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布海啸预警,局部海域浪高已增至60
2025/7/20 来源:不详日本当地时间9日6时40分,日本气象厅对外发布海啸预警,预警区域为伊豆群岛及小笠原群岛,提醒当地民众尽快远离海岸。同期,日本有关部门观测到伊豆群岛八丈岛的海浪高度已升至60厘米。而预测的海啸高度在未来或许会达到最高1米左右。
虽然海浪的高度不算太大,但是根据报道,目前,八丈岛地区报告有渔船被冲走或倾覆,为了安全考虑,东京湾渡轮暂时也已实施停航措施。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相关信息,之所以会发布海啸预警,原因在于当地时间9日清晨5点25分左右,日本伊豆群岛无人岛的鸟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但是具体震级目前还未公布。鉴于该区域近期地震活动频繁,因此日本气象厅现已将海啸预警的范围,扩大到日本高知县及千叶县沿海地区。
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从成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可导致海啸的产生。
一、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当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二、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三、火山爆发也可能引发海啸。当岩浆和火山气体溢出到海洋中时,会压缩海水,导致水体上升,形成海啸波。
四、人类活动,如核爆炸、油井事故等,也可能引发海啸。虽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仍可能引发大规模水体移动。
除了上述原因外,海底滑坡也可能会引发海啸。但总的来说,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
海啸的破坏力当海水因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平面变化而产生强烈的起伏时,就可能形成破坏性的海啸。
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海啸发生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日本海啸发生频率非常高从成因上看,日本海啸之所以发生频率高,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全球地震最频繁、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地震活动频繁,往往导致海底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海啸。
二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涉及有许多火山和岛屿,部分火山喷发或岛屿滑坡也可能引起海啸。
三是日本沿海是一个长达3万公里的复杂岩浆构造体系,由于塌陷断层、崖壁以及裂隙两边的水流速度不同,在潮汐涌进和退去时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水流冲击波,从而产生所谓的“石卵”现象,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引起海啸。
近年来,日本发生了多次破坏性海啸。其中,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一场震级达到9.1的大地震,也就是引发福岛核事故的那场大地震,此次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这场海啸摧毁了日本仙台机场,海水涌入机场,停机坪很快就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没,海水甚至裹挟着船只砸向停机坪里的汽车,曾经机场漂浮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成为一片汪洋。
这场海啸也造成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其对太平洋乃至整个世界的环境影响,在未来很多年之内都将抹之不去。
#日本发布海啸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