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兴起,动摇了日本封建统治的根基
2023/5/1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sz-qlw.com/
引言
18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商业资本渗入农村。土地买卖的禁令形同具文,农民丧失土地,阶级分化加速。农村中的家庭手工纺织业日益增长。商人以“换棉”、“出机”等方式逐步控制生产者。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破坏
“出机”资本家进一步设立自己直接经营的作坊,从穷苦农家招雇“机织下女”即女工,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业工场。同时,资本家也广泛组织家庭手工业,把制造过程的各个工序分别交由专业化的家庭劳动者担任。18世纪后期,丝织品、棉织品、油、酒、纸、砂糖、陶瓷、蜡烛、采矿、海产加工等部门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陆续出现,其中以丝织业和棉织业的手工工场最为发达。
19世纪初,除旧有丝织业中心京都西阵以外,关东、奥羽、越后、美浓等地区都出现丝织工场。造纸业主要在土佐,酿酒业等则遍及全国各地。关东地方的桐生年从西阵传习纺织技术,丝织业迅速发展,19世纪中叶约有工场二百六七十家,每家有织机六架至十架。随着丝织手工工场的发展,桐生的人口也增加。年有三百余户,一千四百余人;年增至九百八十余户,四千余人。在“小千谷绉绸”产地的越后,农民常把耕地租给邻村,专从事丝织业。
棉织业方面,家庭手工业者主要是经营技术较简单的本色棉纱和棉布的生产,和泉、河内、知多、伊予等地最为发达。手工工场多半是经营技术比较复杂的染色棉纱、棉布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足利、尾西、久留米等地。19世纪中期,足利的手工工场一家拥有织机三五十架甚至二百架,足利棉织品骎骎与桐生丝织品争衡。
各藩的官营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年,日本全国雇佣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三百所。到年,全国各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四百余。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开始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遭到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幕府和大名的抑制与破坏。但当时工场手工业还未达到高度发展阶段,资产阶级也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德川幕府的财政进入19世纪后日益拮据。至年间,每年平均赤字达金五十九万两;至年间,达七十余万两。
大名财政也非常窘迫。19世纪20年代末,萨摩藩负债达五百万两,仅利息每年即须支付三十五万两。将军大名向高利贷商人借贷,大名仅从大阪一地商人的贷款即有黄金六千万两,每年利息值大米三百万石。大城市出现不少富裕的高利贷商家,如三井、鸿池、小野、岛田等。有的大名由于负债而为豪商所挟制,任命他们参与藩政。商人可以出钱购买武士身分,取得带刀权利,政治和社会地位都大为提高。
为数约四十万的中下级武士连同家属共约一百八九十万人。他们因大名财政支绌,失去禄米,陷于异常窘困境地,往往典当一空,犹不能维持室家温饱。武士甚至把随身武器也典卖出去。不少武士改业为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如糊伞、糊灯笼、制笔、印刷、饲养鱼鸟等。有的为高利贷者服役,甚至靠拐骗盗窃为生。有的武士投身为商家的养子。
19世纪初期,江户二百个商家继承人中,有四十八人出身于武士,武士身分订有出售价格。西南某些大名逐渐改变卑视工商业的态度,也经营商业和手工工场。商品货币经济冲破武士和商人之间的等级界限,武士已经不能保封建社会士农工商中最高等级的尊严。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中产生改变现状的要求。高利贷者长期分享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所得,但到幕府末期,高利贷势力对封建秩序的侵蚀破坏加甚,也起了削弱幕府统治的作用。
农民和市民暴动
农民受着沉重的封建剥削和高利贷压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期不断展开斗争。年,信浓、上野的贫农、雇工和搬运工等掀起广泛暴动,反对名和富商。-年,土佐栽种楮树兼营造纸的农民反对大名的纸张专卖,冲破领地界限,和邻近松山藩的农民联合斗争。农民也进行反对商人专利的斗争。年,摄津、河内两地一千多个村庄的棉农联合反对大阪棉花批发商的专利特权,要求自由买卖,终于迫使幕府接受。18世纪中期以后,全国各地屡次发生数万人以至十数万人参加的农民暴动,往往一地发动,波及邻藩,突破藩界,联合战斗。幕府和大名都遭到沉重打击。
城市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也时时掀起暴动,反对封建统治者、大商人和高利贷者。暴动每因粮价腾贵引起,斗争目标多针对投机米商。日本历史上通称这种暴动为“米骚动”。
年,大阪爆发抢米暴动,迅速波及全国各地。江户的暴动规模尤大。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是19世纪上半期最大的米骚动。19世纪30年代连年灾荒,米价飞涨。幕府派驻大阪的“代官”不设法赈济,反与奸商勾结,鱼肉人民。广大贫民愤恨不平,曾任下级警官的大盐平八郎挺身而出,进行斗争。
他一面出卖藏书赈济,一面发布檄文,谴责富商,号召市民和附近农民起来反对政府和大商人。大阪市民在大盐领导下捣毁米店,焚烧富商住宅,震动了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迅即被镇压,但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摄津、越后、周防等地相继发生起义。
年,近江农民爆发大起义,反对幕府用重新丈量土地的方式加紧掠夺。有四万农民参加,声势浩大,迫使幕府官吏声明丈量延期十万日,实际是被迫停止这个阴谋。
幕府末期农民起义主力是贫雇农阶层。他们不仅要求减免地租,而且提出废止幕府所派代官及其爪牙等。年,越后南蒲原的农民暴动还提出公选村吏和平分土地。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特别是年以前三十年中的几次大起义,都发生在幕府直辖地区,沉重打击幕府的威信,震撼幕府的统治。不断起而斗争的农民和市民,成为以后推翻幕府运动的主力。
天保改革和西南强藩的兴起
在统治阶级内部,西南大名与幕府之间和藩内统治阶级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西南各藩地处偏远,长期和德川氏貌合神离,幕府不易控制。有些西南大名鉴于幕府统治日趋衰弱,企图伸张势力,争夺中央政权。各藩统治阶级中,出自豪门的上级武士与享有专利特权的商人相勾结,把持藩政,屡因大名继承问题与中下级武士发生争端。西南多数地区商业和工业比较发达,其中萨摩藩虽较落后,但与琉球的贸易也颇兴盛。又因锁国以来西南地方始终通过长崎与荷兰和中国商人接触,对西方情况有所了解。19世纪初,西南各藩出现一批要求改革的中下级武士。他们之中不少人亲在农村管理农民或在城市经营商业,和新兴地主及商人有密切联系。
他们因此主张奖励工商业,学习西方技术,整顿财政,改革军队,以抵御外侮,镇压农民,并进而与幕府抗衡。中下级武士逐渐排挤腐朽无能的上级武士,得到大名信任,左右藩政。大盐平八郎起义后,改革的要求在下级武士中日益普遍,西南各藩和幕府先后实行改革。因多开始于天保年间(-年),故称天保改革。
最先实行改革的长州(即长门)藩在今山口县,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阶级分化显著的地区。农村里已形成新兴地主阶层,无地的佃农和渔民等占全藩农户的45%。农民的负担特别沉重,地租和苛捐杂税剥夺了农民收成的90%。自天保初年以来,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连年不断。年夏,发生以贫农、自耕农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年,在大盐平八郎起义的刺激下,又爆发起义。藩士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也剧烈起来。长州大名于年8月起用改革派藩士村田清风管理藩政,实行了改革。
改革主要内容是:一、灾年减免租税。二、整顿藩债,豁免武士债务。三、采用洋枪洋炮,以西洋方式练兵,提倡航海技术。四、定朱子学为藩学,同时奖励西学,即自然科学。五、广求人才,破格登用,吸收下级武士参与藩政;打破狭隘的藩界意识,奖励藩外留学,招延外藩人材。六、公布藩政府财政和藩主的私人用度。
村田清风的改革引起保守派强烈反对。年,村田被迫辞职,长州藩的改革中止。九州的萨摩、佐贺和四国的土佐等藩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革。萨摩藩发展对琉球的贸易,实行砂糖专卖制度,创办西式企业,改革海军。肥前的佐贺藩积极奖励保护藩内陶器的生产和煤炭的开采,加强藩的商业活动,创立西式军事工业。土佐藩内造纸等业发达,藩主也采取奖励生产的政策。
西南各藩的改革是统治阶级在农民革命声势下被迫采取的改良措施。藩主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想触动封建经济基础。但他们的某些政策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客观上具有一定进步性。萨、长、土、肥等藩改革后实力增强,与幕府相抗。藩中上层人物代表封建势力,虽与幕府争夺中央政权,但要求维护封建制度则与幕府一致。中下级武士在推行改革中影响扩大,亟图推翻幕府统治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
还有一些统治阶级下层和附属统治阶级的人物,如商人、兼营手工业工场的地主以及医生、学者等,因为在封建体制内受到抑制,也积极要求改革。他们希望废止封建身分制,反对压迫和干涉工商业,反对藩营专卖制度和特权商人的专利,主张富国强兵,实际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样,就在各藩中酝酿着推翻幕府运动。
各藩的改革影响到幕府。至年,辅佐幕政的水野忠邦也实行了“改革”,内容大体不出享保、宽政改革的范围。有以下几方面措施:一、厉行节约,奖励武艺,整肃风纪。二、禁止农民移住江户,已入江户的除有妻子及经常性营业者外三律还乡;规定农民入城劳作的年限,到期必须还乡。三、救济大名和旗本的生活,豁免其对幕府债务之半,其余部分逐年偿还,不付利息四、解散具有特权的商人同业公会,向商人征收巨额捐税。五、江户、大阪四周十里方圆以内的大名与旗本的领地收归幕府直辖。六、镇压西学。
幕府的改革不同于西南各藩,是企图用顽固守旧方式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竭力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实行压制。年颁布的节约令中特别强调禁止从农村招雇机织下女,竭力使农民附着于世代相传的土地。备前地方的大名也于年颁布类似的禁令,不许手工工场雇佣男女工人,农家只许有织机一架,人手多者亦不得过两架,不许赁借织机等。19世纪初以来,信浓地方已禁止雇佣工人弹棉纺纱。幕府以及大名这种措施都是为维护旧的封建经济基础,阻碍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野忠邦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幕府和各藩关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禁令也都未能收效。
天保改革解决不了当时的各种矛盾。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在侵蚀封建经济。农民暴动次数继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斗争也日益激烈。-年爆发四十五次,-年七十二次,年至年仅四年中达五十九次。幕府和各藩的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斗争也未中止。
幕府末期的社会思潮
幕府末期日本的社会思潮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这些思想潮流在推翻幕府、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了不同的作用。
18世纪中叶,安藤昌益(-?)提出乌托邦思想,认为天子、诸侯、工商业者都是不耕而食,剥削众人,因而造成了等级和身分的区别;应当消灭一切剥削与统治,回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自然世”。这种思想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平分土地的要求。安藤昌益还表示对荷兰的向往,认为荷兰没有封建割据和领主专制统治,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变革的榜样。
安藤昌益的学说虽然是一种传播不广的空想,但是反映了当时反封建主义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朦胧愿望。锁国以后,西方仅荷兰商人来日本贸易,日本只能通过他们了解西方世界的形势和学术文化,于是称西方的科学技术为“兰学”。18世纪前期,史学家新井白石(-年)注意研究西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并曾有所论述。将军德川吉宗喜天文历算之学,年下令准许输入与天主教无关的书籍,为兰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初期兰学家主要翻译医书,研究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后渐注意有关军事、枪炮制造的著作。到19世纪初,从事兰学的人增多,研究范围也扩大。商人出身的医师高野长英(-年),在西方医学之外还研究政治学和经济学,组织“尚齿会”作为传播兰学的中心。
幕府疑惧,遂加以逮捕,并处以徒刑。高野长英后越狱逃到西南,继续传播兰学。佐藤信渊(-年)世代传习兰学中的理化之学,兼治农学、历史、地理等。他主张废止大名武士身分等级和割据体制,使日本成为君主统治的统一国家,土地、生产与商业等都归国家经营。其他一些兰学家,也都有“人人平等”和效法荷兰以改革日本的主张。明治维新运动中积极活动的下级武士有不少人是兰学家的弟子。兰学家朴素的民主平等思想和富国强兵主张,对于倡议维新的人物发生很大影响。
幕府末期另一种流行的思潮是水户学派。它起源于水户藩,曾受明末避地日本的中国学者朱舜水影响,主张“大义名分”,武士农民应尊敬大名,大名尊敬将军,将军尊敬天皇。对于外国,水户学派采取强烈的排外主义。这种“尊王攘夷”的思想本是巩固幕府统治,实行锁国,维持封建秩序的理论依据。到了幕府末期,水户学派虽仍主张由将军辅翼天皇,但其尊王攘夷的理论,却被幕府的反对派利用,作为打倒幕府的口号。
研究日本神道、古典文献和古史的国学也在幕府末期流行。国学派提倡“大和魂”,宣扬“王道复古”,排斥儒家思想和佛教。他们倡导尊王,目的仍在于维护和巩固幕府的统治地位,与倒幕派的尊王论不同。维新运动前后坚决维护幕府封建统治的武士,大多遵奉这种学说。
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
19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船只经常出没于日本海面;英、俄、美政府都派遣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年9月,俄国特派使节到长崎,要求谈判通商。幕府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理由,加以拒绝。年和年,英国船悬挂荷兰国旗,两度闯入出岛,被日本地方官驱逐。年,英国船只再到大津港登陆,要求通商,水户藩主调兵千余,迫令英船立即离去。
年,幕府重申“驱逐令”,指示各藩不必待命,即行击退迫近的外国船只。年,美国船“摩理逊号”以送还日本漂流民为名,到浦贺要求通商。日本海防军执行将军命令,炮击入侵的美国船。到19世纪40年代,亚洲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幕府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年修正驱逐令,重新指示各藩,允许外国船只在日本某些港口加煤上水。
美国政府决定用武力强迫日本开国。年7月,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柏利率领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驶进江户湾的浦贺港,要求幕府派官阶相等的代表接受美国总统书信。幕府答以军舰须先开赴长崎,才能进行谈判。柏利悍然拒绝,宣称如日本不同意则诉诸武力。幕府毫无准备,唯恐引起战争,终于接受美国总统的书信。柏利通知日本政府,次年春间来听取答复。美国舰队随即离浦贺港,到琉球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这时将军德川家庆初死,继位的家定懦弱无能,幕府的威信愈益衰落。掌握幕府大权的老中阿部正弘,违反二百年来将军独裁政治的传统,把美国叩关要求通商的情况报告天皇。他又向大名征询对策,开强藩参与幕府政治的先例。大名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幕府和大名的惊惶失措,说明面对西方殖民侵略的统治阶级软弱无力。
年2月,柏利率十艘军舰冲过浦贺,在神奈川河口停泊,向日本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幕府被迫接受美国要求,年3月签订“日美和好条约”,并决定次年在下田批准交换。根据条约,日本开放下田、函馆两港口,对美船人员供给食物、煤炭等,价格由日方规定;美国在日本派驻领事,获得最惠国待遇。条约虽然没有关于自由通商的条款,但日本大门从此打开,结束了二百多年闭关自守的局面。不久,英、俄、荷等国援美国先例,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美国接着又要求缔结新约,以便获得更多优惠和特权,进行不受日本政府任何干涉的自由贸易。年(安政五年)6月,再次强迫日本政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亦称安政条约。日本开神奈川(后改开横滨)、长崎、兵库、新泻、函馆五港通商,并允许美国商人贸易期间在江户和大阪停留。日本承认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利,货物出口税定为5%,而由美国输入的货物中除酒类抽35%外,其余绝大多数都只抽5%。同年7月到9月,日本政府又与荷、俄、英、法等国先后缔结类似条约。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封建制度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开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开港以后,日本对外贸易激增。年输出为四百七十余万美元,输入为一百六十余万美元;年输出为一千二百余万美元,输入为二千一百六十余万美元。八年间输出输入贸易总值增加五倍多,其中输出只增加两倍半,而输入增加了十三倍。输出品主要为原料、食品如生丝、棉花、蚕卵纸、茶叶、海味、铜、油等,输入则以工业品为主,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一般占贸易额的一半以上。美国在南北战争前仅次于英国,战争期间贸易额急剧下降。年法国上升为第二位,但英国仍占压倒优势。
生丝、棉花、茶叶等出口激增,价格因而上涨。日本金银比价为1:5,而国际比价为1:15,黄金价格低于国际牌价。西方商人和各国使馆人员利用差额,以墨西哥银元套购日本黄金,攫取巨利。黄金大量流出,钱价下跌,促使米、麦、盐等涨价。年至年的九年中,三都物价上涨了两倍半以至七倍,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生活的困难。外国棉布充斥国内市场,本国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影响。生丝供应减少,西阵、桐生等地丝织手工工场和手工业者都遭严重打击。安政条约签订后三年,西阵不少织工便失业流离。桐生一地有一千五百个手工业工人破产。贫农、自耕农、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生活都非常困难。
进入60年代后,市民和农民的斗争又趋高涨。年5月,全国爆发空前未有的市民暴动。当时青黄不接,粮价飞涨,幕府又在兵库、大阪等地征收巨额临时税,兵库开始了市民“捣毁”暴动。将军来到大阪,适值大规模的捣毁运动,群众指责说:“引起暴动的就是住在城里的将军!”近畿、东海各地相继而起,9月末,江户也掀起比大阪更激烈的暴动。
与市民捣毁运动同时,农民暴动也在全国各地爆发,斗争空前激烈。在幕府的根据地武藏、上野一带,以贫农、手工业工人为主的群众捣毁“代官所”和高利贷者家宅,焚毁土地清册和债务文契等。当时称为“改革世间”或“平均世间”的斗争。大规模的斗争在一年之内有几十起。
安政条约签订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利用条约对日本人民剥削压榨,而且积极策谋影响日本政治。它们乘日本政局混乱之际进行武装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年,萨摩藩武士在横滨附近生麦村杀死英国人里查逊。次年,英、法两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在横滨驻兵。同年7月,英国又假借生麦事件,派遣舰队轰击萨摩藩所在的鹿儿岛,索取巨额赔款;继又强迫幕府出资在横滨为英军修筑兵营。年8月,英、法、美、荷四国以报复前一年长州藩炮击外国船只为理由,组成联合舰队攻击下关,占领下关炮台,向幕府勒索三百万美元赔偿战费。
年,四国强迫幕府签订改税协定,将主要商品的进口税一律降为值百抽五。开港以后,幕府曾企图限制对外贸易,制止丝茶大量出口,年输出一度减少。但四国炮击下关以后,情况改变,从年9月起输出又激增,幕府的限制终于无效。
欧美殖民主义者还粗暴干涉日本内政。法国支持将军,计划贷款给幕府购买兵舰和武器,输入资本合营商业公司,派遣军事教官。英国则对西南各藩表示,愿给予军事援助,支持他们推翻幕府。日本人民(包括部分统治阶级)与西方殖民侵略者的矛盾尖锐化。各阶层有识之士引中国为前车之鉴,深感危亡之惧,奋起图强。他们对于西方国家逐渐改变盲目攘夷态度,趋向于开国。
倒幕运动
从年起,围绕开国和将军继承问题,统治阶级中谱代大名之间和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都展开斗争。年,纪州藩的德川家茂继位。将军继承问题解决,但开国问题引起的斗争则日益激烈。活动最积极的是西南藩的改革派。
改革派在开国后充分利用反对开国的气氛,倡导攘夷排外,进行反幕府活动。当幕府奏请天皇以敕旨批准安政条约时,以长州藩吉田松阴和萨摩藩西乡隆盛为首的下级武士鹰集京都,标榜尊王攘夷,游说于皇室公卿之间,谋求推翻幕府。他们最后挟持天皇,驳回幕府的奏请。主持幕政的大老井伊直弼决意报复,以恢复幕府威信,稳定统治秩序。年(安政六年)6月,幕府处死吉田松阴等七人,牵连受罚者又数十人,这就是“安政大狱”。
安政大狱激起中下级武士和部分大名的愤慨,幕府统治更加不稳。年3月,水户、萨摩两藩的武士为安政大狱的被害者复仇,在江户的樱田门外刺死井伊直弼。以樱田门事件为信号,反幕运动迅速发展。出身于长州、萨摩、土佐、水户等藩的下级武士,利用农民和市民对幕府的冲击,和一部分公卿以及不满幕府抑制政策的商人结成倒幕同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展开推翻幕府的斗争。
随着倒幕运动的发展,皇室威信提高,倒幕派和幕府都力图控制皇室,利用天皇名义作为政治斗争的号召。几百年来门庭冷落的宫廷又成政治中心。年7月,守卫京都的幕府军和长州等藩入京的倒幕“志士”在京都皇宫门外冲突,幕府军获胜,将军宣布谴责长州的叛乱。
同年8月,幕府联合萨摩藩的保守派,发动第一次对长州的战争。当时掌握长州藩政的保守派对幕府表示恭顺,幕府军不战而胜。但倒幕派的力量并未因此而削弱。同时,由于年四国舰队轰击下关的刺激,倒幕派的武士开始认识盲目排外之无益,转而积极倾向于开国通商,学习西方。从此倒幕派的多数武士不再为攘夷而倒幕,而是以改革为目的,要求推翻顽固反动的幕府统治。年,长州倒幕派高杉晋作重新控制藩政,组织奇兵队,征发农民和市民为兵,积极筹划推翻幕府。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急进派也控制了萨摩的藩政,坚决实行倒幕政策。不久,萨、长两藩经土佐藩武士坂本龙马等斡旋,于年1月结成同盟,从此倒幕派愈益处于优势。
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
年6月,幕府发动第二次对长州的战争,但以萨摩藩为首的许多大名都拒绝助战。个别出兵的大名也战斗不力,幕府辖地的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幕府军进退维谷。7月,德川家茂突然死去,德川庆喜继任将军。他本想亲自出征,但看到军事形势十分不利,不得不以家茂的葬礼为借口而退兵。
第二次对长州战争后,幕府完全丧失人心。大阪、江户等地的市民暴动和幕府辖地的农民斗争使幕府政权几乎陷于瘫痪。以前拥护幕府的大名也开始有怨言。年初,德川庆喜接受法国公使建议,进行军事和财政改革,力图重振幕府威势。萨摩、长州两藩积极进行讨幕战争的准备。不久,安艺藩加入讨幕联盟,土佐藩也约定响应。年10月,萨、长、艺诸藩军队开始东进。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在京都与岩仓具视策划,10月14日,天皇颁发密诏给萨、长两藩,命令他们讨伐幕府。
结语
德川庆喜见形势不利,企图先发制人,消除倒幕派起兵借口。他于10月14日提出辞去将军职位,还政天皇,企图以形式上的退让保留实际权力。掌握政权二百六十五年的德川幕府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