南下,分别消灭了巴国和蜀国,从而具有了今天的四川和重庆等巴山蜀水地区,当时,司马错认为,秦国兼并巴蜀地区,不仅可以扩充国土面积,拥有巴蜀地区的人口和财赋,从而使弱小的秦国富国强兵,而且从巴蜀地区顺江东下,还可以进攻楚国:“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但是,古四川地区的成都平原经常洪水泛滥,为了驯服洪水,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根据,在驯服四川近六十年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年),秦国派出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最终李冰通过修建都江堰,成功制服了岷江,将岷江控制分流,将成都平原从以前的洪涝高发,治理成一个水旱从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设立后,秦国通过制服岷江壮大了国力实际上,秦国能从蜗居西北狭隘的土地,频频出关最终消灭六国,跟治理洪水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李冰成功驯服成都平原的洪水之后大约十年公元前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的执政元年,韩国由于担心秦国频繁出兵,为了消耗秦国国力,于是派出水利专家郑国作为间谍出使秦国,并游说秦国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修建长达余里的超级水利工程。从秦国所处的核心关中地区来分析,关中地区由于处在秦岭的背风坡,因此降水没有秦岭的迎风坡汉水流域那么多,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局,关中地区平时缺水,但在雨季,泾水等河流却又四处泛滥,使得关中地区的土地难以耕种,而引水进入关中地区,在后世被称为“郑国渠”的水利工程,使得在先秦时期难以控制的泾水,最终成为灌溉、造福整个关中平原的福音,郑国渠开工多年后,郑国作为间谍的身份被揭发,当时,秦王嬴政大怒想要斩杀郑国,但郑国却说,“始臣为间(谍),然渠成亦秦(国)之利也。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嬴政理智认识到郑国所说言之有理,于是继续让郑国主持水利工程,郑国渠建成后,通过引入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使得整个关中平原土地肥力大大增加,此后,原本土地贫瘠、农业艰难的关中平原,在成都平原之后,迅速崛起成为先秦时期的又一个天府之国,《史记》、《汉书》对此评价说:“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于是,通过营建水利工程、控制洪水,秦国最终倚赖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的肥沃富饶,并以之为经济基础,相继消灭六国,最终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自古以来,很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