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西域,柔然成为西域强国,突厥部落

2022/8/17 来源:不详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西域强国,柔然。从汉到三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原王朝的退出,整个西域国家越打越少,仗越打越大,人越死越多。特别是三国时期,车师后国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一度征服了山北的所有国家,与乌孙、大宛、焉耆、龟兹、疏勒、于阗、鄯善一起,晋身为“西域八强”。

可惜的是,习惯于游牧的车师后王缺乏大国风范与战略眼光,没有适时对狭小的金蒲城予以扩建,从而建立起能承载万民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加随后,车师后国就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鲜卑、柔然铿锵西来,车师后国那几座矮小的城池根本挡不住草原帝国的铁蹄,他们的选择除了投降也只有流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车师前国国民及大量西迁的中原流民,适时扩建了汉军留下的高昌壁,一个拥有高大城垣的高昌巍然挺立在天山南麓,北来的草原铁蹄只能望城兴叹。

直到有一天,受到柔然保护的高昌国,车师后国一口吞下。尽管天山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而转到了山前的高昌,路经高昌的“丝路北新道”也已开通,但作为西域霸主的柔然并没有放弃对山北的开发与利用,因为那里自古以来就有一条贯穿欧亚大草原的草原丝路之前,我们只知道绿洲丝路、海上丝路,其实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草原丝路。请打开欧亚大陆地形图,从东向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山、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脉如一道屏障,挡住了东来的太平洋夏季风,南来的印度洋、地中海暖湿气流和西来的大西洋夏季风,从而成为农牧业分界线。

山脉南部气候湿润,适合种田,是典型的农耕区,从东到西依次诞生了黄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海文明;山脉北部干旱少雨,只能放牧,是典型的游牧区,著名的欧亚大草原就诞生在这里。所谓的欧亚大草原,是指在北纬50度附近降水量在毫米以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狭长区域。东部为蒙古草原,中部是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哈萨克草原,西部是里海、黑海北岸的俄罗斯、乌克兰草原。这里是欧亚大陆最平坦、最宽广的胸膛,当风起草绿太阳沉浮四季轮转时,感知到大自然节律和牧草荣枯的牧人便跨上马,自由自在地迁徙飘荡。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经济文化大动脉。

如果仔细审视还会发现,这条草原丝路最早是沿着天山北坡的山间狭道行进的,西汉时期山北六国的国治,包括车师后国的金蒲城、疏勒城和且固城,无不处在这条山间丝路旧道上。但是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丝路贸易垄断者的中亚粟特商人,以骆驼作为主要运输工具。这样一来,条丝路的运输工具就由传统的马匹,换成了擅长长途跋涉的驼队。为了适应骆驼的习性,山间丝路也自然而然地北移到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平原地带。山北丝路新道诞生了。据《新唐书》记载这条平原新道,从伊州伊吾县开始,经罗护守捉(今哈密市七角井镇七角井村)独山守捉(今木垒油库古城)、蒲类县(今奇台县城东北古城)、北庭都护府(今北庭故城)、沙钵守捉(今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镇双河古城)、轮台县(今昌吉古城),直达中亚的碎叶城。

柔然汗国,这个继匈奴、鲜卑之后的第三草原帝国,尽管统治蒙古草原和西域只有一个半世纪,却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是一个外表强悍但内心柔软的游牧部落,他们不仅使用汉字作为书面文字,而且对粟特商人带来的佛教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柔然永康五年(),可汗予成聘请汉僧法爱为国师。正始三年(),可汗浮图开始重用信仰佛教的粟特人,并正式皈依了佛教。之后,他在粟特商人聚居的平原上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可汗浮图城。可汗浮图城位于今吉木萨尔县城北部的北庭镇,与后来的北庭故城是一座城池。今北庭故城内城中的小城,就是可汗浮图城的原型。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后来规模巨大的北庭都护府。

柔然的末日来得极其突然,起因只是一次求婚事件。大统十二年(),高车(即铁勒)突袭柔然,被柔然属部突厥首领土门率军击退。大统十七年(),土门满怀希望地来到柔然可汗庭,在向主子报捷的同时,提出了请婚的要求。柔然当政的,是第十八任可汗阿那瓌(gui)。这是一个极端自负的人,根本瞧不起这位从前的部下,还指着土门的鼻子说:“你是我的锻奴,怎敢提出这种要求?!”对于求婚,你有权力拒绝,但没有权力侮辱对方。土门转而向西魏求婚,如愿娶到了西魏长乐公主。

在争取到“岳父国”西魏的中立后,土门联合高车突袭柔然。在恶狼般的突厥、高车骑兵出现在帐前时,曾经孤独求败的阿那竟然来不及拉起一支像样的队伍。柔然一败涂地,阿那瓌含恨自杀,柔然王室四散而去,有的被突厥剿杀,有的被北齐俘虏,有的融入了汉人,只有少数漏网之鱼在菴罗辰可汗率领下顺着草原丝路辗转西迁,其后裔就是今俄罗斯境内的阿瓦尔人。突厥以火箭般的时速,完成了从奴隶到主人的过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草原帝国经反复甄别与合理推测,今土耳其先人突厥,应该起源于古欧洲人的支系塞人。

公元前4世纪,迫于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压力,塞人的一个部落——呼揭(即乌揭)东迁漠北,在匈奴北部建立了索国,因为两次降服于匈奴,所以被称为匈奴别部。晋代,索国销声匿迹,部分人在首领阿史那带领下,来到寒气逼人、野狼出没的叶尼塞河上游,住毡帐、食畜肉、饮马奶,成为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东晋十六国时期,阿史那氏族从漠北南迁到平凉,被中原史书称为平凉杂胡。太延五年(),北凉被北魏太武帝击败,阿史那氏族随北凉残部沮渠氏西渡大漠,进入吐鲁番盆地。

和平元年(),北凉沮渠氏被柔然所灭,阿史那氏族被迫逃亡。传说突厥始祖阿史那翻越天山,来到“四面环山、周回万里”的高昌北山。考古学家一致认为,高昌北山就是今吉木萨尔县的南山。但今南山峡谷道道,山水分流,类似于突厥传说中的地貌不止一条。那么,被称为突厥发祥地的山谷究竟在哪里呢?这个山谷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有突厥人生活过的痕迹,是否找到草原石人是重要的标志之一;二是必须有铁矿分布,这是一个善于锻造的部落必需的矿产资源。

最终,考古工作者在众多的谷地中,发现了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山谷一—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南部米的新地沟。这里不仅有铁矿资源、采矿痕迹及冶铁遗址,而且还发现了一件古代塞人墓葬的标志—草原石人。新地沟就是突厥先祖发祥圣地之一的高昌北山50年,半个世纪,整整两代人,远离了战争安居于山中,这对于一个洞穴。颠沛流离、伤痕累累的游牧民族来说,是难以忘怀的童话般的日子。因此,高昌北山是走遍世界的突厥人永恒的记忆。美梦总有中断的时候。熙平元年(),柔然灭亡了车师后人高车顺便把阿史那部落赶出了北山,逼迫其首领阿贤设及所属户迁居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成为专门为柔然打制武器的“锻奴”。

根据小编了解到因金山形似古代战盔,俗称突厥,所以阿史那部落从此被称为突厥人40年后的草原,已是这群从高昌北山走出来的铁匠的草原。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