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的海贝和象牙却在三星堆出土,难道古蜀
2022/10/15 来源:不详三星堆文明的历史时间已经被我们定义到了四千八百年以前的古蜀时代,向后则是一直延续到中国秦朝灭蜀的记载之中。但今天的我们从岁月的遗迹之中发掘出来了今天的三星堆文明之中有着很多奇怪的事物,像我们用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所无法理解的金器到底是如何做到如此的美轮美奂,像我们始终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青铜器物为何能够超越四千年同时代的夏朝呢?这些都还只是中国本土的一些金属冶炼争端,而三星堆文明之中最让人费解的应该就是三星堆遗址之中出土的象牙和海贝了。
三星堆地理位置上的不可能
三星堆在中国大地上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中国内陆的四川成都平原之上,具体到地级市的话应该就是今天的广汉市鸭子河南岸地区,很多人虽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地理知识,当时也知道四川是一个内陆省份,这个内陆省份距离中国东边的东海有着上万公里的距离,距离南边的印度洋也是有着数千公里的距离。那距离如此之远的四川三星堆文明之中可能生产出来象牙和海贝吗?
成都平原上面的动植物有哪些这都是一些广为人知的东西,最为熟悉的动物应该就是国宝熊猫了,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会使得所生产出来的事物都不同,根据中国《史记—禹贡》之中的记载华山以南到黑水地方都是梁州,这路的土应该是紫色,田地的品质在整个中国算的上是上中。
赋税的等级是下等之中的中三等,这里的特产和贡品应该是纹理美玉,铁器,银器,还有可以用来雕刻的软铁,还有可以用来做箭头的石头,以及黑熊,罴,狐狸,这里的部落民族在大禹时代被称为织皮族,他们像中原的夏进贡路线是先到西戎,然后经过恒水运输出来,再转运进入到沔水,然后走一段路程就可以直接到达京城地区。
这就是夏商周时代中国夏人对于古蜀地区的一个探索和认知,从哪个时候来看怎么都没有看见今天考古物品之中所见到的象牙和海贝的,那这两种东西是蜀国从哪里得到的呢?
三星堆的象牙是时代的产物
世界上有两种大象,一种是生活是非洲大草原的非洲象,还有一种就是生活是亚洲的亚洲象。
亚洲象对于气候环境的要求十分高昂。他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要求生活的地方有着充足的雨水和所食用的食物,亚洲象一般都是吃竹笋,嫩叶,野生的芭蕉,和一部分的棕叶芦,他们进食的时间一般都是晚上和半夜之中,亚洲象对水源的要求也很高,他为了能够喝到干净的水甚至会跋涉长达16个小时去专门的寻找,一头成年的亚洲大象一天要吃30到60千克的食物,但大部分的食物都被排泄出去了,所以一头亚洲象所需要的生存面积是2到3平方公里。
这个时代的亚洲象基本上都生活在中国的云南南部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热带雨林之中,但这些并不代表曾经的中国没有过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根据今天中国的考古发掘可以明确的显示在距离今天的到年之前的中国,亚洲象广泛的分布在今天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地方。
你甚至想不到今天的宁夏和河北这些地方那个时候都亚洲象的领地,到夏朝和商朝的时候,随着整个地球气候的变化,亚洲象的生存范围已经从中国的北方极度缩减到了今天中国的淮河与秦岭一代,这里面有很多考古之中的文物无都可以证明,像中原地区的殷商大型祭祀之中就可以经常看到象牙祭祀出土。
而同时代的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三星堆文明之中也有着大量的象牙实物出土,那个时候中国大象生存的地方秦岭处于三星堆的控制范围之中,而另外一个地方淮河一带虽然是东夷控制,但商朝的大军为了获得这个祭祀是必需品,在整个商朝的后期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之后就把军力转向了更近的东方地区,获得象牙和铜矿与奴隶是他们战争的现实需要,后面的周人进攻商朝都城之所以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就是因为商纣王的主力都在进攻东夷。
三星堆文明背后代表的古代巴蜀实际上控制的范围十分的广大,从不被人所熟知的历史之中他是一个可以比肩商朝的巨大帝国,向北可以到达如今的陕南汉中秦岭一带,向西可以到达如今的大巴山河昌都一带,向东全面控制住了重庆和部分的湘西地方,向南则是与今天的云南直接接壤,这就是哪个时代的西南大国——蜀国。
正是因为基于如此强大的实力和控制范围,再加上中原地区一直都没有找到夏朝的遗址,所以一些比较偏激的学者甚至认为三星堆其实就是夏朝,因为他们在司马迁的记载之中看到了“大禹出西羌”的明确记载,三星堆背后可能是上古时代夏人被从东方来的商人击败之后再次回到了大禹的老家巴蜀西羌地区建立起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了。
但这都还只是一种基于历史证据支持之下的想象,很难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从三星堆控制的地理范围来说三星堆本土境内生存有大量的古代中国象,能够生存出来精美的象牙文物也不足为奇了。那充满海洋气息的海贝到底又是来自何方呢?
海贝的来源是三星堆强大的国力
中国的巫师们总是说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而历史之中的疑难也要用历史之中的典籍去解释。三星堆作为一个内陆青铜文明出土了海洋文明才有的海贝一直是一个让人十分费解的问题,但如果放在熟悉历史的人群之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这几本书的名字叫做《华阳国志》,作为辅助书籍还有中国古代的一些地理书籍。
这些书籍之中其实指出了中国成都平原地方其实存在着一处巨大的巨石建筑群落,这个巨石建筑群落从规模上面来看可以和英国的巨石像相媲美,但从时间上面又要差了一些,这些巨石文化遗迹被中国学者称为“大石文化遗迹”。
这个文化遗址其实还位于三星堆文化之前,距离今天可能在八千年以前的石器时代,也就是李白《蜀道难》之中的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那个时期。这个时候的蜀人生活用品大部分都还只是石器。但成都平原我们都知道只是一个河流冲击出来的平原,本土上面根本就没有这些巨大的石头,而从地理位置上面来看距离成都够近且数量足够的只有邛崃山。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这巨石的生产和三星堆海贝的来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要告诉的是这是一种事情分析研究的思路,既然成都平原生产不出来这种巨石,但他们可以从其他地方通过贸易,战争或者其他手段获得巨石,那青铜时代的三星堆统治者就有可能从其他地方再次获得成都平原所没有的海贝这些奢侈品!
海贝证明了三星堆强大的话语权
海洋生物的出土是三星堆文明之中最为出彩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个海贝不出产于成都平原,但三星堆文明却能够大量的使用,这背后就间接的证明了那个时代的三星堆拥有极其强大的国力,很有可能是上古时代亚洲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经过中国考古学家的化验分析出了这些海贝不是当年亚洲板块和南亚板块变迁之前留下来的海洋遗物,而是来自于数千公里之外的南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南海。
他们都是三星堆古蜀王国权贵财富的象征,因为中国在确立了黄金——白银——铜币三级货币体系之外经历了一个以物易物的时代,而以物易物之后的中国则是以稀有物品作为货币的时期,其中来自于海洋之中的贝壳就在很长一段时期充当过货币。
这些来自于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海贝出现在古蜀三星堆文明之中却在中国同时代的中原商朝和早商遗址之中没有出土,这就很直接的证明了那个时代南中国的海洋——内陆贸易已经完全控制在了三星堆文明的手中,所以三星堆文明出土来自于南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贝壳足以证明三星堆是四千八百年到三千年时代南中国真正的话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