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冷战往事,从历史风云中得到的启
2023/2/22 来源:不详年12月25日圣诞节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中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天苏联退出历史舞台,冷战结束。
时隔三十年关于苏联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人们好奇为什么一个如此强大的超级大国会兵不血刃的解体?
时间要回到60年代末到70年代,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他推行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开始有限地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交策略,开始缓和与北约的关系,加强经济往来进军第三世界,建立一个反美的集团。
此一时期的美苏争霸,是美国处于守势,苏联是攻势,整个七十年代苏联的整体国力是强于美国的。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受越战的影响,军费消耗增加,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增加。
加上70年代中东地区战争等因素引发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传导到资本主义国家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为了扭转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不得不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做出调整,特别是尼克松访华缓和和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
争取中国也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环境下,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很不好,特别是中苏边境苏联陈兵百万的情况下,中美关系正常化,力量对比的天平向美国一方发生倾斜。
但是,尽管苏联勃列日涅夫的经济发展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原有经济模式或叫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第一、也是过于侧重军工、重工业。大力发展核武器规模,建设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经济改革的成效全部被军队占有。同一时期美国在越战中注意到科技压制的重要性,开始发展军事科技,而不是数量,两国科技水平的差距也就此拉开。
第二、不尊重盟友,勃列日涅夫在此期间大量展开代理人战争,战争结束后又试图将其“收编”,用来当作自己的卫星国,还经常指手画脚这让他建立的所有盟友关系相当不牢靠,所形成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第三、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思想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领导人实行终身制,勃列日涅夫时期很多国家领导人或者地方的州领导人年龄都普遍偏大,被其他国家媒体称为“老人政治”。
由此引发的领导人身边的近亲属官僚腐败问题突出。第四、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期,苏联领导层竭力回避改革,经济改革措施大多半途而废,致使经济发展迟滞,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战略均衡的态势逐渐被打破,并且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而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美国的一半多,这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下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粮食不如进口粮食便宜,农产品的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
加上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苏联大量出口石油,挣到了许多外汇,但是80年代开始,美国强势要求沙特增加石油产量,石油价格下降,对苏联经济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试图控制阿富汗,南下印度洋获得出海口,拿下阿富汗后可以向西影响中东,西方国家对石油依赖程度非常高,而且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在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非常弱小,中东国家有许多明偏向于苏联阵营,然后从中东过来对欧洲形成包围之势,这就是苏联70年代搞的所谓南下战略,但是第一步在阿富汗战争上面苏联就失败了,反而阿富汗战争又是拖垮苏联经济的原因之一。
到80年代开始,随着石油价格下跌引发了苏联经济一系列问题。加上和美国继续搞军备竞赛,美国总统里根搞出所谓“星球大战计划”,战略忽悠苏联参加。80年代的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搞,出口经济,当时美苏争霸,美国经济也受影响国内通货膨胀也很严重,中国生产的廉价生活用品进入美国平抑了很多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后期苏联80年代开始由于之前“老人政治”的原因,苏联领导人上台年龄都比较大,一连几任上台没两年就去世了,对苏联政局影响非常的大,最后选上任一位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但是戈尔巴乔夫接手的苏联已经是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改革,触动旧有官僚集团利益货币改革失败,社会丧失民心,经济崩溃,最后解体。冷战结束。苏联的建立和他尝试的社会主义社会模式,也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尝试,对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一样都很大借鉴意义。所以看到苏联的历史进程,不得不佩服我们伟人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高瞻远瞩。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