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之变二十一大关县专场喜看大关三

2023/2/13 来源:不详

                            

发布会现场

3月15日上午,昭通市召开“昭通之变”系列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是大关县专场。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云松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云松: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欢迎来到“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的第7场,将由大关县人民政府为大家讲述“大关之变”。

大关县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三五”以来,大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2.6万户11.4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县摘除贫困帽,今天将由大关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大关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四五”时期的展望,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大关县委副书记、县长雷楚英先生;

大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忠平先生;

大关县发改局局长罗大欣先生;

大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肖恒林先生;

大关县扶贫办主任李光明先生;

大关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罗朝鼎先生;

大关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卢云波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市政府网、昭通新闻网、北纬29及微昭通、昭通发布、大关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大关县委副书记、县长雷楚英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朋友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雷楚英县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大关县委副书记、县长雷楚英: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昭通之变大关县新闻发布专场。在此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相会,讲述“大关之变”,机会宝贵,倍感荣幸。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大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大关全力战脱贫补短板、打基础谋长远、厘思路破困局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工作思路,如期实现户人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县摘除贫困帽,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过去五年,是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优化的五年。坚持“扩大总量、调优增量、提升质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23.1:35.9:41调整为25.05:19.81:55.14。与“十二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8%、9.22%,达到元和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12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1亿元。

过去五年,是产业发展蓄势腾飞、蝶变启航的五年。确定“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产业由“小散弱”向“组织化、规模化、全链条”转变。“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快速推进,竹基地面积发展到76万亩,投资2.1亿元的木杆筇竹产业示范园建成投用,笋材加工企业达到21家。生猪产业链条不断壮大,猪猪侠、双胞胎、东方希望等全国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产万吨饲料、年屠宰加工万头生猪、有机肥生产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硅气产业初见成效,拟投资20亿元的远恒集团一期60万吨硅矿采选项目正常运营、二期60万吨压裂砂生产项目主体施工、三期浮法玻璃加工启动规划设计,县开投集团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合作共建的20万吨石英覆膜砂项目进展顺利,锐华硅业30万吨压裂砂和重晶石项目稳步实施;木杆云大页1井点火成功,矿权设置有序推进。旅游业“再出发”步履稳健,黄连河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山海洞景区实现“开门红”,“瀑布之城、温泉小镇、筇竹之乡”文旅地标建设提质提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新格局。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提档升级、深刻巨变的五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占脱贫人口的33%,其中跨县域搬迁至靖安安置区人,易地搬迁的过程就是城镇化推进的过程,城镇化率由32.7%提高到43.56%,净增10.86个百分点。以美丽县城建设为引领,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拆临拆危拆旧5.18万平方米,补绿8.68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11个,改造县城南北连接线和主要街道28公里、巷道15条6.4公里,实施污水管网完善工程22公里,“生态、干净、宜居”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着力推进乡镇集镇“四个一”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城乡宜居性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是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能效齐升的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受理办结服务事项3万余件,按时办结率99.8%,群众满意度%;实施减税降费2.87亿元,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立案刑事案件件、刑拘人,打掉犯罪团伙38个;实施司法调解件;受理来信来访件人次,按期办结率92.4%,投资“硬”环境不断净化。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5个,单体投资过亿项目42个,协议引资.1亿元,市外到位资金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更加殷实的五年。累计民生投入.72亿元,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础设施大改善,新、改建农村危房户;投资2.07亿元实施教育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校舍6.4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医疗卫生面积3.2万平方米;82个贫困村全通硬化路、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宽带网络,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达标。生态环境大提升,县城空气指数优良率达99.7%;7件农村集中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均达Ⅲ类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全县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大关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革命实现破题破局、推动赶超跨越的黄金期。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立足大关“三宝”(筇竹、硅,页岩气)资源优势,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打造筇竹、生猪、“硅气”三个产值百亿级产业标杆,全力打好大关“三张牌”。

(一)以“种竹养猪”打好“绿色食品牌”。

人无我有,打造百亿级筇竹全产业链,争当“两山理念”实践创新示范区。筇竹,是中国多个竹种中纳入国家三级保护的两种珍稀濒危竹类之一(另一种短穗花竹因量少而被保护,无经济和观赏价值)。筇竹是大自然馈赠大关的厚礼,大关县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地带,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环流与南下的干燥气流“一冷一热、一干一湿”在大关交汇,形成了适宜筇竹生长的独特小区气候,全球仅中国西南地区独有,唯大关独大,拥有天然筇竹20.83万亩,占全国的59%,享有“中国筇竹之乡”美誉,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筇竹笋特色县和筇竹绿色食品基地县。筇竹笋材两用,其竿状貌奇特,姿态秀丽,极具工艺价值,在年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大关参展的“乌蒙源生?至尊筇竹”圆竹家具系列产品荣获金奖;大关筇竹笋肉厚质脆、味甘鲜嫩,具有“高钙、高蛋白,富含维C、纤维素,低糖、低脂肪”等特质(笋钙质含量是方竹2.2倍、黄竹3.3倍、版纳甜竹5倍、龙竹6.8倍,蛋白质含量是方竹1.1倍、版纳甜竹1.3倍、黄竹1.5倍、龙竹1.7倍),被誉为“蔬中熊掌”,广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潜力巨大。立足资源的稀缺性、独特性,我们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顺势而为把筇竹产业培育成“一县一业”,高质量推进万亩筇竹基地建设。同时,瞄准“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目标,大力兴建集科技研发、笋材加工、商贸物流、品牌塑造、观光休闲于一体,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筇竹产业田园综合体,推动筇竹笋、筇竹地板、筇竹家居、筇竹建材装饰、筇竹观光旅游等业态集群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筇竹全链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年实现亿元以上,打造成“两山理念”实践基地。

人有我强,打造百亿级生猪全产业链,争当优质猪肉食品调出大县排头兵。当前,生猪养殖处于黄金期,在产业链布局上要先人一步,才能抢占产业高地。我们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畜牧产业,走一条“养殖企业带动、加工园区引领、种养一体循环”闭合式、全链条的路子。目前,拟投资25亿元的东方希望万头生猪养殖、万头生猪屠宰、60万吨饲料生产项目加快实施,猪猪侠、双胞胎携手建设的50万吨饲料生产项目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培育0家养殖大户。全县“一超多强、千家万户”的养殖业格局初步形成,未来3—5年,大关生猪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亿元。

(二)以“采硅抽气”打好“绿色能源牌”。

人有我优,打造百亿级硅气循环产业链,争当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先行者。大关硅矿、页岩气量大质优,硅矿资源仅天星镇境内就查明储量4.5亿吨,全县远景储量近亿吨,为全国县域之最,经提纯二氧化硅含量有望达99.99%;页岩气含气区块平方公里,纯度达99%以上的优质含气层30米左右,估算资源量亿立方以上。立足资源优势,我们将持续推进“中国西南硅砂开发利用基地”“云南页岩气开发试验区”建设。硅矿方面,主动融入昭通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优化硅砂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以天星为核心,集开采、加工、研发于一体的硅砂产业园,推动硅砂产业集群化发展。今年,全县预计完成万吨以上硅砂产品销售,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页岩气方面,紧紧抓住国家层面重点在西南地区布局开发页岩气战略资源的机遇,加快木杆、高桥、寿山等页岩气区块地质研究和优选评价,加大勘探力度,扩大勘探成果,力争木杆、高桥两个页岩气空白区块尽快挂牌出让,实现“探转采”。“十四五”时期,我们一方面聚焦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硅砂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紧跟境内页岩气开发,推进“硅”“气”产业循环发展,真正实现用大关的“砂”压大关的“气”,用大关的“气”炼大关的“砂”,着力把硅气产业打造成百亿产值产业。

(三)以“文旅康养”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树立“县城即是景区”大理念,开放激活黄连河老牌景区。大关黄连河景区有大小瀑布47个,最大瀑布落差达米,被誉为“瀑布之城”;县城已探明大储量地热温泉3处。立足黄连河老牌景区,借势年均气温15℃、林木覆盖率90%以上的自然环境优势,我们坚持“县城即是景区”的开发理念,把县城规划与黄连河景区规划合二为一,依托瀑布群以景育景,实施“百竹入城”打造10万亩翠华竹海,加快地热温泉开发,集聚“瀑布、竹海、温泉、生态”等优质要素打造“黄连河5A级养生谷”,真正做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一体,精心营造“翠竹布于山野、瀑泉绕于城镇、民居隐于竹海”的山水养生秘境,让住关城、赏山水、泡温泉、吃山货成为拉动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同时,继续打磨山海洞这一旅游网红点(试运营即实现迅速引爆,1个月来抖音点击率、百度链接结果、人气榜分别为.1万、万、万,排名均居全市景区第一,尤其人气榜比第二名领先万,呈一骑绝尘之势),高标准、高品质厚植“山海经”文化,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业态,年内把山海洞景区打造为3A级景区;瞄准“一城三区”中心城市“菜篮子”,一方面依托大关优良的生态质地、独特的山地空间和土壤富硒的优势,实施农旅融合升级工程,推进沿关河“百里水果长廊”建设,规模化加快茶叶、贡椒、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大关果蔬”在昭通城区购销点布局,坚持以生态有机塑造品牌,把“关菜”品牌推向新高度。通过持续推进农、工、旅、城四维一体“大景区”建设,着力把大关打造成为“瀑布之城、百竹之城、康养之城”,打造成昭通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后花园”和面向成渝休闲避暑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努力把旅游业做成大关后发赶超的“牛市”和“王牌”产业。

主动融入“一城三区”一体化发展,以行政区划优化设置为契机,开创同城发展新境界。大关县城因受地质地貌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年,市委、市政府把出以昭通中心城市和鲁甸县城、靖安新区构建“一城三区”、“昭鲁大”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拟对昭阳区、大关县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设置。我们将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加快推动各要素与靖安新区互融互促、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沿昭麻二级靖安至大关高速路建设,以交通干线联通构建大关县城至靖安新区“一刻钟生活圈”、到昭通主城“半小时经济圈”,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拉动大关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大关县域格局从“边缘末梢”向“中心前沿”华丽转身。

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杨云松:

感谢雷楚英县长!现在请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十三五”期间,大关县交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大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忠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三五以来,大关县紧紧围绕全市“交通先行”的战略,重点加快农村公路路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出行安全、运输成本高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背马驼的现象不复存在。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5亿元,是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群众收获最多的五年。到年末,县内路网初步形成,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邮和客运班线,经过五年的奋斗,打通了一批产业路、瓶颈路、断头路。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方整合资金,完成了G玉碗至三江口国省干道改造84公里,打通了全县经济主动脉;建设农村公路公里,年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完成36个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进场道路,为村组公路向纵深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完成桥梁建设17座,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1个,新建汽车服务站1个,3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3个农村客运站提质改造。创新工作率先在全市采用EPC模式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余公里,建制村公路及部分村组公路危险地段有了防护措施,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行“路长制”,搭建行业主管、镇村主抓的管理模式,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养”的三有机制,同时对全域公路进行了路域环境整治和广告牌的清理,结合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管养率达到%,真正实现“有路必养”,为百姓营造畅通、安全、舒适的路域环境。我们全面筑牢长途运输网和农村客运网,搭建网约车平台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开通城乡公交,实现了乡镇通车覆盖率达到%,行政村(社区)通客运%,通邮%。稳步推进运政路政合署办公,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有效打击非法营运、超限超载、侵占路产路权等违法行为。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创建好具有大关筇竹元素的美丽公路,全面完成村组公路建设任务,全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保障好即将启动的重大项目建设。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请问大关县如何定位产业发展?具体有些什么举措呢?

大关县发改局局长罗大欣: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我是大关县发改局局长罗大欣,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对于大关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聚焦一、二、三产重点支柱产业,“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保存量、扩增量,调结构、稳增长,紧扣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增长11%的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聚焦竹、猪两大产业,在一产业见到新气象。一是采取园区引领,企业+合作社+竹农的发展模式,确保筇竹产业园4月全面投产,推动鑫兴竹笋厂、国丰林产等企业提升能级,做大做强竹笋产业,力争实现竹笋深加工0吨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二是加快推进猪猪侠集团、东方希望集团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项目建设,猪猪侠集团年产50万吨饲料5月投产,东方希望集团60万吨饲料下半年投产、年内投产万头生猪养殖,全年出栏生猪40万头。同时提质蔬菜、粮食等传统产业。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确保一产完成12.4亿元、增长4.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

二、聚焦硅砂产业和新落地企业,在工业和投资上见到新气象。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提供要素保障,确保远恒集团一期、美仑硅业满负荷生产,远恒集团二期、锐华硅业6月投产,北京仁创科技集团8月投产,力争实现硅砂产量万吨以上,形成新的工业增量;二是靠前服务,加强监测,确保昆钢水泥、天达化工、创标实业、开投集团新型建材等企业达标达产,确保产量稳中有升。三是按照“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东方希望集团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上高桥产业园区等96个项目建设,围绕“两新一重”新谋划项目40个以上,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同时,加强跟踪监测和服务,确保升规、纳规工业企业8家以上。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确保二产业完成10.1亿元、增长19.4%,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8个百分点。工业完成4.28亿元、增长14.7%,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三、聚焦旅游、消费等服务业,在三产上见到新气象。一是在增加业态、创优服务、加大宣传、科学运营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山海洞景区热度,实现游客、收入双增。结合美丽县城建设、“百竹进城”行动,黄连河地热资源开发和半山酒店建设等,推动黄连河景区改造,拉动消费升级。力争全年实现游客4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二是抓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零住餐等服务业,力争新纳限、升限服务业4家以上。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确保第三产业实现25.5亿元、增长7.4%,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9个百分点。

微昭通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那么大关县将采取一些什么举措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大关县扶贫办主任李光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保持脱贫5年过渡期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我们将严格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具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实动态监测。继续抓实动态管理,落实监测机制,持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