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鼠目寸光,做出一个错误决定,现在
2023/2/28 来源:不详今人在观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时,经常会注意到位于我国南边的几个邻国,其中一个并不是特别起眼的小国却牢牢占据着印度洋的出海口,这个国家就是缅甸。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数百年前,印度洋出海口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确切的说属于明朝,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明朝政府丢失了如此具有价值的出海口呢?
如若要揭晓这个答案,就必须从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讲起。
年,一代平民皇帝朱元璋横空出世,过关斩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后经历代皇帝励精图治,明朝一度强盛,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国,四方来朝,在京城之人的眼中亦是不足为奇,但此时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经很是明显,一代王朝由盛转衰也就是发生在了万历时期。
当时明政府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扶持当地土司来进行治理,由于明官员压榨少数民族以及明朝所属藩国的日渐强盛,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叛乱时有发生,最显著的就是明廷直接面对来自东北后金和朝鲜的压力。
万历年间,在经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大征之前,与云南相邻的缅甸东吁王朝,却悄悄的向大明露出了獠牙。
缅甸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其所建立的政权大多与华夏文化有着深切的联系,在元朝征战天下时,曾经一度覆灭,明朝建立后又重新复兴,而东吁王朝的国王莽应龙更是一代枭雄,不仅统一了缅甸全境,而且对明朝所实行的宣慰司制度感到强烈不难,在对中国富饶云南的觊觎下,莽应龙不顾自己藩属国的下属身份,公然起兵侵扰云南。
明廷自不会坐以待毙,万历皇帝派遣邓子龙、刘铤二位将军率领大军征讨缅甸,并与当地缅甸土司里应外合,给予莽应龙一个狠狠的打击,在明朝强大的实力面前,理亏的缅甸唯有归顺一条路可走,而明朝也是为显宽宥,并未彻底消灭莽氏的势力,只是退出缅甸,班师回朝了。
但是明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强盛的帝国中早已种下一颗崩塌的种子,他们太过于自信明朝对于缅甸的绝对控制,太过于相信缅甸人虔诚的归顺之心,万历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一道圣旨,会让中国白白损失了印度洋出海口。
东吁王朝是不会打心眼里屈服的,明军一走,立马重新积聚力量,不断骚扰明朝边境,虽然明朝一次次打败缅甸这不成气候的进攻,但是此刻明朝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崛起的后金了,再加上万历三大征之后,国家急需休养生息,万历皇帝更不会在缅甸问题上分摊过多精力了。
明朝这座大厦仍旧继续崩塌着,崛起的后金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犹如虎狼一般凶猛,明朝内部的天灾人祸频发,各地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年清朝建立后,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明朝再没有了一丝可以征战天下的实力,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望着李自成进京后的烟火,悲叹着祖宗的江山丢失,自己作为君主,煤山上的老树也是一种归宿。
清军入关之后,明朝残余势力退居东南沿海,建立南明小朝廷,奉朱由榔为永历帝继续抗清,却是大势已去,当朱由榔逃入缅甸,希望曾经的僚属缅甸王莽白能提供一个庇护之所,可是莽白在吴三桂的军队压境下,很是自然的交出朱由榔的性命,用来交换战事的消退。
万历皇帝仅仅由于自己的一念之仁,对缅甸之狼子野心短视如此,不仅丢失了印度洋入海口,还丢掉了自己子孙的性命,如若能重来一次,怕是大明朝的命运会有另一番变化。