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鱼玉米霉和观音土,中国人嫌弃的东西

2023/4/4 来源:不详

白癜风分期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49494.html

文/执笔

编辑/执笔

你平时吃东西讲究吗?

要说到吃,作为大吃货帝国的国民,咱们可以说人人都是专家。

咱们的八大菜系: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邦,可谓是把中国地大物博的特点给展现透彻了。

但尽管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有很多东西我们也会觉得无法入口,比如吃垃圾的鱼、发霉的玉米。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在我国被老百姓嫌弃的不得了,却在国外被当做美食的三种食物。

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竟然会吃那些被我们无比嫌弃的东西。

一、发霉的玉米

相信在南方长大的各位对图中的东西应该挺陌生,甚至感到有点儿恶心,但北方的亲们怕是见怪不怪了吧?

这些在玉米身上长出来的黑灰色的肿瘤,其实是一种菌,叫做玉米黑粉菌,又叫玉米黑霉。

这些黑霉在冬天的时候是孢子状态,藏身在土壤或是动物的便便中,到了春暖花开时,它们会被昆虫、鸟类,甚至风带到处于发育期的玉米牙上。

它们一旦在玉米果实上寄生成功,就开始吸取养分,成长、繁殖。

一般情况下,玉米果实的表面会先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然后黑色脓包开始蔓延、变大,一直繁殖到占据大部分的玉米,最终使玉米变成图中的样子。

对玉米来说,黑霉就是不断吸着它们血的寄生虫,而对于农民们来讲,黑霉则是他们灭之而后快的敌人!

因为黑粉菌在玉米之间的传播非常快,稍有不注意,就是成片的玉米田被感染。

二零零零年,我国农业部统计,全国有超过万公顷的玉米种植区内出现了玉米黑霉感染,而这些黑霉更是直接导致了高达5万公顷的玉米田颗粒无收。

没有绝收的玉米田中,产量也比往年下滑了两成以上,农田灾区中,发病率最低的在百分之十五的感染率,而最高则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这是多少农民的肩头汗、心头血。

所以,每当农民们看到感染了黑粉菌的玉米,会直接把整个未成熟的玉米果实给掰掉,然后带回去扔了。

有些看到这儿的观众就要问了,这些玉米黑粉菌都长得如此恶心,会有外国人喜欢吃吗?

别说喜欢吃了,这玩意儿真的可以吃吗?不会有毒吗?

还真别说,这个黑粉霉菌在我国虽然被人又嫌弃又反感的,但在我们的邻居日本,则大受欢迎。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说说日本人喜欢吃黑粉菌能喜欢到什么程度。

在日本,有专门养殖黑粉菌的基地,而且拥有一套完备的高端食物产品链。

要知道,日本的地方才多大一点儿?所有面积加起来,不过是我国一个云南省的大小而已,并且其中大多数是山地,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作物种植。

但即便是如此不够用的土地,也要专门开辟出很多片用来专门培育黑粉菌的农用地,可见他们对黑霉的热爱有多深。

在日本,黑粉菌还有一个很贵重的别称:天然黑松露。

那被我们当做垃圾的黑霉,究竟为什么可以在日本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呢?

原来啊,黑粉菌虽然看着丑陋无比,其实人家本身就是一种像香菇一样的无毒无害的菌种,是可以吃的,而且还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好处的成分。

黑粉菌因为寄生在玉米上,所以到了成熟的时候,菌菇本身也包含了玉米所拥有的所有养分,富含十六中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常见菌类所包含的营养,更是不缺。

而且,幼嫩时的黑粉菌,吃起来味道甘甜,汁水饱满,口感软嫩柔滑,就像吃天然果冻一般。

也难怪喜欢吃生食的日本人,能对黑粉菌如此热爱。

不过幼嫩阶段的黑粉菌因为产量极少,所以在日本的价格那是相当的贵。

即便是不缺钱的家庭,吃黑粉菌也没有胡吃海塞的,而是作为精致用餐之前的仪式性食物,他们会品味黑粉菌的柔嫩口感和甘甜口味,从而分析出自己所吃的黑粉菌的生长时间,谁猜的更准确,则从侧面说明了这个人平时经常吃这种贵重的食物。

而一般的家庭,根本就消费不起幼嫩黑粉菌,他们也只有在偶尔打算改善生活的时候,才会去市场买一些成熟的黑粉菌,不过成熟的黑粉菌只能做熟食,不可以生吃。

但日本的主妇们会把黑粉菌和鸡蛋、动物油脂混合起来,使其中作为主体的黑粉菌吃起来时会有黑松露的一些风味。

而黑松露的价值,那可是比幼嫩黑粉菌更为昂贵。

其实黑粉菌不只是在日本被热捧,在西方很多国家,也一度流行过黑粉菌热。

就连如今把黑粉菌当垃圾的我国,也是有人吃的,毕竟黑粉菌确实对人体无害,在没有太多食物的那个年代,不少人都吃过黑粉菌。

但如今确实没什么人吃了,毕竟咱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太多的既有营养,又有颜值,并且还好吃的食物等着我们临幸,实在没必要去吃长成这个样子的黑粉菌。

并且,咱们最好也不要因为想要尝个鲜,就贸然去尝试,因为玉米黑粉菌虽然没有毒性,但是玉米还会感染其他霉菌,那些可都是有毒的,千万不要随便尝试。

讲到这里还是不得不感叹,日本人不论是在审美上,还是在食物上,口味还是一如既往地重。

不过在吃东西的口味上,还有一个国家可以和日本分庭抗礼,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印度。

二、清道夫

相信大家都对清道夫这种鱼有一些印象,它的全名是豹纹脂身鲇,属于鲇鱼科,最大可以长到七十厘米长。

这种鱼在我国属于妥妥的入侵物种,钓鱼佬在河边如果钓到的话,不论大小,都会直接扔在岸边让它们等死。

原因很简单,这种鱼什么都吃,而且太能吃了。

如果任由它们在一片池塘中生存,不出半年,这片池塘里面的其他生物都会越来越少。

因为清道夫的食谱里可谓是什么都有,浮游生物、藻类、甚至是其他生物排出的粪便,都是它们的美食。

而且他们还很喜欢偷吃其他水生物种的卵,它们一旦发现鱼卵,就会依仗着坚硬的外壳和大体型,当着鱼妈妈的面强行把所有鱼卵一扫而空。

除此之外,它们更偏爱吃已经腐烂的东西,在其他水生生物的尸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清道夫那吸盘一样的嘴巴,紧紧贴在腐烂的尸体上啃食。

后来人们还发现,在我国的大型淡水河流中,清道夫也经常吸附在一些还活着的大型鱼类的身上,啃食它们的鳞片和血肉,而这些大鱼只能承受痛苦却无能为力。

更有研究指出,清道夫们是没有同类概念的,它们不仅会吃掉其他同类的鱼卵和同类的尸体,甚至连有时候还会同类相残,彼此食用。

所以,不论是清道夫的食物,还是它的习性,都让我们感到恶心,在咱们的国家,没人会喜欢吃这种东西。

但你知道吗?被我们如此嫌弃的清道夫,却在印度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印度人民喜欢吃清道夫,一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清道夫的味道,毕竟清道夫有着坚硬的外骨骼和粗糙的肉质,怎么做也不会好吃。

那是为什么呢?

原来,清道夫不仅仅是入侵了我国的淡水河,搅得生态不稳,也入侵了印度。

而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比较高,境内大型河流的生态环境,更是适合清道夫的生存。

这就导致清道夫在印度的河流里,可谓是浪里白条、翻江倒海,一时之间印度大小河流中的清道夫泛滥成灾,随便一打捞都是满满的清道夫。

而印度因为管理问题,并没有开始保护原有生态链,进一步导致很多地方的清道夫泛滥。

再加上靠近河边生活的印度人多数都比较懒,什么好打捞,他们就吃什么,文化普遍不高的印度村民,更不会在乎清道夫的习性,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更是爱上了这个口味。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清道夫出现在印度家庭的餐桌上,比如油炸咖喱清道夫、清道夫肉酱和烧烤清道夫等。

不过印度人会把所有的食物都加上咖喱,让它们变成一个味道,所以我觉得清道夫对印度人来讲,只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那清道夫为什么在它们的本土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放到了我国和印度,就变成了严重破坏生态的入侵物种呢?

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在国外,有着清道夫的河流中,大多数也都存在着清道夫的天敌,一些大型食肉鱼类和两栖动物,比如鳄鱼、水獭等,都会捕食清道夫,所以大自然本身就维持了生态平衡。

而因为人类的远航运输、改造河道等活动,导致本不该出现在我们生态链之中的清道夫也跟着进来,而我们的河流里并没有清道夫的天敌,完全抑制不了清道夫的繁殖,这才会导致我们当地生态链的严重损失。

不过我们国家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保护自然生态的举措,禁止私自放生,远航轮船的检查,活物往来的明令规定,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格局和远见。

但隔壁印度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联邦制管理,大部分地方也并不富裕,甚至还处于贫穷阶段,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去做生态保护。

不过印度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清道夫做成美食产业,以印度人口的大基数,相信用不了几年,仗着没有天敌而四处破坏的清道夫就会被完全解决。

说不定到时候他们还需要向我们进口清道夫,这样我国的清道夫倒也是能够有一些价值了。

而下面要介绍的这个食物,则更为奇葩。

三、吃土

想必最近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梗:“我穷得快要吃土了”,没错,当我们形容自己特别穷的时候,就会感叹自己该吃土了。

但大家知道吗?这个梗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贫穷落后的非洲,真的有人在吃土。

并且他们并不是因为饿得实在没东西吃才会如此选择,而是把土当做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小零食,给孕妇和小孩儿们吃。

是不是不得不赞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吃土这件事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真实的事情,因为在非洲的很多地方,都有吃土的习俗,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习俗,也是他们民族的文化。

非洲坦桑尼亚的特色红土饼,你会尝尝吗?

喀麦隆地区的特色白土薯条,你敢尝尝吗?

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被几内亚湾和印度洋所包裹着的大片地区,纯土更是已经成为了当地非洲人的日常零食,茶余饭后,来上一根土条儿。

那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非洲人吃土,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直接从地上抓一把就往嘴里塞,而是要经过几道程序的筛选。

土壤内其实蕴含着很多的营养物质,我们国家那么多发达农业地区,也都是富含养分的土壤。

非洲人也同样会选择这样的土壤,然后再往下挖一米深,从中取出细腻却不湿粘的红土。

这种红土中富含锌、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金属元素,而有些地方的黑色土壤,则富含碘这种元素。

对于不同土壤中所含的营养,非洲人可能在元素周期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他们选择好土壤之后,会进行过滤,把杂质和石块全都去掉,只留下最细的土尘,然后就像我们和面一样,加入水开始揉搓。

揉搓结束后,再制作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有条状、饼状、圆球状等很多花样,最后就是放火上烤,使土更为凝固同时杀死里面可能存在的寄生虫或者病菌。

在真正穷苦蛮荒的那些非洲地区,每当女人怀孕时,常常会没事儿吃点儿土饼,以补充自身所需的营养,土不光补铁,还补钙。

而很多小孩儿吃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话说回来,如果正常的食物可以足够非洲人吃的话,谁又会选择从土中摄取养分呢?

像我国在上世纪中叶的大饥荒时代,中原地区也出现过吃食“观音土”的现象。

听老人讲,当时真可谓是千里无鸡鸣,偌大的村子,连一根有树皮的树都找不到。

饿急了的人们只好把细土填进肚子里,因为那样虽然不会真的抗饿,但却会短暂的欺骗大脑,减轻一些饿的发晕的感觉。

不过如今非洲人吃土,更多的是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他们也不会把土当做主食,只是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中,认为吃土可以吸取到很多人体需求的养分。

如果你的非洲朋友邀请你吃一块土饼,你敢尝试吗?

结语:

看到这些在我国根本不会登上餐桌的东西,在国外竟然还有如此一面,确实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适应性是有多么强大。

而对于他国的喜好和习俗,我们要做到尊重的同时,尝试理解。

因为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全面脱贫,再也不会有当年的情况,也不会再演化出非洲那样的习俗,我们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祖国,和国家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