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记者手记劈波斩浪壮心不已的海上
2023/3/27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0804/4671427.html
新华社“实验3”号1月1日电记者手记:劈波斩浪壮心不已的“海上老兵”——“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印象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2018年元旦,浩瀚南海,波涛汹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白色的“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劈波斩浪、日夜兼程,奔赴北印度洋执行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联合科学考察任务。 这是记者第一次登上“实验3”号科考船。38岁船龄的“实验3”号已进入暮年,与它同龄的一艘“姊妹船”早已退役告别大海,而它依然是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中的主力队员,活跃在中国海洋考察一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船上,昼夜听着“实验3”号机器发出有节奏的轰鸣,仿佛一颗强大的心脏有节律地跳动,不禁令人想起曹操豪迈的诗句。 1980年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实验3”号,船上生活设施的确老得跟不上时代。没有独立卫生设备的住舱、狭小机舱集控室的斑驳桌面、驾驶台上的手摇电话机、早已淘汰的喊话喇叭等,仿佛是这艘老船饱经风霜留下的一道道“皱纹”。 然而,在使用功能上,“实验3”号丝毫不比年轻的“90后”“00后”“10后”同行们差。这些年,它的设备不断与时俱进,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更新了一代又一代,陆续增补了各类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还使用了最新的“E海通”技术。船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考察队员可在海上与陆地 2015年,“实验3”号还新装了艏侧推系统,更新了发电机与配电板系统,这好比给老船换上了一双强劲有力的“腿”,操纵更加灵活、稳健,跑得更快了。 38年来,“实验3”号一直没有变的是“心脏”——主机系统。两台功率均为3750千瓦的主机不断为船舶运行提供着澎湃动力。走进“实验3”号机舱,高大的主机周围,五颜六色的管路纵横交错。绿色的海水管路、灰色的淡水管路、银色的蒸汽管路、棕色的燃油管路、黄色的滑油管路、红色的消防管路、黑色的污水管路等,犹如人体内的血管一样复杂。 据轮机长郭如平介绍,在航行中,轮机部制定了详细的值班巡检路线图,对各种机器设备定时巡检看护。返航后,船舶还要进行航修、自修、年检等各类检查维修。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保养,使“实验3”号一直拥有一颗强劲有力的“心”。 38年来,“实验3”号为国家海洋科考服务之“心”也没有变。自投入使用以来,它深耕我国南海,足迹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曾进行过沉积污染、环境腐蚀、石油勘探、洋流分布、海洋水文、地质、环境、生态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 截至目前,“实验3”号共执行了141个海洋科学考察航次,安全作业3216天,安全航行逾38万海里。作为一位“海上老兵”,它还多次出色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专项调查中的相关任务,以及国家基金委开放航次、中科院开放航次等国家重大海洋科考任务,在中国海洋科考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8年前,“实验3”号还在上海建造的时候,曹勇就已经到船上工作。从全船最年轻的报务员,到如今全船年纪最大的政委,他在这艘船上的时间比在家里的还多。每次科考队开会,老政委总会张罗着给大家倒茶续杯,就像招待自家的客人一样,热情而自然。 “多年众志汇豪情,科学双轮竞建成。怒发心潮高百丈,海洋健儿奋远征!”这是1981年中科院南海所一位老领导为“实验2”号和“实验3”号建成志喜所题的诗。这首诗一直悬挂在“实验3”号会议室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上船的海洋人。 为做好科技为新丝路建设服务的这篇大文章,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年初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实验3”号此次奔赴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就是接巴基斯坦科学家上船,一起到北印度洋莫克兰海沟开展海洋综合调查。 “我们赶上了国家海洋科技大发展的好时代。‘实验3’号船龄虽老,但老当益壮、老而弥坚。服务海洋科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在海上。”“实验3”号现任船长路正兵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