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拉尼娜事件
2023/10/26 来源:不详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全国各地开始加速入冬进程。与此同时,“三重”拉尼娜事件对今冬气候的影响备受 )
A.东北信风带B.沃克环流的改变
C.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B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故B项正确。
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②南方涛动,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
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
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
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3.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B
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岸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局部地区天气发生剧烈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使秘鲁寒流水温升高,破坏了南太平洋正常的大洋环流,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规律,形成了严重的气象灾害,故B项正确。
4.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材料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是( )
A.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有毒
B.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使该海域大量浮游生物死亡
C.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致使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D.热带肉食性鱼类随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南下
B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受其影响,来自赤道方向的暖水使该海域大量浮游生物死亡,故B项正确。
5.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种种灾难,已为世人所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B
由于秘鲁沿岸海域水的增温,导致向所流经区域输送大量热量,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对降水总量的影响要分地区来定,会使气候异常,故B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国家海洋预报中心预测,令人“闻而生畏”厄尔尼诺现象将于今年(年)春天再次降临地球。自—年发生近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以来,这是本世纪第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间在今年的4—5月。专家们根据太平洋大气、海洋和太阳活动观测资料作出了这一预测,并指出,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罪魁祸首”,这一现象可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的气候异常也有重要影响。
—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旱涝灾害,主要表现为南太平洋东岸的洪涝和南太平洋西岸的干旱,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非洲撒哈拉遭受了洪灾②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异常干旱
③秘鲁、乌拉圭洪水泛滥④罗马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D
根据材料分析,厄尔尼诺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厄尔尼诺对太平洋两岸的气候影响显著;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西岸,②可信;秘鲁、乌拉圭位于南太平洋东岸,③可信,故D项正确。
7.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黄熟
B.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最低值
C.南非开普敦正处于多雨期
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 值
D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D项正确。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海洋现象,它们的出现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无关
B.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渔业遭受严重损害
C.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秘鲁发生旱灾,印度、澳大利亚发生水灾
D.年春季我国北方连续多次受沙尘天气的影响,根据科学家研究,与拉尼娜现象有密切联系
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间是( )
A.五一节前后B.我国国庆节前后
C.圣诞节前后D.元旦前后
10.年,印尼出现严重旱灾的原因是( )
A.拉尼娜现象B.厄尔尼诺现象
C.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D.全球气候变暖
8.B9.C10.B
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成因之一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拉尼娜现象使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A错;而年春季我国北方连续多次受沙尘天气的影响,体现为冬季风较强,与“拉尼娜”现象无密切联系,D错;“厄尔尼诺”现象使上升流减弱,饵料减少,秘鲁渔业遭受严重损害,且使太平洋西侧印度、澳大利亚发生旱灾,东侧的秘鲁降暴雨,B对,C错。故选B。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婴”,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生前后,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可能引起太平洋西侧的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而拉尼娜现象会使这些地方下暴雨,A错,B项正确;印尼非季风气候,不是锋面雨带影响降水,C错;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有影响,但对特定年份特定位置影响不确定,D错。故选B。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是因为沃克环流的强弱发生的现象。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太平洋东部引发洪涝灾害,太平洋西部引发旱灾;全球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增强,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11.拉尼娜现象发生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沃克环流增强
B.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变大
C.沃克环流减弱
D.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的温度降低
C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沃克环流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
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
(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②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m;
③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④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
(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以洋流上升为特征的水域在大范围内增温的现象,科学家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区
C.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东部海区D.西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西部海区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1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B.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
C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D.我国近海实施“伏季休渔”
12.A13.C1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故“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东部赤道海区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海气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导致秘鲁沿岸的暖湿气流势力增强,秘鲁沿岸的雨水会增多,A项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导致秘鲁渔场的上泛的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死亡,鸟类的食物减少,秘鲁渔场上空鸟减少,B项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太平洋东部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向西流动减弱,导致太平洋西部的印尼、澳大利亚东部的气温降低,对流减弱,降水减少,变得干旱,容易发生火灾,故C正确、D错误。
故本题应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是圣诞节前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而不是伏季,长江此时是枯水期,长江口附近盐度较高,故B、D项错误;黄河下游多地上河,地下水难以补给河水,故C项错误;冬季,气温较低,塔里木河补给水源较少,正值枯水期,故A项正确。故选A。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与东南信风势力的异常变化有关,并会造成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