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只塑料袋领航鲸幼崽误食死亡解剖画面

2023/6/11 来源:不详

综合外媒2日报道,在泰国南部沿海,一只幼年的领航鲸(Pilotwhale)日前因吞下80个塑料袋后死亡。

泰国海洋与沿海资源部2日在社交网站脸书发文称,这只雄性的领航鲸幼崽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的一条运河中被发现时,已经快要断气,成为海洋生物误食塑胶垃圾夺命的最新案例。

贴文称,兽医团队试图帮助它稳定病情,但这头鲸鱼最终仍在1日下午死亡。

图自社交媒体推特

泰国国家海洋与沿海资源部还说,解剖后发现,这头鲸鱼胃里有重达8公斤的80个塑胶袋,场面令人震惊。

图自社交媒体

这头领航鲸5月28日被人发现,照片显示,有一群人用浮筒让它保持漂浮,还有人用伞帮它遮挡灼热阳光。

图自泰国媒体

官方称,在救援期间,这头鲸鱼死前曾吐出5个塑胶袋。

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University)海洋生物学家ThonThamrongnawasawat指出,塑胶袋使这头鲸鱼无法吃进任何有营养的食物。

“如果你胃里有80个塑料袋,你也会死。”他透露,每年最少有头海洋生物,包括领航鲸、海龟和海豚等,在泰国水域因为吞下塑胶垃圾死亡:“这是个大问题,我们用太多塑料制品。”

领航鲸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热带、温带海域。领航鲸头与躯干部的界限不明显,这让它们的头显得很大,因此又名“巨头鲸”。

据悉,泰国是全球使用最多塑料袋的国家之一,当局近日表示,考虑征税改善情况。

就全球而言,则每年有八百万吨塑料排入海洋,进入野生动物食物链。

相关阅读:

海洋塑料垃圾:迟到的宣战和未知的风险

(本文首发于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海洋塑料垃圾:迟到的宣战和未知的风险》)

一只信天翁宝宝死了,因为吃下了塑料牙刷——鸟爸鸟妈飞行上千公里觅来的“食物”。

这个镜头来自英国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距南极点千米的南乔治亚岛是企鹅和象海豹的繁殖地,也是信天翁钟爱的筑巢地。镜头中,英国南极考察队队员摊开一堆收集的鸟类呕吐物,除了牙刷,还有保鲜袋、米饭包装袋……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美国摄影师ChrisJordan的镜头里,死去的信天翁倒在地上,胃里残存着瓶盖、打火机、玩具、气球……这幅照片被广泛引用并出现在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上,从外卖餐盒到洗面奶里的塑料微珠,网红帖背后都指向了众矢之的——海洋塑料垃圾。

恐慌也随之而来:“塑料最终会吃回人的肚子吗?”

年4月19日,英国政府决定禁止塑料吸管、棉签和饮料搅拌棒。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准备升级“禁塑令”。

海纳百川,亦纳百污,塑料占到海洋垃圾的七成。中国发起了“洋垃圾”禁令,但漂泊的海洋塑料并不受国界阻挡。微塑料的危害也许未如朋友圈流传的那么严重,诸多未知也依然待解。

向棉签和吸管宣战

除了死去的信天翁,另一组图片也被广泛传播:科研人员花了将近十分钟,从一只太平洋丽龟的鼻孔中取出一根皱巴巴的塑料吸管,痛苦的海龟鲜血横流。

英国对塑料垃圾宣战正是从棉签、吸管等细长的塑料开始。年5月,民间机构Fidra组织发起了“棉签项目”,以推动政府出台限制塑料的法令,企业寻求可替代产品。项目获得了英国海洋保护协会、苏格兰野生动物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

棉签项目高级项目经理ClareCavers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些棉签从厕所中冲刷出来,因为很小又能漂浮,通过污水处理厂,最终到达海洋。”之所以从棉签等入手,ClareCavers说,政府发现这些小而普遍的个人用品更容易找到替代材料,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

海洋保育协会曾估计,光是在英国,每年有85亿根一次性塑胶吸管被丢弃,每百米海滩平均就有27个塑料棉签冲上岸,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每年可以填满伦敦地标性建筑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一千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官员刘怡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海洋垃圾中20%是渔业或者轮船泄漏,80%则是来自陆地,来自陆地的海洋垃圾中又有60%到90%是塑料垃圾。

在海洋垃圾的阵营中,比棉签大的塑料袋、渔具等,会缠绕住海洋生物。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十万头鲸、海豚、海豹和海龟陷入“幽灵渔具”——被遗弃在海洋中的渔网、渔线等。

小的垃圾碎片等则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有研究称,可能是因为塑料碎片上吸附的海藻腐烂后,生成的二甲基硫醚气体闻起来像臭鸡蛋味道——这也是鱼类和鸟类理想食物散发的气味。

更小的则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微塑料。室内实验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对其造成物理危害,例如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产生伪饱腹感、消耗生物储存能量等。此外,微塑料可能还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复合化学污染,例如塑料中的有毒单体、从周围环境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如在生物体内富集,可能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有害影响。

在这场减塑战役中,“棉签项目”只是开始,英国最终目标是在年彻底杜绝“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年1月,欧盟宣布首个处理塑料垃圾的计划,目标是到年使用的所有塑料包装必须能够回收利用。

在非洲的肯尼亚,自年起,生产、销售或使用塑料袋将面临1-4年的监禁或最高万肯先令的处罚,约折合25万元人民币。

中国颁布限塑令已有十年,发改委日前根据限塑令广泛征求意见。有专家透露,一份海洋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阻断陆源海洋垃圾的有力措施”。

未来这份行动计划将和其他限塑政策一同发挥作用,限制一次性塑料垃圾生产、鼓励企业对塑料产品进行替代、实行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推动垃圾分类等。此外限制塑料微珠的政策研究也在进行中。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这份行动计划的初稿已经完成,原本计划于年发布,不过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后,征求意见的主体发生变化,目前何时发布、内容有何调整还是未知。

微塑料的恐慌和未知

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广为流传的除了“吃塑料死了的信天翁”,还有“含有微塑料的海盐、鱼类、贝类”等说法,但这些危害可能被夸大了。

全球的研究学者已经在人类许多食品中发现微塑料。有研究称,海洋生物贻贝中平均每只含有1.8个,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矿泉水中每升14个,德国24种啤酒中分析发现每升有2-79个塑料纤维、12-个塑料碎片和2-66个塑料颗粒。也有研究发现法国空气中每天每平方米沉降2-个塑料纤维,平均每立方米空气有0.9个塑料纤维。

不过,微塑料的影响仍然要参考剂量,同为微塑料,大小也不尽相同。

微塑料包括初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初生塑料微粒来源于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它们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次生塑料微粒则由大型的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等碎片化和变小而成。

事实上,微塑料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也到处存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举例,“空气含有的衣物抖落的细纤维、塑料瓶装矿泉水中含有的塑料微粒都比海水中多得多,一瓶啤酒中甚至有上百个塑料微粒。而东海中一立方米的海水中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颗粒,食用一个贝类也有可能遇不到一个塑料微粒。”

李道季认为,目前,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尽管室内实验表明微塑料能对生物产生多种毒理学效应,但室内研究与真实环境相去甚远;诸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向人类食物链传播,但其健康风险还未见研究证实。

国际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